王晋:特朗普刚说完这话,就被IS打脸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6-09 07:54

王晋

王晋作者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晋】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内斗”之时,波斯湾那头的伊朗也遭遇到了恐怖袭击。当地时间7日上午,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伊朗议会大厦及前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陵墓两地发生枪击事件,导致多人伤亡。

此次袭击的两个地点,显示出袭击的某种“指向性”,即希望通过袭击来向伊朗挑战。袭击事件本身显示出较强的协同性,在同一时间发难,表明袭击者有着较为充足的准备和计划。在议会袭击事件中,至少四名枪手发动袭击,而在霍梅尼陵墓前,至少有三人发动袭击。袭击者手持枪弹,尽最大可能射杀人员,而且在霍梅尼袭击事件中,一名袭击者还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药。

霍梅尼陵墓

事发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已宣称对两起袭击事件负责。与此同时,伊朗革命卫队指责沙特在此次恐怖袭击的背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在此前海湾国家组团与卡塔尔断交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推特上炫耀自己的中东之行,认为中东国家纷纷划清与卡塔尔的界限,“也许这将是恐怖主义暴行最终阶段的开端!”不出几天,伊斯兰国便反扑过来,狠狠打了美国总统的脸,而特朗普的这番表态,可以看出他显然没有搞清楚中东国家教派冲突的复杂性。

作为什叶派国家,伊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来自逊尼派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威胁却较为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在一个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内,逊尼派人数较少,受到伊斯兰逊尼派极端思想蛊惑的人数有限;另一方面,伊朗国家制度建构较为完善,想要获得重大袭击事件所需要的枪弹炸药,组织袭击所需要的相关情报、车辆和目标信息,往往容易让袭击者提前暴露。所以此次袭击事件,尤其是针对伊朗国内重要的政治标志性建筑的袭击事件,显示出伊朗所遭受的巨大安全威胁。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相关历史,已经被各路文章说透说烂。什叶派在伊朗成为国教是16世纪开始萨法维王朝确定下来的,并且被后世的各个伊朗政权所继承。尽管都是伊斯兰教,但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彼此教义不同,教派民众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猜疑却非常大。这种猜疑极大地影响到了伊斯兰逊尼派学者对于什叶派的论述。

在伊斯兰逊尼派极端主义思想的历史当中,如何看待什叶派,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热议的话题。逊尼派极端主义学者往往倾向于将什叶派与“内奸”“宗教异端”“心怀鬼胎”这样的标签划上等号。比如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思想的创始人瓦哈布,其恢复“纯洁伊斯兰教”的思想,就部分上受到了来自对什叶派宗教盛行的影响。

而十三和十四世纪著名的逊尼派思想家,被今天很多反恐专家认为是“极端主义创始人”的伊本·泰米耶,就曾经与什叶派进行辩论。在泰米耶的时代,蒙古人向西不断进攻,不仅攻陷了阿巴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还将末世哈里发(伊斯兰世界领导人)处死。而在蒙古人军队里,有一些什叶派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有很多人相信,正是什叶派穆斯林帮助蒙古人攻陷了巴格达。而在泰米耶晚年,曾经撰写《圣行之道》,和什叶派学者展开论战,捍卫逊尼派哈里发制度的合法性。

在随后数百年里,出现了很多逊尼派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家,或者某些观点带有伊斯兰极端主义倾向的思想人物。但总的来说,这些逊尼派思想家尽管也论述什叶派的问题,但是大多关注本国或者当地所面临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关于什叶派的论述相对较少,或是将其与其他宗教派别,如犹太人和基督徒问题等同看待,认为什叶派是可以团结的对象,是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比如巴基斯坦著名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学者毛杜迪,就在很多场合借鉴了什叶派学者的观点。总的来说,在观点上,尽管逊尼派学者对于什叶派有着一些不信任和警惕,但是双方的分歧点是在宗教教义上,并不必然产生根本冲突。

但是在现实中,逊尼派极端思想往往与什叶派“水火不容”。比如在瓦哈比思想的指引下,沙特家族的军队在19世纪曾经攻占了什叶派圣城、今天属于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并且捣毁了侯赛因的陵墓,而侯赛因就是什叶派尊崇的重要人物,如今很多的伊朗和伊拉克穆斯林前往麦加朝拜,都是以卡尔巴拉为起点出发的。当然这种破坏更多的是源于当时的瓦哈比军队“破除拜物”的宗教思想。

在当代伊斯兰极端组织中,如何看待什叶派,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充满争论的话题。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随着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动荡的伊拉克“生根发芽”,如何处理与什叶派民众的关系,成了逊尼派极端分子内部的争论焦点。一方面,相较于逊尼派对于美国主导的政治重建的“旁观”“冷淡”态度,什叶派对于美国政治重建相对较为积极,而且也确实因此获利不少,这就引发了逊尼派极端分子的不满和仇恨。另一方面,伊拉克在伊斯兰历史上是重要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什叶派和逊尼派都将伊拉克视为重要的文化地域,这也容易导致彼此冲突。

因此,在“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领导人扎卡维看来,什叶派,尤其是伊拉克什叶派,就是当代的“叛徒”。扎卡维用“伊本·阿尔·阿尔凯米(Ibn Al-‘Alqemi)的子孙回来了”这样的标语来形容伊拉克什叶派。逊尼派认为,正是以阿尔凯米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帮助蒙古军队攻入巴格达,终结了阿拉伯阿巴斯帝国。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认为伊拉克什叶派与美国占领军合作,就是“当代的阿尔凯米”,因此应当被逊尼派剿灭。

尽管扎卡维的观点不被“基地组织”的其他领导人所认同,最为著名的就是现任“基地组织”头目、当年还是“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曾经去信给扎卡维,提出要扎卡维不要袭击什叶派,注意“团结”。而扎卡维早年在约旦的“精神导师”马克迪西也公开批评扎卡维,认为什叶派也应当被视为“穆斯林”,因此不应当被当做“异教徒”或“叛教者”来袭击。不过扎卡维并没有听从劝告,而是持续向什叶派发动进攻。

扎卡维对于什叶派的攻击,从现实角度上讲,可以被视为搅乱伊拉克政治局势和团结,增强逊尼派支持的一个策略。事实上,不仅什叶派,很多伊拉克当地的逊尼派民众也对扎卡维不满,认为扎卡维太过强势,将很多不愿意归属的逊尼派团体也当做“叛徒”而一并打压。这种“非友既敌”的极端思想和行为,被后来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所继承。因此2014年以后“伊斯兰国”的行径中,我们经常看到“伊斯兰国”极端分子公开将其他国家的穆斯林“斩首”,发动在其他穆斯林国家如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的袭击,甚至公开谴责相对“温和”(和“伊斯兰国”相比的“温和”)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穆斯林兄弟会”等。

此次袭击伊朗目标,显示出了很强的教派冲突背景。一个在“非友既敌”思想主导下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仅袭击了土耳其这样的逊尼派国家,也袭击伊朗这样的什叶派国家。“伊斯兰国”凭借其极端思想,在吸引很多年轻极端穆斯林的同时,也对包括什叶派、逊尼派国家在内的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安全挑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特朗普 伊朗 伊斯兰国 什叶派 逊尼派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