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说说书生跳墙那些事儿

来源:微信公众号“俞玖林工作室”

2018-04-17 09:10

王宁

王宁作者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江南才子多、美女多,风流韵事多也就理所当然了。在昆曲之中,男女情爱戏尤为发达。

男女的感情多出自本然,但这份感情在当时的伦理道德氛围下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就成了私情。

昆剧《牡丹亭》剧照

正常的男女爱情故事相当于婚礼直播,未免太无趣,在戏剧表演之中,必然是“偷”的才有趣。

而“偷”的重要方式就是跳墙。昆曲当中“钻狗洞”也是方法之一,不过书生比较高雅,一般都是跳墙去推动后续的故事的。

具体来说,跳墙分三个阶段,跳墙前、跳墙ING、跳墙后,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十足的戏剧性:

跳墙前——

跳墙实际上解决的是身体上的问题。男女身体发生了位移,然后结合在了一起。但是在古代男女双方不会很轻易地就“合二为一”了,需要一系列准备,叫做“温”的过程,两个人心灵上的靠近,也就是“从心到身的方向”。

跳墙ING——

跳墙行为发生时的戏剧性表达也是可以妙趣横生的。

在《南西厢记》中,跳墙一折增加了“着棋”的部分,这也显示了南方人的优雅含蓄。张生跳墙之后,与心上人相会,增加了“着棋”这一过程,就顿时文雅了许多,也有趣了许多。

折子戏《南西厢记·跳墙着棋》

跳墙后——

跳墙之后,身心结合了,会导致严重的伦理后果。在当时的社会情形里,一旦男女之间的大限越过了,就会勾起观众和读者的审美期待,就有了戏剧悬念的产生。

在古代以及相对保守的那个年代,男女拉拉手可能就意味着“我是你的了”。后来有了一种说法叫“生米煮成熟饭”,现在好像“生米煮成锅巴”都不太要紧了。

戏曲当中的“跳墙”桥段实际上是沿袭了中国古代文学“跳墙”的传统。

《诗经•郑风•将仲子》记曰:“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这首诗出现在大约2000年前,意为“喂,那家的老二,不要再跳我家的墙了,别折坏了我们家的桑树。”这是一个女子以戏谑的口吻劝慰跳墙和她相会的男孩子。

《晋书•贾充传》中有“偷香窃玉”的典故。

这个故事发生在武帝司马炎时期,距今大约1700年。男主角美男子韩寿可能是get了撑杆跳的技能,跳过了高高高高的院墙与贾充的千金私会,被大boss贾充发现后,为保存名声,(不得不)便宜了韩寿,成全了两人。

《晋书•谢鲲传》记曰:“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成语“投梭折齿”的典故就出自这个故事,“折齿”后被用作“好色“之意。后来戏剧中也有了《投梭记》这一部戏,最终男女主角在了一起,是个大团圆的结局。

还有一个为爱献身的故事,是唐代传奇《非烟传》。女主角步非烟貌美纤丽,她与邻居赵象两情相悦,男主角爬了梯子翻墙与女主私会。

后来男主翻墙出去时被女主的正牌老公发现,扯掉了袖子,后人也根据这个故事写了部《半襦记》。不过这个故事结局比较悲惨,步非烟被老公活活打死,为了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墙头马上》

在戏曲当中,除了最著名的《西厢记》“张生跳粉墙”桥段。还有《墙头马上》,也是跳墙速配的例证。

男主裴少俊看到了在花园中游玩的李千金,作诗一首:

只疑身在武陵游,流水桃花隔岸羞。

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

哪知女主不甘示弱,回了一首:

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捻青梅半掩羞。

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

简而概之就是:今晚约!

男主的仆人还出谋划策神助攻:“跳墙赴约”!

两人结合的速度之快以及背后的戏剧性,刺破伦理带来的后果形成了悬念,构成戏剧性的另一个层面。

另一出别致的跳墙戏是南戏《兰蕙联芳楼》,两位才女兰莺、蕙莺与一划船经过的书生“三情相悦”,这两位美女晚上拿了个大筐,把男主从船上“钓”进房间来。看来也是两位女汉子啊,爱情之力大无穷!最后是两女一夫,成就了一段风流佳话。

在戏曲中,“墙”使得男女双方无法在一起,经过了种种波折,实现了从分到合的过程。由于“跳墙”在古代戏曲当中的普遍性,清朝有一书生在一部戏里公然宣称“钻穴逾墙,乃是我读书人的本等。”可以说,古代书生的人生幸福,尽在“两跳”——跳龙门与跳墙。

从戏剧角度讲,墙可以造趣。由于墙的存在,让整个戏剧变得轻松诙谐。

比如《西厢记》中【墙角联吟】一折,张生隔着墙向莺莺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本已有心,听到张生试探,马上作出回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寂寞以及对相知和相爱的渴望:“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这算是两人最早的感情沟通,大约是完成了这一个问题:


整个《西厢记》可以说是写了张生从远处奔向莺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张生跳过了“五堵墙”,可谓是爱情之路多艰难啊!


写“墙”其实是为了写人物:

张生碰破鼻子也不悔,为伊消得满脸灰,不顾一切,奔向莺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真是一个可爱的傻孩纸!

红娘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莺莺口非心是,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其实是嘴上说不要,内心还是很诚实的呢!

跳墙的哲理含义在于以墙言旨,借墙说理。“墙”的存在,深化了作品的主旨,使文本和戏剧具有了深刻的文化意味。

“墙”构造了一种私有与安宁感,“居道不孤,拥书自雄”,这是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墙”也代表着伦理,是秩序和规范的象征。所以“跳墙”在古代也很早就被蒙上一层伦理色彩,具有贬义的含义。戏曲中的种种“跳墙”也表达了对抗主流伦理和偏离时代道德,追求自由反封建的愿景。

《牡丹亭》就是杜丽娘的出走史。杜丽娘在游园时也有隐含的“跳墙”之意,她的美被遮蔽在园子里,她从内心跳墙,想冲破束缚,抒发了一种“墙怨”

墙阻模式的情节延伸即为“琴媒”,琴在古代一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乃至玄妙的色彩,这种玄妙和神秘可以一直通向人们神秘的情感世界。弹琴是最早感情沟通的方式,也是男女交往的先头兵。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审美素质的青年男女而言,某些琴曲可以表达固定的情感内涵,可以完成一种固定的交流,即“曲”与“情”的相通。

《玉簪记·琴挑》片段,书生潘必正便以弦传情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俞玖林工作室”,观察者网经作者授权转载。转载时,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吴立群
视频新闻 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