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任巍:智利,被严重低估的“友华”国家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1-22 07:56

王文

王文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任巍

任巍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 王文、任巍】

随着习近平主席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出访拉美,中拉合作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2016年11月中旬,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问拉美,尤其是访问在拉丁美洲占有特殊地位的智利,更是将中拉关系推向了新高潮。

智利作为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海岸线长度相当于整个拉美在太平洋海岸线的一半,是拉美面向亚太地区的重要窗口。利用好智利这个平台,对中拉关系甚至中国的全球战略将起到重要支点作用。近期,笔者受邀为官方代表团打前站访问智利,与包括前智利总统弗雷在内的多位政要与智库专家沟通,走访了智利最大港口瓦尔帕莱索,与多位中资机构负责人深入交谈后发现,中国人并没有很好地挖掘智利的战略潜力,智利对中国全球利益拓展的推进力也被严重低估。

智利示意图

从未有过“黄祸论”的拉美大国

19世纪后期,一批秘鲁华工因不堪忍受苦役而南逃至智利,开启了智利华侨史的序幕。历届智利政府对华人的态度都较为友好,从未发生过排华事件,不存在“黄祸论”,比其他拉美大国诸如阿根廷、巴西等国更友善,华人印象远远好于俄罗斯、印尼等大国。尽管目前智利一些华人对中国的认同度较低,但是中国传统、汉语交流等都延承了下来。笔者见到一位智利第四代华人家庭,儿子的汉语只能听不会写,在家用西班牙语与父母交流,父母用中文回应,那种场景的画面感极其强烈。

近几十年,不少华商被智利相对良好的营商环境所吸引,纷纷来智利谋求发展。目前智利有华侨华人约3万人,投资各类企业超过5000家。在首都圣地亚哥还专门有“中国商城”等华商聚集的区域。据皮尤调查数据,62%智利人喜欢中国,在拉美国家中居前列;75%智利人称赞中国的技术进步。

近10年来,智利保持着5%以上的稳定经济增长率,远高于拉美国家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使智利人均GDP逐渐跃升为拉美第一,开始跨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2010年智利加入发达国家的俱乐部OECD)。然而,相比巴西、阿根廷等国,智利国土面积不大(7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不多(1700万)。这个体量在欧洲已居前列,但中国社会似乎没有把智利当大国来看待。

事实上,智利矿产丰富,享誉全球,尤其以盛产铜矿闻名,俗称“铜之王国”。据相关资料显示,智利坐拥世界最大的铜矿化带,且资源质量好、存量大、可采度高。在世界已知的28处大铜矿中,智利占据6处,占世界总储藏量和总产量1/3以上,居世界首位。作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对智利的铜进口增长量每年呈现两位数的增长。智利还是硝石、碘、锂、钼生产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分别为100%、51%、33%、21%。

不光如此,智利的农业、渔业、林业以及纺织业等也均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其中三文鱼产量稳居世界前两位,葡萄酒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水果的出口量居世界第四位,海产捕捞量世界第五位,林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七位。由此可见,智利是拥有全球领先资源优势的“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诸多矿产种类的对外依赖度几乎都超过一半的大背景下,智利的战略意义超出中国的想象。

幸运的是,智利的重要性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正资产”。不像有些国家常常设置干扰中国发展的障碍,智利在中拉关系的发展中创造了多项“第一”: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关于中国入世双边协议的拉美国家,还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

长久以来,智利因其特殊的对华发展政策和经济稳定局势,对中国保持长期开放的态度,为中国企业“走进去”铺平道路,但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投资的潜力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005年11月,智利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54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335亿美元左右,增长近6.2倍。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占到智利向整个亚太地区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但过去30多年,中国对智利绝大多数年份都保持贸易逆差,重复着对拉美国家“以制成品换初级产品”的贸易结构格局。截至2016年5月,中智双边贸易额刚达到127.7亿美元,未出现上涨的趋势,两国的经贸合作正陷入“瓶颈”。

自2000年以来,智利的外资吸引额占拉美外资总流入额的比重持续攀升,截至2015年,智利的外资流入已占拉美外资总流入额的13.8%,是拉美地区第三大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智利在拉美地区具有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稳定的外资增长,并没有吸引来足够多的中国企业。中国对智利直接投资金额仅为4亿美元,与中国对拉美国家1000亿美元的投资额相比占有的比率太少。笔者在智利期间两次接触前总统弗雷,他都感叹,目前如何提升中国对智利的投资,是两国关系的头等大事。

智利前总统弗雷先生

智利的投资环境可与发达国家相似

智利拥有与发达国家相近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稳固的法律框架、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和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这都给智利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机遇。近年来国际市场走势低迷,全球矿产价格有所下滑,间接影响了智利的经济稳定增长,但是智利国民平均收入将近1.5万美元,拥有强大的购买力,经济回稳的态势良好。

智利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1973年智利政府首次引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智利的经济自由化正式拉开序幕,其中包括压缩财政赤字、放开价格管制、实施贸易自由化、加强自由竞争的保护、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等。目前,智利已经与59个国家签署了贸易协定,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关系。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一举让智利进入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行列。智利1993年设立了特许经营体制,并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成功典范。在基础设施领域,智利将外国资本的特许经营准入范围由传统的道路建设,逐步扩大至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地铁、高架环路等关乎交通、物流及民生的重要行业。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智利营商环境便利度在拉丁美洲排在第一位。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国际竞争力排名调查》,智利的市场经济透明度也位于拉美国家的榜首。笔者接触到的华商普遍反映,智利政策环境透明,官员较廉洁,适合于勤奋、勇于开拓的中国人经商。

智利还具备完善稳固的法律框架。在智利众多法律、法规中,规定外资投资的只有三项基本原则,包括无歧视原则、非自由裁量程序、经济自由原则。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保护获得相应的权利和保障,同时,外国投资者还可以享受国际外汇市场的自由换汇权利,能够自由地兑换外汇投资和汇回资本。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报告》,智利的经济自由度拉于全球之首,政府腐败指数在拉美最低。

智利还拥有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智利政府在宏观经济把控方面,采用的是通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衡量宏观经济的一种手段。此外,智利央行的独立性较高,对市场主动干预的程度不强,近10年智利一直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128个经济体进行评分和排名,智利凭借制度、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的优势列拉美地区之首。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智利做出A级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也属于低风险级别。《经济学人》信息部公布的全球经商环境排名,智利位列最具吸引的经商国家前15位,领跑拉美地区。可以看出,从全球竞争力、创新力、风险评估、商业环境和腐败程度等方面综合来看,智利的投资环境与国际评价在拉美地区都稳居榜首,其投资环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似。



中国社会对智利的认知滞后

中国和智利两国早在1970年就建立外交关系,双边的经贸往来自此逐步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特别是2004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密切沟通和配合。2010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智利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给中国办好这两大国际盛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5年签署的《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一致认为,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应继续推动和加强在贸易、矿业、农业、科技、可再生能源、服务业、教育、林业等领域的合作。2008年4月13日,中智两国在海南三亚签署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进一步确定了合作的方向以及互利政策,但效果仍然未能达到预期。2012年9月9日,经过6次投资谈判,最终签署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其中重点确定了两国投资的准入机制、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例外规定、投资的公平公正原则、征收,以及争端解决方法。截至2015年1月1日,协定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已执行完毕。

目前,中国与智利双边进出口98.7%以上的产品都实现了“零关税”。2015年5月25日,双方签署《关于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谅解备忘录》,同意探讨两国自贸协定升级的可能性。

中国与智利双边贸易与投资(图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5月25日,中智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智利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双方还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20亿元人民币/22000亿智利比索。双方还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智利,避免双重征税等协定,这标志着中智两国金融合作迈出新步伐。

不过,中国对智利投资仍然只占智利接受外国投资相当小的份额,在投资存量与盈利率上不如日韩等国,与欧美国家也相差甚远。智利华商的数量是秘鲁等国约百万华商的零头。过去20年,中国大量企业投资智利矿业,但相当大部分以失败撤资告终。中智之间的金融平台也相当稀少。许多华商在智利投资都是因为后续资金不足、融资能力滞后。据说,从中国汇款到智利相当的低效,有人反映需要20多天。

正如此前中智在打造两国务实合作升级备忘录中讲的,两国需要“充分释放自贸红利,落实好两国政府共同行动计划,加强规划协调,推进自贸协定升级”,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入乡随俗、避免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吸纳更多有智利资源与市场经验的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是目前要解决中智经贸合作瓶颈的唯一出路。

中国社会对智利的认知要全面升级

在谈到中国为什么对智利直接投资较少时,智利前总统弗雷说,主要是由于其他拉美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与中国都存在政府间投资协议,但智利通常不这样做。智利每一个项目都要公开招标,推动国际竞争,很多中国企业会觉得参加这样的竞标“不舒服”。的确,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适应的方式是,在政府推动大项目签约、融资和各项资信保障后高效执行。但如果进入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复杂的本地法律、多元的文化背景与特殊的社会互动背景下,中国过往积攒的竞争经验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实际上,如果立足于长远,中国企业的“智利综合症”就会有解。要知道,凡是赢利状态好的欧美企业,都是在智利经营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结果。他们遵守当地通行的法律、文化和习俗,扎根社会深层,融入当地,学会以法律处理跨国经济合作与纠纷的逻辑,这些长期经营的理念与精神都是中国企业非常需要学习的。

智利华人华侨(图源自网络)

为此,在海外投资指引上,中国不只是需要选派国有企业赴智利实地考察,参与实践,循序渐进地推进海外投资,还从复杂、碎片化的智利社会着手,对走进智利的中国企业专业人才组织各项培训,推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优质化、当地化、国际化。

在这方面,中智两国还可合力打造更大的金融平台,推动更多商业银行在智利设立分行,在智利发行人民币国债等投资工具,提高中国国际形象的同时,也能使智利投资者实现高效的跨国融资。据很多智利华商反映,中国企业在智利的投资基本上都是现金投资,跨国资金流转和融资成本太高,有一些非常好的项目因为没有及时的资金注入而被搁置和放弃。

习近平访问智利是中智关系,乃至中国与拉美关系全面升级的重要契机,即从对智利的粗放经营升级为精耕细作,真正从智利社会结构、发展阶段的角度认识智利,开辟新的合作模式,逐步改善智利商品的经贸结构,增加智利对华的倚重度。比如,可以加大对智利科技人才的培训,推进中智两国的天文合作,建设中国至智利的海底光纤,将智利定位为拉美的数据与信息中心等等。

对中国政府而言,需要进一步认识到智利作为拉美大国地位及其全球影响力。正如被称为“最精炼、最前沿、分析最透彻的拉美概览”《现代拉丁美洲》(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等三人合著)一书所说,“智利很晚才进入世界舞台”,但现在智利已成为“拉美的榜样和整个拉美大陆的先行者”。在许多影响全球与拉美区域的重要机制,如TPP、拉美经济委员会、太平洋联盟等,智利都可谓是拉美政策思想的策源地。对智利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了正在成为全球大国的中国的战略认知能力,更直接决定了中国对整个拉丁美洲的影响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拉美 习近平 智利 海外华人 中外合作 经济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