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金特二会——开往春天的列车

来源:微信公众号“直新闻”

2019-02-25 14:27

吴蔚

吴蔚作者

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

北纬38度线的山河破碎

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未能全力遵循美国及联合国政策”为由,一纸命令将朝鲜战场上激战正酣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撤职。一周后,这位回到美国的五星上将在华盛顿,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在国会山,麦克阿瑟发表了他的告别演说:“自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发生许多变化,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金句一出,广为流传。

一个月后,同样在国会山,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关系委员会就麦克阿瑟被解职一事举行听证。另一位五星上将站了出来,他就是美国总统最关键的军事幕僚、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朝鲜战争更高层面的指挥者布雷德利将军。

他在听证会上明确指出,参联会的参谋长们与朝鲜前线总指挥麦克阿瑟之间存在着明显分歧。麦克阿瑟主张应该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遏制中国的战役决心,甚至不惜投入核武器。反对者布雷德利留下的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流传更广:“这种战略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卷入一场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

杜鲁门总统(右1)已经无法忍受那位“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麦克阿瑟(左1),本文图片由作者收集,下同

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美国三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铁与血浇筑的“三八线”宛如一把钢刀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南北分治。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撤离朝鲜;在韩美军则化作了“驻韩美军”,一留就是半个多世纪,至今未走。这场战争被一道休止符将将封印,脆弱的和平薄如蝉翼,以至于一场军事分界线上的实弹演习,都可能随时升级为一场全面军事行动的前奏。

朝鲜半岛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还差一纸《终战宣言》。

北纬17度线的血肉模糊

北纬38度线与山河破碎的故事,却在北纬17度线迎来了另一个结局。故事同样是从“红色北方”挥师南下开始的,不同的是,这场血肉模糊的统一战争整整横跨了二十年。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遗憾与不甘是这位郁郁寡欢的五星上将的晚年注脚。美国对战争的警醒似乎也随着“天才将军”的离世一去不返。

1965年3月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北部登陆标志着美国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战争

同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海军舰载机部队从航母上起飞,对早已勘测好的北越目标实施狂轰滥炸,美国从战争的幕后正式走向台前。1965年3月2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实施“滚雷行动”,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开始对北越制空权的全面争夺,并试图通过对交通线、工厂、军事设施的轰炸彻底摧毁北越的战争潜力。一周以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越南岘港北部的红滩登陆。

当美制军靴踏上越南的土地,美国意义上的“越南战争”正式打响。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陆战队员们甚至在沙滩上看到了手持鲜花列队欢迎的越南少女,在战地记者镜头前摆出各种“胜利Pose”的大男孩们,对战争的残酷一无所知。

1979年,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展现了这样一段令人汗毛直竖的画面:在瓦格纳著名的歌剧选段配乐《女武神的骑行》烘托下,数十架UH-1“休伊”直升机搭载着陆战队员们飞向战场。在画面的远方是一轮血色夕阳,直升机轰鸣着飞越无穷无尽烟瘴弥漫的越南丛林。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令人窒息的在越战电影,改编自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灵》

《现代启示录》次年入围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然而最佳影片的桂冠却落在了《克莱默夫妇》的头上。饰演克莱默夫人的著名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在2017年凭借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再次入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华盛顿邮报》展现的历史原型——“五角大楼泄密案”,同样令人毛骨悚然。

1971年,美国五角大楼军事情报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一份七千多页的绝密报告偷走,交给了《纽约时报》并希望公诸于众。这份报告揭示了美国当局对越战局势越发不利的熟视无睹,不愿背上“战争失利”的黑锅,美国多届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欺骗人民并将战争进行下去。

这起震惊世界的丑闻彻底打垮了美国人的参战意愿。次年,“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政府就此一蹶不振,全程报道此事的正是现实世界的美国报章《华盛顿邮报》。

讽刺的是,美国意义上的越战终结在一位“未经人民选出”的总统手里。“水门事件”让尼克松黯然辞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时任副总统的福特正式“扶正”。

1975年4月23日,福特总统在杜兰大学演讲时宣布越战结束。场馆外云集的“垮掉的一代”们高举“Make love no war”(要作爱,不要作战)的抗议口号,唱起了披头士的歌。

同一天,北越南下部队的火炮已经能够覆盖西贡市区,一场代号“常风”的大规模撤离行动正在上演。昔日满载陆战队员、杀气腾腾的“休伊”直升机,被美国侨民与心生去意的南越民众塞满。他们当中的许多悲欢离合,都化作了一部音乐剧 ——《西贡小姐》1991年于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时,一票难求。

一架“休伊”直升机终究装不下所有人,生离死别在西贡最后的日子里天天上演。

1976年1月2日,来自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共和国,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定为河内,昔日的“南朝故都”西贡,则被命名为胡志明市——这时,距离这位越共的缔造者的骤然离世,已过去了7年。

胡志明逝世的那一天,1969年9月2日,越战尤酣。次日周恩来就亲率中共代表团飞往河内吊唁,随行的不仅有与胡志明关系密切的叶剑英,还有“奠边府战役”的真正指挥者,助越南一举全歼16000多法国殖民军的韦国清。

1986年越共六大召开,计划经济体制被废除,越南迎来了“革新开放”。

1995年,美国与越南正式建交。巧了,距离越战结束正好二十年。

穿过大半个中国的会见

2019年2月23日的午后,一位法新社记者坐在丹东的一间咖啡馆里又续了一杯。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几百米外横跨鸭绿江上的中朝友谊桥,他的执着蹲守最终被证明是值得的——朝鲜中央通讯社次晨官宣:金正恩为举行第二次朝美峰会于当天下午乘专列离开平壤。由朝鲜乘专列前往越南,意味着那位来自平壤的80后领导人将穿过大半个中国,赴一场时隔9个月的约。

中朝友谊桥连接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静静流淌的鸭绿江见证了鲜血凝结的中朝友谊。

当本文推送时,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绿皮火车已经驶入中国的腹地,牵引它的是由中国国家铁路总局专列处专门派出的东风11Z型内燃机车。

透过车窗,年轻的统帅将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还有那些他无法在北京、大连看到的壮丽山河。在这48小时、4000多公里长途旅程的尾声,他会途径广西凭祥,一个与越南谅山接壤的中国城市。他正在行走的这条铁路,在那段烽火连天岁月里的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他所熟知的“中朝友谊桥”。

一列火车从鸭绿江上驶来,向中越边境的群山中驶去,串起的是一段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波澜壮阔,是父辈们的旗帜,是渡尽劫波兄弟在,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车厢里的80后领导人应该清楚,在山的那一头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在山的这一头支持着他的又是什么。

2019年2月,一列绿皮火车由北向南穿过大半个中国,世界需要一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陈轩甫
朝鲜局势 朝核问题 金正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