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国空军宣布A-10退役后再无专职强击机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23 11:07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美国空军宣布,A-10攻击机全部退役后,将不会再有新型飞机接替其专职近距离支援任务。至此,中、俄、美三个曾经装备世界上最庞大强击机(近距离支援飞机)的国家未来的航空作战部队蓝图中,都不再有专职的强击机部队的存在。不管是“黑色死神”,还是“疣猪”,或者“火箭弹狂魔”,都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未来各主要国家空军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任务就算到此为止了吗?咱们先说说这个问题。

本周,日本和德国签署了一份军事技术转让协议,据透露,这份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日本向德国购买用于“机动战车”即轮式突击车(轮式坦克)的相关技术。传统上, 日本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技术先进国家之一,而且日本陆上自卫队刚刚开始装备16式轮式突击车,那么为什么他们又要开始引进德国的轮式装甲车技术了呢?我们第二部分谈谈这个问题。

强击机的谢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线空战,是围绕着一种飞机展开的,这就是苏联的伊尔-2强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技术条件下,东线漫长的战线导致双方空军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持续空情监视。伊尔-2强击机很多时候都能做到如入无人之境,即使碰上德军巡逻的战斗机,一方面可以让己方战斗机掩护自己,另一方面伊尔-2本身生存力也很顽强,还有自卫机枪,也不是容易被击落的“菜鸡”。

从伊尔-2到伊尔-10

因此,即使是在二战中苏德双方空军实力相当悬殊的阶段,以伊尔-2为代表的苏联各种强击机和携带炸弹的战斗机,依然活跃在漫长的苏德战线上,让德军感到防不胜防,并因此得了“黑死神”的称呼。

而在二战中拥有最强大空中力量的美国,也有类似的攻击机。携带大量火箭弹,在战区上空盘旋等待地面呼叫的P-47,安装大量机枪,甚至75毫米炮,对东南亚日军小型船只实施“游猎”的A-20\A-26、B-25J,都与苏联的“强击机”概念事实上异曲同工。

直接装了一门75mm坦克炮的B25J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强击机一度被认为过时,要执行支援作战的任务,让超音速轰炸机过去扔一颗战术核武器不久完事儿了嘛?

当然,这种核武器狂热很快就在越南战争等“冷战热斗”中退潮,美国按照这个原则研制的F-105、A-5等超音速核攻击机在越南表现不佳,毕竟,尺寸小,重量轻,威力又巨大的核武器是不能乱扔的……

在越战中,美军发现,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中,最有效的飞机是A-1“天袭者”,这种二战末期就研制成功的螺旋桨舰载攻击机能携带大量武器,以至于要求空中支援的地面部队经常感到不可思议:“别吹了,你一架飞机能带这么多武器?”

与其他飞机生怕挂载弹药过多无法在航母上起降不同,美国海军规定“天袭者”载弹量必须超过定额才能出击,以此节省油料避免浪费,为此VA-25中队的飞行员甚至挂了个马桶充数

结合A-1在越南的成功,又考虑到冷战的需要,美国空军决定研制一种专门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的新型飞机,最终的成品,就是至今让许多美国人感到难以割舍的A-10“雷电”,不过显然美军士兵更喜欢管它叫“疣猪”,考虑到A-10皮糙肉厚的特点,这个名字似乎更名副其实。

皮糙肉厚,还丑

苏联也在差不多的时候重新捡起了“强击机”这个此前一度停止发展的概念,研制了著名的苏-25强击机。

上世纪70年代以后,A-10和苏-25这两种传奇级的飞机在许多战场上得到实用,成了强击机在新时代的代表。

苏-25还在叙利亚战场出场了一把

强击机之所以能在当时“咸鱼翻身”,其实也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出现的必然情况。

首先,当时雷达技术大有进步,地空导弹、配备空空导弹的超音速截击机等让中、高空成为攻击机的畏途。但当时的雷达系统对低空目标探测能力有限,战斗机火控雷达也很难探测低空目标。因此,在低空活动的强击机就获得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其次,当时的高炮、肩扛式导弹、短程地空导弹虽然都已经出现,但作战能力有限,对于结构坚固的飞机来说,是有机会“硬扛”敌人少数命中弹药的。

第三,由于当时飞机对地搜索手段依然较少,主要还是靠目视,因此一种飞行速度慢的亚音速飞机可以有利于观察地面情况,反而比那些超音速前线轰炸机在使用上更灵活。

强击机传统的“游猎”和“按地面呼叫攻击”两大任务依然是当时最有效的空中对地打击手段。

第四,与武装直升机相比,强击机能够携带更多、更重的武器,打击力度大得多。

上述4点,成就了A-10和苏-25。

当然,与 它们不同的,是中国的强-5,强-5飞机其实更像是一种前线轻型轰炸机,但在我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强-5研制的时候不具备轻型战术轰炸机所需要的精密导航能力,其基本任务是用250公斤炸弹和130毫米火箭弹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从任务的角度来说,倒是确确实实的强击机。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翻修后展出的强-5

不过在当时,中国空军大量装备强-5,更多因为没有余力去研制一种专门的强击机,这种用老式歼击机改进设计而来的强击机也就这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进入了21世纪,甚至还比与它同时代的歼-6战斗机多“生存”了近10年。

进入21世纪后,强-5的最后改进型,强-5L、强-5N等,主要武器换成了激光制导炸弹,其使用方式也与传统“强击机”概念分道扬镳了。

2008年的俄格战争中,据报道,俄军苏-25强击机在这场为期短短5天的战斗中就被击落了3架。讽刺的是,这3架飞机都是被俄军或亲俄的南奥塞梯民兵给击落的。因为当时俄军显然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在格鲁吉亚空军仅有的几架苏-25对俄军车队发起了一次毫无效果的袭击之后,俄军和南奥塞梯民兵对他们所看见的所有空中目标开火。结果积极执行空袭任务的俄军飞机反而倒了大霉。

俄第4空防集团军在俄格战争中被击落3架强击机(1架苏-25SM、2架苏-25BM)、2架苏-24M轰炸机和1架图-22MZ远程超音速轰炸机

但不论如何,在没有空战的情况下, 仅仅面对装备不是特别好的地面防空火力(被击落的3架飞机里两架被肩扛式防空导弹击落,1架被ZSU-23-4高炮击落),苏-25就已经出现了如此高的战损率,这已经是很难接受的事情了。

据消息,俄军在叙利亚作战中也大量使用苏-25,ISIS和反对派武装手中大量的FN-6、毒刺等型较为先进的防空导弹,尤其是中国生产的FN-6导弹,也对苏-25构成很大威胁。俄军一度还寻求中国方面的帮助,询问如何对付FN-6导弹,得到的建议是,飞得高一点。于是所有俄军飞机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就都改在中高空进行了,不过,也正是因此,反而基本没有出现地面防空火力造成的损失。

但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苏-25原本是通过超低空飞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强击机,但现在却只能在几千米以上的高度投掷炸弹,那么其原本设计的意义何在?就跟中国空军的强-5一样,到服役的最后期,其实已经变成了前线轰炸机了嘛。

这表明,传统上,不管是长时间在靠近前沿地区盘旋,等待地面部队召唤的近距离支援任务,还是由飞行员自行观察地面情况,随时打击的“游猎”任务,在现代条件下,都已经无法用低空飞行的强击机来执行。强-5和苏-25再其服役后期,都越来越多的扮演起前线轰炸机的角色。

本周美国《航空周刊》杂志网站上,刊发美国空军参谋长宣布未来将不会再研制A-10后续机型的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一名老资格美军“红军”(入侵者中队)部队的飞行员表示,“红旗军演”中,“红军”部队通常会模仿中、俄空军的战术,采用各种围城打援、声东击西的战术来吸引“蓝军”的注意力,一旦那些制空战斗机稍一分神。只要很短的时间,那些低空慢悠悠的A-10就会被“红军”迅速击落,连逃都逃不掉。

事实上,A-10作为一种专门为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优化的飞机,在现代条件下,其生存性危机在同时代的攻击机\强击机中最为明显。它甚至无法像苏-25和强-5那样,作为一种主要投掷各种制导炸弹和空对地导弹的前线轰炸机继续服役。因为这种飞机的主要武器,其实是那门30毫米机关炮,要想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进入敌方防空密集区域。

“会飞的7管30mm机关炮”

其实早在A-10“大显神威”的海湾战争中,其没落的征兆就已经出现。美军当时大量使用F-111战斗机执行打坦克任务,这些飞机在夜间中高空飞行,使用红外吊舱搜索地面坦克目标,一旦发现就投掷25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进行轰炸。由于F-111载弹量大,搜索地面目标能力强,因此作战效率很高。而当时美军的E-8空中指挥机已经可以用合成孔径雷达搜索地面目标,一旦发现就召唤空中打击,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进行打击的依然是各种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而缓慢的A-10基本就只能应地面部队的要求,配合他们作战。但在这件事上,A-10的反应速度又明显没有AH-64武装直升机来得快。

结果,在海湾战争中,最喜欢A-10攻击机的只有那些被7管30毫米炮的咆哮震撼到了的陆军。相反,空军对于这种事故率高、危险、笨拙的飞机毫无好感。

因此从海湾战争后不久,美国空军就已经开始寻求将A-10退出现役。但反恐战争给这种飞机的命运带来了转机,毕竟在阿富汗、伊拉克,肩扛防空导弹的密度很低,AC-130、A-10这类在正规战场上毫无生存力的飞机也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但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A-10攻击机的使用成本并没有那么便宜,因为它毕竟是一款大型的飞机,而且非常老旧,其维护成本,燃料成本,弹药成本(无法使用廉价的“地狱火”之类的新型弹药),综合而言并不低。尤其是作为有人驾驶的飞机,美军还需要支付一笔飞行员的工资和补助金。

据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的报道,美军统计的结果是,A-10全寿命成本分摊到每个作战小时,价格是17716美元。相比之下,F-16战斗机的每个作战小时成本为22514美元。两者相差并没有外界之前普遍想象的那么大。作为对比,MQ-1B无人机的作战小时成本仅为3679美元,而MQ-9A“死神”也只有4762美元。

最近美国正在进行轻型攻击机选型,这种飞机将取代A-10现在在阿富汗、伊拉克广泛执行的空中对地支援任务。其中塞斯纳公司研制的“蝎子”攻击机的每小时作战成本据称也不过3000多美元,几乎和无人机相差无几。

“蝎子”可以说是一种专门的“反恐用攻击机”

既然同样是执行低烈度的反恐任务,“蝎子”这样的轻型飞机的生存力一样可以得到保障,那么何必还要有着“装甲澡盆”的A-10呢?何必让飞行员继续骑在7管30毫米炮上飞行呢?

综合上述,支撑70年代强击机复兴的四大支柱,现在已经都不存在了。

现代的信息技术进步之下,低空盲区几乎已经被防空雷达、红外光电观瞄设备给填上了,或许在和平时期还能钻钻低空的空子,但在战时,地方地面作战部队头顶上肯定有完备的低空防空掩护,强击机是钻不了空子的。现代的防空系统也已经完全可以有效击落带有一定装甲防护的攻击机了——毕竟飞机不可能真的成为坦克。同时E-8、无人机这些新时代的空中侦察、监视手段的出现,也让强击机“游猎”行动不再必要。最后,武装直升机携带反坦克导弹和其他精确打击武器的性能日益提高,也让强击机的打击效能更高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终于导致了强击机这个机种整体落伍。

这些客串强击机的教练机其实和上一代的强击机也是不同的,更接近于美国早期提出的“反暴乱飞机”概念,主要用来在威胁程度有限的环境下进行作战。

美国和俄罗斯都已经计划将自己的空军主力全部更换为多用途战斗机,以此取代A-10和苏-25在高强度战争中的地位。但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未来如何呢?强-5的地位,将由谁来代替呢?

今年即将开始的中俄“航空飞镖”竞赛中,中国将使用教练-10和俄军苏-25同场竞技,不过这恐怕并不能说明教练-10将成为解放军新一代强击机的候选人,只能表明近距离对地支援,打火箭弹这样的作战任务,未来将会更多的分散到不同的机型上去执行。俄军以后也会让其与教练-10相近的雅克130飞机去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

网络上分享的备战“航空飞镖”的教练-10机队

近年来中国的“红剑”演习和“朱日和”演习中,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很多也是空军的歼-10、歼轰-7,苏-30MKK,而强-5几乎没有参加过这些实战演习。也表明了我军对强击机的态度。

解放军多个强-5部队都已经转为使用歼轰-7,现役最后的强-5退役后,一些使用强-5的部队将会裁撤,其余也将换装歼轰-7战斗轰炸机或其他机型。

在第五代战斗机已经开始装备部队的今天,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发现,像歼-11B这样的“纯制空”(目前对地攻击武器只能使用火箭弹和无制导弹药)四代机(按我军标准为三代机)价值会越来越小。

多用途战斗机是各国空军未来发展的明显趋势。

在不久前发生的北约战斗机跟踪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专机事件中,俄罗斯空军就出动了苏-34战斗轰炸机为部长护航,这就是这一趋势的很好注解。

目前,我军已经拥有歼-16多用途战斗机,歼-10也经常在我军的陆空联合演习中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执行近距离支援的任务。

我军目前拥有数量较多的歼-11和歼-11B战斗机,这其中歼-11由于制造年代较早,数量相对也较少,因此可能已经不会进行此前大家讨论的大幅度现代化改造。此前“南霸天”部队使用的安装红外\紫外告警器的型号或许就是它们退役前的最后状态。但对歼-11B战斗机进行中期延寿和较大幅度的现代化改造则是很有前途的。

正如前面提到的歼-11B目前多用途能力还相当有限,但如果加装类似此前歼-11D上安装的那种航电系统,仍可以大幅度提高其这方面能力。

我军此前曾将歼-8D战斗机改装为歼-8DF,大幅度提高其作战能力,那么歼-11B改进型,将大幅度提高我军空地作战能力,也意味着我空军将正式进入“全多用途战机”时代。

日本“机动战车”的未来

日本和德国本周签署了防卫技术转让协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日本购买“机动战车”相关技术和产品。

但目前来看,日本的轮式战车近年来发展颇为引人注目。目前陆上自卫队正在推进大幅度削减坦克数量,根据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其坦克总数削减到600辆左右。按计划,到2035年,将只有北海道和九州配备约300辆坦克,其余均改为“机动战车”,即采用轮式底盘和大口径火炮的突击车。这些“机动战车”将可以在战时快速通过日本国内发达的公路迅速前往敌方可能入侵的地点。

16式轮式机动战车

据报道,在第26次中期防计划中,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第6师团、第8师团、第11旅团、第14旅团,这些战车都配备给新组建的应急机动连队,上述四个部队瓜分共99辆战车。

这其中,“应急机动连队”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正在进行类似其他国家“合成营”改革试点的部队,上述4个部队也正是首批进行改编的试点单位。

每个“应急机动连队”由一个“普通科连队”(相当于步兵营)加上“机甲科的机动战车部队”和“特科的重迫击炮部队、近距离防空导弹部队”,共同编成一个合成部队。

按照现有数字来计算,每个“应急机动连队”将组建两个“机动战车中队”(相当于坦克连),拥有近30辆轮式战车。

换句话来说,从16式的任务定位上来看,它确确实实是一种“轮式坦克”。

此前有消息说,16式战车的105毫米炮不能发射穿甲弹。但经过核实,我们发现,这一消息的来源是日本为该型战车购买的弹药中,仅有91式多用途弹(高爆、破甲),而没有购买相应的93式穿甲弹。这并不表示16式不能发射穿甲弹。根据自卫队的要求,16式能够兼容74式坦克的弹药,因此没有购买新的炮弹,所以这并不表示16式在战时不能配发穿甲弹。只不过,按照自卫队以前的惯例,平时16式战车可能确实不配发穿甲弹。

这事儿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根据日本自卫队提出的对16式的要求,该车主要要求对付的是的典型目标是:解放军05式水陆两栖突击车、03式空降步兵战车、俄罗斯“章鱼SD”空降战车。用来解决“普通科连队火力支援困难的问题”。

仅按照这个要求的话,那似乎确实也没有必要为16式配发穿甲弹。因此自卫队的做法倒也说得通。

既然已经有了16式和96式输送车,为何现在日本又要急于与德国合作开发新的机动战车呢?

具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但我们可以通过已有的消息略加猜测。

其实,16式机动战车和96式轮式装甲输送车并非日本轮式装甲车辆开发的终点,而是起点。

日本早在开发16式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将来装轮战斗车辆”研制计划,而16式,只是根据这一计划研制的首款新装备而已。而且根据这一计划,日本需要引进一些国外技术。

2017年,小松制作所的新一代8*8轮式装甲车原型车首次公开。新型装甲车据称将取代96式,其动力系统采用了500马力柴油机,战斗全重20吨。

小松制作所的新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

而研制16式的三菱公司也推出了一款新的装甲车, 称之为“三菱八轮装甲车”(MAV),该车以16式机动战车的设计为基础,增加了V型防雷装甲,悬挂系统、动力均有改进。该车战斗全重比16式有较大提高,达到28吨。

小松和三菱的新一代装甲车方案均提出了模块化设计要素,如果被陆自选中,将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机动战车、自行迫击炮、步兵战车、通信车、装甲野战救护车等各种车辆。

日本目前研制的这几种装甲车辆,似乎都是战斗全重20-30吨,发动机功率500-600马力这个范围内的。

不过16式没有水上浮渡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缺陷。

日本新型轮式战车要考虑装备“西普连”基础上扩大而来的“水陆机动团”的需要,肯定是需要两栖能力的。三菱和小松的新型装甲车也都设计了水上浮渡能力。

但这就是他们和德国合作的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方,德国的“拳师”战车式不具备两栖能力的。该车是一种战斗全重36.5吨,发动机功率达到711马力的重型轮式战车,是没法浮渡的。和日本人的要求似乎并不兼容。

德国“拳狮”装甲车

因此,可以推测,日本不会购买完整的“拳师”战车相关技术,更可能是其悬挂系统、装甲防护系统等的技术——日本的几种装甲车在这些方面的水平似乎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其实,轮式装甲车技术和民用汽车技术也是存在很大不同的。去年,某国把自己的装甲车运到一个不该去的地方训练,这批车在经过某个国际港口的时候,被截住了。

这批车被送还的时候,状态不太好……因为它们被送到某大国的试验场上去走了一圈。

这个试验场对于轮式装甲车辆来说,是极为严酷的考验。据传,当年该国曾将手头获得的多种世界著名的轮式装甲车送到这里进行实验。出人意料的是,经过严酷的试车,只有BTR-80能够坚持到底。

这样看,日本为何要引进德国的装甲车技术,就很容易理解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荀越
强击机 美军 装甲车 日本 德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