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1-21 07:55

王文

王文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习近平主席将于1月23日抵达德黑兰,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14年来第一次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将掀开中国、伊朗两个亚洲文明古国交往的新篇章。笔者过去一年曾四次调研伊朗,23日当日,笔者所在机构还与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承办首届中伊智库“一带一路”对话,深刻感受到伊朗正在处于发展潜力的“释放前夜”。

许多年来,中国对伊朗都显得相对陌生,忽视了目前伊朗正在成为中东头号区域大国的趋势。中国社会需要知道,当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大国埃及、伊拉克、沙特、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均因诸多变故对中东的主导能力被大大削弱的时候,长期保持国家稳定的伊朗,借中东对手们实力衰退之机,推进什叶派势力的扩张,大幅提升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伊朗的国际影响力达到了霍梅尼革命35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堪称“被崛起”。

为什么说伊朗在“被崛起”

第一,伊朗经济处在“喷发前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伊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48.21亿美元,居世界第23位,也是中东第二大制造业强国。伊朗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资源国。石油和天然气综合考虑,伊朗是世界第一。伊朗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联合储量,数据显示,伊朗当前的原油出口量为130万桶/天,预计明年恢复至2012年初210万桶/天的水平。

伊朗有“世界矿产博物馆”美誉,占全球矿产资源总储量的7%。目前铁矿石已成为伊朗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资源品种,显示油气资源之外中伊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潜力。

伊朗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美国制裁下压抑了36年。现任总统鲁哈尼执政以来,美伊双方频频释放改善关系信号,随着伊核谈判获得重大进展,任何国际形势缓和都能使伊朗发展“触底反弹”。较为扎实的工业底子、年轻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结构,使得伊朗具有巨大的发展势能,只待合适时机喷薄而出。

第二,伊朗的“中东枢纽”地位正在变现。伊朗除了处在整个亚欧大陆中心以外,在现实经济和人文交往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枢纽角色。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就是亚欧大陆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秩序的中心,而不是继续由海洋国家来扮演领导这个世界的角色,在亚欧大陆成为世界秩序中心的过程当中,伊朗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并且不可替代。伊朗和土耳其有着友好的往来,并且伊朗和俄罗斯是邻国,伊朗和中国又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友好交往的国家,随着制裁的解除,伊朗的“中东枢纽”地位正在逐步“变现”。

伊朗在中东有很大影响力,随着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上台,以及美国逐渐撤出中东,这种影响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伊朗认为“伊斯兰国”是重大的恐怖主义挑战,并已经出兵帮助叙利亚打击恐怖组织,也支持也门的胡塞武装。随着形势的变化,伊朗在也门、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伊拉克西边接壤的是叙利亚,东边是伊朗,从而构成了一道什叶派新月带。随着两伊关系改善,这一新月带要道将贝鲁特、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德黑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伊朗的体制具有高度稳定性。根据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宗教领袖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宪法还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权力不容更改。在最高领袖之下,还有总统、议会和司法相对独立。这种特殊的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同时又使得精英阶层能够高度统一,增强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能力。

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颠覆和制裁,伊朗自我衍生出了基于石油非美元结算的独立金融服务网络以及完全自主的根服务器,减少了外部环境对伊朗社会的影响,同时,对希望保持战略自主性的中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很重要

由此看,中国需要以务实、战略、全球与长远的视角重新审视伊朗的至关重要性。

一是伊朗的资源对我国非常重要

如果伊朗生产和开采的石油、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亚和中国,中国可以享用世界上最稳定,最大的能源,这样也不需要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得到能源,就摆脱了现在的困境。

中国可以从伊朗进口石油化工以及高分子产品,扩大进口资源的规模。随着全球油价走低,中国一直在东部沿海积极寻求填充新开发的战略性石油储备。即使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这些新储备仍有助于支撑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而伊朗能源出口的复苏,毫无疑问使伊朗的石油成为中国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选择对象。

二是伊朗是“一带一路”的枢纽

从地理位置上看,“丝绸之路”的北、中、南、海四线当中,伊朗几乎都是必经之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棋盘中贯穿“一路一带”的枢纽,是该战略的关键一环。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西亚、中东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点,而伊朗是西亚和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而且伊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外交上和中国有巨大共同利益,有伊朗这么一个战略支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就有了坚固的支撑。

三是伊朗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也很重要

伊朗是维护中亚稳定及保证中国新疆安全的重要伙伴,“伊斯兰国”(ISIS)近期以来的兴起,也在提升伊朗的全球地位。伊朗与“伊斯兰国”的天然敌对性,使伊朗跃升成为阻隔快速变异式蔓延的各类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首要屏障,是“中东反恐桥头堡”,对中国新疆形势及防范宗教极端势力浸透的战略意义重大。在反恐问题上,伊朗跟中国有着同样立场,伊朗希望中国能参与到地区反恐事务上来。

总之,当前伊朗仍处于“国家势能估值”的低位期,伊朗的“估值预期”正在走高。此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可谓恰逢其时,在对伊合作上“低价加仓”,定将开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

中国对伊朗能做什么?

目前,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石油买家,2014年双方贸易总额高达500亿美元。而中伊贸易最大的问题就是支付不便。在伊朗重返国际市场、尤其是重返国际支付体系之后,中伊的双边贸易迎来扩大的良机。中伊贸易将拥有快捷、方便的支付渠道,大幅加快资金流转。

第一,扩大从伊朗进口资源的规模

伊朗有“世界矿产博物馆”美誉,占全球矿产资源总储量的7%,由于制裁和技术等原因伊朗每年矿产实际产出仅占全球2%。目前铁矿石已取代原油成为伊朗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资源品种,显示油气资源之外中伊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潜力。中伊双方应将资源合作机制从油气勘探开发升级到全领域综合合作框架。可研究设立伊朗资源项目数据库,并探讨公私合营模式(PPP),设立中伊资源开发公私合营基金,用于伊朗资源项目开发融资。

第二,加强中伊教育合作

在对伊文化、教育与对外合作领域,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德国。伊朗许多高校都有与德国高校的年度互访关系。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对伊朗年轻人影响巨大,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对华看法,对中伊关系的长远未来构成威胁。因此,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建立双方高校互派访问学生、学者机制,加强对伊朗各层次人才、各学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捷。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已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将伊朗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枢纽国

中国可主动提出帮助伊朗建立一系列“经济特区”,连接中国产业链,使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作用更加显现。可尝试规划建设“里海沿岸-马什哈德-恰赫巴哈尔港”纵贯伊朗南北的高速货运铁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南、中、北三条路线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部贯穿起来,连接中亚与海湾世界两大油气资源产区,构筑中国新疆直通阿拉伯海的战略大通道,打造“使新疆成为沿海省区”的客观效果,实质性地延伸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第四,尝试探讨提升中伊金融合作水平

当前中伊之间汇款、项目融资缺位、银联卡无法使用等金融壁垒,日益成为中伊扩大经济往来的基本障碍。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由于担心美国制裁而拒绝开展对伊业务。为解决这一问题,双方可参照相关经验,在货币互换、建立独立清算支付网络等方面,探讨绕开依附于美国的贸易结算系统、直接建立双方资本市场互通渠道,形成人民币直接对伊投资机制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领域,应探索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现钞防伪技术等合作办法,通过人员互访、培训、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金融经验交流,这些金融探讨即便不落到实处,也定将起到警告美国减少西太平洋对华施压的作用。

第五,将提升对伊朗关系与平衡对美关系结合起来

从观念上坚信,发展对伊关系将有助于改进而非危害中美关系。美国将伊朗视为头号敌对国家,以此为基础威胁制裁与伊朗开展合作的国家或企业。事实证明,很多顾忌美国感受、顺从美国意志、进而忌惮增加对伊合作的国家,并没有换回美国的正向和同等回报;相反,美国通常愿意向外交强势的国家做出让步。发展对伊关系将有助于在金融治理和地区关系上建立一个美国难以插手的“经济小循环体系”,成为中国可用来平衡美国的一种战略手段。从积极面讲,中国应摆着愿意扮演美伊关系的调停者身份,化解美国就中国发展对伊关系的不满,进而扭转中美关系的不对称性,捍卫中国国家利益。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关一丁
战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