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王文、文扬:大势已至,当有所为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3-05 18:20

王文

王文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义桅

王义桅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世界是通的》

文扬

文扬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天(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总结了五年来取得的成就,列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内容,提出了“三大攻坚战”。就此,观察者网采访了数位知名学者,畅谈他们对报告的体会,一窥新时代的崭新风貌。

采访嘉宾: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中国越来越有大国担当

王义桅:为什么大国外交是个重点?因为现在我们定位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强起来就是要主动去协调其他大国,主动去推动国际新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同时,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新兴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责任也有优势去联系好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原来我们重视大国外交,因为大国是我们的资金、技术、市场的主要来源,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的。今天我们依然重视大国外交,把大国看作中国重要的资金来源地,进出口市场,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相对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现在大国对中国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经济上,而是还包括地区和世界热点问题,解决全球性难题,从全球治理、经济全球化的角度重视和大国之间的关系和协调,从中国共产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初心,从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角度,来发展大国外交。

包括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很重视大国,也是因为大国在国际舆论、国际地区安全、资金流向、规则制定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坚持和大国一起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那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服务新时代?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推大国协调,新型全球治理,以国内开放性经济,推世界开放性经济,大国外交更着眼于质量:增结构性力量、制度性话语权、观念引领力。

为美好生活奋斗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王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生活”这个词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平时也会经常提到这个词,但在过去党的报告中是很少见的。在过去的报告中提到更多的词汇是生存,那么从生存到生活就标志着中国发展有很大的提升,大概统计得知,全世界的国家发展状态大体可分为三个状态:第一个是生死状态,即生死攸关;第二个是生存抉择,从生死到生存;第三个是对生活追求。

目前,中国已经到了生活追求阶段,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讲生活的,目前中国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包括今天公布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都回应了新时代下老百姓对生活的追求,而更重要是回应新的时代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民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需求。

过去我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调研和讲学,一个感受是,幸福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经美国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根据各国人民对未来会比现在是否更好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都有80%以上的民众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当调查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时,只有20%-30%左右的民众会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可见中国人对未来是非常乐观的,而这种乐观的精神恰恰就构成了现在的幸福感。

欧美国家的民众每天都在谈论的话题如校园枪击案、如何防范恐怖主义等,而中国人每天在谈论的话题是今天吃什么、看什么电影等,相比较我们中国人对未来更充满希望。所以对未来有期许、有期望,才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且为美好生活奋斗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在过去党的报告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这样表述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物质的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现在却转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原因在于现在老百姓要求变高了,不只是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文化、生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这样的需求增多也自然形成了对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美好生活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恐怕还需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党和中央在报告中讲到要阶段性实现这些目标,要用两个百年计划来实现整体目标,并且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也要调试自己的预期,这可以发现我们在一步步实现美好生活目标以后,就回到原来讲的“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路径。

所以事情还要一件件地办,问题要一个个地解决,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力和定力,而且有一个更加科学、理性、客观的预期会让我们的幸福感倍增。一方面社会预期比较高,这是国家、时代给予了我们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要自我反省,我们时常与欧美发达国家去比,自然会有些差距,一些我们会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好,另一些可能还要靠更多的奋斗去逐步实现,正所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未来仍将面临艰难的改革,所以改革同样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很多报告和决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方案的改革,例如像税收是否更合理,审批是否更快捷,教育资源是否更平衡等等。

在我看来,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实际在于改革如何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不能让改革政策空转打滑,不能让改革的政策方案落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此次两会报告是给下一轮改革开启了更好的起点,为推进下一轮改革如何走、如何做提供了指引。所以重新定位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既是时代变迁的,也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所以有了新的矛盾我们就要有新的办法、新的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

信心与激励相互加强的正循环

文扬:对于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报告,总的感受是两条:过去五年成绩不俗,面向未来信心满满。

其实,在当前复杂多变、危机重重的世界形势下,能有其中一条的国家都很少,而两条都占的国家,至少在大国里,可以说只有中国一个。

记得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就在美国告诫华尔街的大佬们,在这个时期,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句话不是空话,从那时起又过去了十年,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上下一致和对于未来的充足信心,实际上是可以视为某种比黄金储备还要宝贵的“终极储备”。这是中国最大的一笔财富。

通过几个月前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和现在正在召开的2018年“两会”,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满满的信心。真正懂得政治和经济的观察家们,仅凭这一点就可以预测出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

而满满的信心,又不断得到中国最新成就的激励,两者成了一个相互加强的正循环。在今天中午的“部长通道”媒体见面会上,商务部长钟山正式宣布,“201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农业部长韩长斌公开宣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抱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关于这两个事的全部历史意义,已远远超出改革开放40年的尺度,甚至要放到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大历史中,才能完全看清。

总之,进入了“新时代”的中国,高度和境界又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今年的增长目标定在了很保守的“6.5%左右”,但已经不会引起多少紧张情绪了。毕竟,更大的格局正在展开。

【采访/小婷、吴娅坤、韩京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韩京霏
2018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