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美军计划在亚太部署中导,能部署多少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4-14 09:52

王世纯

王世纯作者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最重要的军事新闻,无疑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发出的有关亚太地区部署中导的聒噪。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Charles Flynn)在访日期间表示,美国陆军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在亚太地区部署新型中程导弹发射系统。日媒渲染称,美方此举意在“加强对中国的威慑”。至于部署什么系统,这位司令则称:“我不会讨论是什么系统,也不会说何时何地(部署),我只是说将会有远程精确火力能力进入该地区。”

如果说太平洋司令的威胁还只是军事上的你来我往,那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国访问时的言论则更能触碰中国人民的神经。当地时间4月11日,岸田在美国国会演讲,声称中国不仅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而且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都构成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甚至叫嚣,“今日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日的东亚”,宣称要和美国加强包括导弹研发,军事合作,一起“维护现有的世界秩序”。

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Charles Flynn)

在特朗普任内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将近6年后,美国又一次大肆炒作“在中国周边部署陆基中导”,大有将日本变为冷战西德之意,而这种刻意炒作无疑是向我方传达一种明确的威胁信号。虽然日美同盟在亚太地区增兵不是什么新闻,但扬言部署中导就正如中国国防部回应的那样——既不尊重我国的安全关切,也在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当然,要是美国不搞霸权主义,认真考虑他国安全关切,世界也不会像今天这般动荡。

以我们当前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看看“坚决反制”的成色

既然美国和日本方面先把议题丢给了国际舆论场,境内外不少所谓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刻舟求剑”,形而上学地分析什么“中美效仿当年美苏,重启中程导弹竞赛之类”的话题,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炒作危险系数。笔者认为,我们首先需要分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中导力量的发展近况,从而了解美国推进中导部署的目的和应对方法。

基于亚太目前的军事实力现状,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量长期保有战术中导和战略中导的国家。在导弹数量、导弹种类和打击手段方面,跟周边各个势力相比,是“敌无我有”的区别。因此,在陆基中导问题上,日美才是需要追赶、需要补课的一方。

美军需要补课,首先是因为其现有打击体系面临效能大幅降低导致军事威慑结构性失效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军就在亚太地区保持了一支以水面舰艇部队、核巡航导弹部队和轰炸机部队为核心的打击体系。这套打击体系在中国海空军质量落后、地导雷达网络落后于时代的阶段是十分有效的,但随着近10年来我国军事实力大幅度提升,这套打击体系将面临出打击手段过于单一、突防能力较差的问题。

随着美国转入“大国竞争”,开始在西太平洋方向展开对华战备,这种打击体系的能力缺陷进一步影响美军的作战规划。美军长期以来的远程纵深打击兵器十分依赖空射高亚音速巡航导弹兵器,除了纵深高亚音速武器以外,美军就只能靠隐身战机的机队进行穿透性打击。

随着我国开始大规模建造第五代战斗机,并引入反隐身技术,美军隐身穿透打击能力大幅度下降。一旦隐身纵深打击手段不再是突防的“灵丹妙药”, 可以说美国对我军的打击手段并不比2022年前俄罗斯空天军对乌克兰的打击手段高明多少。由于缺乏快速打破我们的体系节点的新时代打击武器,美军在对华远程打击参谋作业中,需要对每一个有着现代化防空网络防护的目标规划所谓的“饱和式打击”,这不仅会严重影响美军的打击效率,还会快速消耗其库存弹药。

以色列空军F-35I战机拦截也门“圣城”巡航导弹,现代化的第五代战机对于巡航导弹的拦截几乎可以说是牛刀杀鸡

以美军的轰炸机部队为例,2020年前在亚洲地区常态化前进部署4到8架轰炸机,而当下,一架B-52轰炸机可以利用翼下复合挂架和主弹舱内旋转式挂架挂载20枚巡航导弹。这在当代轰炸机中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但当需要它进行饱和攻击时,这一数字远远不够:海湾战争时期,B-52如果满载弹药,可以对伊拉克数个目标进行打击;但面对一些拥有地导网络的大型军用节点目标,一架B-52轰炸机即便满载出动,也只能通过齐射攻击一个机场目标。

随着战争的持续,B-52也不可能一直满载弹药出动,这意味着美军很有可能需要出动数架轰炸机去打击一个目标。人类战争历史上,集中兵器火力进行的“饱和打击”非常难以进行参谋作业,更不要说之后的实际执行阶段了。讽刺的是,美军现在面临的困境,和苏联轰炸机部队当年遇到的问题一样。

这种“凡事都要饱和攻击”的困境,也体现在CSIS在2023年进行的“不慎严肃”的2026年台海战争兵棋推演中。这次媒体效应非常好地兵推倒是模拟了美军“弹尽粮绝”的情况。

在多场模拟中,美军在与解放军进行了长达两周的激烈作战后基本耗尽了全国的弹药,但仅仅摧毁了解放军东部战区不到一半的战机机队——各型战机158架。在解放军仅有东海舰队经受较大损失、弹道导弹部队基本存活、地空导弹网络及战术机队仍存体系的情况下,CSIS不得不将胜利标准降档为“美军基本歼灭了解放军的登陆船团”——只要美军在打光弹药库前阻止了“事实登陆”,就算“推演胜利”。

推演中如此,具体到目前激烈的地缘冲突上,美军在对华作战中对巡航导弹库存的庞大要求,甚至直接影响了美军的决策,促使了美国近期的“隐忍”。面对无论是用导弹切断红海海运航线,直接挑衅美国海上霸权的胡塞武装,还是在乌克兰前线持续前进的俄罗斯,美军都不敢轻易调动自己数千枚空射精准弹药的库存。可以说,目前美军在常规力量上也面临“最低核威慑”理论在实践中的一个困境:使用武器等于解除武装。

所以,美军必须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打击威慑能力。首先的选择是很线性的,既然对华作战需要大量巡航导弹饱和攻击,美军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巡航导弹库存。为了增加库存,第一步就是扩充操纵远程导弹的军兵种。美国陆军计划今年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巡航导弹系统“提丰”(Typhon system) ,这个以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足以挑战宙斯的怪物命名的系统其实没什么太多花头,就是一种基于车载巡航导弹发射系统。一套“提丰”系统由4辆基于M983A4改进而来的牵引发射车组成,这种牵引式发射车搭载MK70 Mod1“远征发射系统”,每套系统有4联装MK41发射器。根据美国陆军的想法,美国会在关岛、冲绳地区部署两套发射系统,未来将在菲律宾和日本部署“提丰”系统。

这也是自中导条约签署40年以来,美国首次在前线部署陆基巡航导弹发射系统。作为冷战时期的老用户,美军知道陆基导弹平台的优势。相较于空基平台和海上平台,陆基导弹系统的好处是战备率高——陆基导弹系统中几乎100%的载具都能处于执勤状态,而空海基平台都需要轮转部署,往往只有三分之一的平台能参与值班。此外,陆基机动平台可以依托公路进行机动,具备较高的生存性能。而且相较依赖脆弱的港口和机场进行弹药补充的海空基平台,陆基发射车的弹药可以分布式地部署在陆地的隐蔽地里,战时易于补充,可以维持火力持续性。

这种持续性对于美军来讲比较重要,因为2020年美军暂停在前线部署轰炸机以后,便需要本土轰炸机队“远征”来亚太地区前进部署,于是美军轰炸机队的大后方甚至会部署在夏威夷、阿拉斯加或澳大利亚。随着解放军反舰打击手段的增加,美军的驱逐舰需要承载越来越大的反舰任务。美国海军的巡航导弹发射能力仰仗老旧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对于美军而言,“提丰”系统确实能弥补现有巡航导弹平台不足的载具。

除了增加巡航导弹数量,美军还要扩宽打击手段。太平洋司令部炒作“美军要部署中导”,可能还是为美军第一个具备实战化作战能力的高超音速打击武器部队——美国陆军多域旅“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发射连的部署进行吹风。

作为美国陆军中重点发展的就是陆基高超音速武器,LRHW部队的组建已经持续一些时日,进入到“装备等人”的阶段。无论如何,在2024和2025财年的预算采购中,LRHW已经列入其中,进入“工业扩张”阶段。美军还是计划在2027年之前,采购至少三位数的LRHW。总的来说,算是美军目前新质作战力量中相对最“短平快”的项目。

当然,自己导弹数量不够,还有各路盟友自掏腰包来凑。作为当下台湾问题的制造者与煽动者之一,日本将在2025财年至2027财年从美国获得最多400枚“战斧”巡航导弹。日本采购美制巡航导弹,不仅可以和“提丰”系统进行战术导弹上的后勤通用,还能增加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导弹储备总量。此外,即便在美军介入台海战局时,日本即便最终坐看“台湾有事儿”,也可以成为一个不参战的“第三方”,为美国提供一个安全的导弹隐蔽地。

自甘成为美利坚“马前卒”的日本,声称要和美国“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真实地触动了中华民族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不过我们也应该客观认识到,无论岸田文雄再怎么恶劣“模仿”百年前那支残暴的旧日本军队,日本未来4年采购的“战斧”数量,也不过是俄空天军3个月的发射总量罢了。

说到俄军,这里可以回到“美军想在西太平洋部署陆基中导,能部署多少?”这个问题。尽管这一轮美方希望拉拢日本,继续大搞阵营对抗,完善遏制中国的“包围圈”,日本希望借美发展进攻兵器,强化对华“威慑力,但最终落实到物质层面的导弹发射架似乎并不算多——到目前为止,美军能够部署的发射连也暂时不过两套“提丰”、一套“LRHW”。满打满算下来,“提丰”的发射架数量大概为8辆发射车,共32发备弹;而LRHW的备弹更少,为6车12发备弹。

要知道,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前,采购了11个发射营、共132辆“伊斯坎德尔”发射车;此外,获得的米格-31BM数量大概为12架。相较之下,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中导部署确实是“雷声大,雨点小”。面对大洋对岸动辄20个、乃至30个导弹旅,美军依然需要大量新建导弹部队,才能获得一个分庭抗礼的资格。我们依然要重视强敌的存量优势,但具体到增量上,陆基中导的量变确实不会给美军带来太多质变。

4月9日,俄军对乌克兰的打击使用了“匕首”,“伊斯坎德尔”,KH-69巡航导弹和KH-101,以及大量的见证者无人机。美军对华的综合打击规模应该类似

但随着国际秩序的礼崩乐坏,我们也不要低估美军“一步到位”进行“质变”的可能性,也就是突然部署“陆基核中导”,在西太平洋制造“古巴核危机”。这种情况是具备物质条件上的可能性的。笔者认为,拜登此次在会见岸田文雄时,刻意强调美国对日本的核保护伞,有可能是为了这种情况进行潜在的“造势”。

美国人近年来的策略讲究“无本万利”,希望用画出来的饼兑换掉我们烙出来的真饼。笔者认为,美军没有在东北亚地区复刻冷战核对峙环境的政治基础、乃至物质基础,但美国一定希望用还没有大量列装的、理论上具备核武器能力的陆基中导(LRHW),兑掉中国目前具备体系优势的常规陆基中导。毕竟,美国目前依然拥有核存量优势。如果美国利用这个窗口期兑换掉中国的常规优势,或者以各方“各退一步”的理由逼迫我方停止扩张核武库,以保持自己的核规模优势,这对美国来讲是个稳赚不亏的买卖。

我们可以静观美方在大肆宣扬陆基中导以后,是得寸进尺,还是到此为止。总的来说,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见招拆招的历史,面对美国方面的高调出牌,我们“坚决回应”就是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世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