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解放军开训,进入新时代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1-07 10:35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主持2018年度解放军开训动员大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出现了这次开训动员大会的画面。可以说不是阅兵,胜似阅兵,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我军改革的新成果。而现场拍摄的习近平主席手持QTS-11式单兵武器系统进行试瞄的画面,更是很多人联想起了当年我军大练兵中,毛泽东主席手持56式半自动步枪的著名照片。那么,这次大练兵仪式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样的新变化;今天的实战化大练兵,又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呢?本期军评,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习近平主席试用QTS-11系统

新时期的大练兵

其实,近年来,每年新年过后,我军的军宣机构都会发表一系列部队新年开训的新闻。从各部队新年开训的画面,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我军现代化进程中,各个不同地区,不同军兵种,不同部队之间的差异。

大家还记得去年有个网友制作的盘点近年“朱日和——跨越”系列演习的视频,里面提到各参演部队的装备的时候,按照装备新旧程度将其划分为“土豪”、“富裕”、“小康”、“重点扶贫攻坚对象”……而在盘点2016年参加演习的诸多仍使用一代、二代主战装备的许多摩步旅的时候,因为重复“重点扶贫攻坚对象”这个词儿过多,以至于产生了“绕口令”的错觉。

今年开训仪式后,军网和中央电视台也照例发出了各地部队开训的画面,从中依然可以看到,古老的单57毫米高炮,双37高炮,63式装甲输送车、86式步兵战车等这些已经“老掉牙”的装备,当然,还有我们熟悉的“五对负重轮”。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笔者也是深深的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关于我军“要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论断,确实所言不虚。

之前在“知乎”上,一位老朋友在回答“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缺什么”的问题的时候,说“缺钱,而且是缺大钱”,笔者当时还说“现在解放军可不缺钱,你这是胡说了”。当时说这话,是对于我国已经名列世界第二的军费颇为自豪,尤其是如果考虑按实际购买力换算的话,更是“不差钱”了。但细想想,解放军确实是缺钱——如果你算历史积累的话,我们和美、俄军队的差距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去年,俄军军费比前年缩减近30%的情况下,许多新装备试验入列陷入停滞,俄军不得不启封T-80B坦克、240毫米迫击炮、203毫米榴弹炮这类冷战时期留下的遗产,进行现代化改造后装备其新锐的坦克师。最近更是不得不将现役的旧苏-27战斗机再改进为苏-27M3(去年俄军接收苏-35仅15架)来填补新型战斗机列装数量不足的空缺。然而,之前另一位朋友感慨,如果今天解放军手里的“五对负重轮”都是T-72,那就开心了,改装老坦克总比全新造新轻坦省事儿多了。同样,空军部队的那些歼-7如果都是苏-27或者米格-29,那估计也要省事儿多了。

俄军启封部分203毫米自行榴弹炮装备部队

再看美军,如今要加强坦克部队,也无非就是把老掉牙的M1坦克拉出来,改装改装,就成了闪亮的M1A2SEP V3,也不虚T-14或者99A了。至于F-16战斗机,更是干脆都不用改装,只要延寿,就能凑合凑合用到2040年了。

其实,我军在上世纪80年代推进国防现代化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全军大量换装新型装甲车辆的计划,只是,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也只能大量采购59式、88式坦克为代表的一代、二代装备,换装的意义也并不大。最后规划在“85”期间换装坦克装甲车辆的费用反而没用完。

如果我军的“老装备”主要是指T-72的话,那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成本可能会小很多

而此次新年开训仪式上,选择在主会场向全军展示“土豪师”的先进装备,倒真是有些意思。按照微信公号“扬基帧察站”的说法,就是:“这种近乎于‘炫富’的展示,无疑是给4000多个分会场上的全军将士们一个对强军前景最直观的印象——原来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此外,此次开训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在我军史上最彻底的改革之后,如何抓训练,如何在新的架构基础上形成战斗力,这都是新的课题。在这个关口,中央军委直接号召,在全军展开实战化训练,意义也就自然非凡了。

那么,在这次开训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多少新的信息呢?下面我们例举几个。

陆军防空 信息先行

“土豪师”的开训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多用途炮兵侦察雷达——这其实不仅是单纯的炮位侦察,它同时也具备对空搜索的能力,能够提供200公里内的中低空空中情报。这对于我军陆军部队防空作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中部战区某机步师开训仪式上出现的“大平板”,是新一代多用途炮兵雷达

按照美军现在做法,在合成旅里设置信号分队,装备“战斗机火控雷达”级的雷达,再搭配防空信息系统,实现空情信息分发和接收能力。在战时,可以把旅防空分队所属防空兵器配属到合成营一级,实现前沿伴随式防空。而实现这种能力的关键,就是AN/MPQ-64“哨兵”雷达,这种雷达能够对几十公里内的中低空空域实施警戒。再配合多种炮位侦测雷达以及未来装备新型防空系统——如发射MHTK微型导弹的NML发射车后,美军将具备较强的中低空防空和C-RAM作战能力。

而解放军的炮兵雷达,在“土豪师”中出现,意味着我军陆军部队具有了建立C-RAM(主要强调拦截火箭弹、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弹药,乃至炮弹)防空能力的信息条件。换言之,这将大大扩展现有“红旗-17”和09式双35高炮的作战能力,使之能承担一定的C-RAM任务——在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铠甲M1”系统就拦截了从煤气罐火箭到122毫米火箭弹在内的各种C-RAM目标。

所以,这一个“大平板”背后,是解放军陆军防空系统进入信息化新时代的前景。

出口型多用途炮兵雷达,可以获取200公里内的空中情报

另一方面,此次开训视频中,还出现了空军位于我国东部的飞行训练基地的画面,不仅展示了成列的歼-16战斗机,还在对抗复盘研判系统的画面里,出现了歼-20参加对抗训练的画面。

有消息说,解放军在去年的训练中,首次用歼-20和歼-16,与使用现役装备的空军防空导弹和歼击机部队进行对抗,结果以极其轻微的损失,完成了摧毁战役节点的任务。

当然,演习的背景是用歼-20和歼-16模拟强敌空军,但事实上,对于已经装备歼-20的作战部队而言,这同样也是一次检验歼-20作战能力的机会。

在进入“四代机”时代后,我国空军也必须重新摸索使用和对抗四代机的新战术战法,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切,从这里开始

笔者在这里稍微延伸一点,谈谈歼-20战斗机对我国空军和航空工业总体的影响,其实不光光是拥有一种先进第四代战斗机而已。

说这个事的时候,又要先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前几年,苏联对扩大苏-27战斗机生产的设想。

大家都知道,80年代的苏联空军,主力机型依然是米格-23和苏-24、苏-25这些老式飞机,米格-29和苏-27生产速度较慢,面对美国成群结队的F-15、16等三代机,以及已经从各种公开渠道透露消息的F-22战斗机,苏联空军芒刺在背。

因此,按计划,在90年代,苏联航空工业要将苏-27战斗机的生产规模成倍扩大,生产能力要从每年数十架提高到至少每年100架。

而这对于苏联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别的不说,当时苏联的AL-31F发动机生产数量就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当时决定由“土星-留里卡”设计局向“礼炮”工厂转让AL-31F发动机热端部件生产任务,通过这一措施,让该型发动机年产量扩大到每年200台以上。

(当然,最后因为历史的因素,“年产100架苏-27计划”最终也没能成为现实。不过“礼炮”工厂倒是在之后的一系列历史机遇之下,成为了能与“老上级”分庭抗礼的新兴航发企业,这算是后话,我们略过不表。)

此外,苏联还决定扩大航空电子系统,机体结构部件、相关原材料生产的规模。有一大批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转产,以实现为苏-27生产相关设备和部件的目标。实际上,可以说,“年产100架苏-27”计划,是对苏联航空工业的一次全面升级和扩张。

而今,中国组织歼-20战斗机的批量生产,其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就不亚于苏联的“年产100架苏-27”计划,当然,今天的我国是不会重蹈苏联覆辙的。歼-20扩产计划的实现,已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事情了。


这不是成飞扩建一个厂房这么简单的事,要涉及上下游上百家企业的扩建和提高技术能力,以及航空工业总体的合作方式改革,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等等等等,和苏联扩产苏-27计划中涉及到的方面相比,还要更加复杂,因为毕竟歼-20本身就比苏-27复杂得多。

可以说,实现这个计划后,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将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们将真正拥有不亚于波音、洛克希德公司为代表的美国航空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先进飞机的能力。

这其实是比我们之前提到的“歼-20冲击”对于部队的影响更大的影响。

可以说,在接近完成歼-20扩产计划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的自信和解放军空军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信心,都在科学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意味着,一系列处于前沿探索、预研和研制阶段的项目,都将在新的信心基础上继续展开,其“野心”无疑会更大。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曾经说过,我国在歼-20之后,很多方面进入了“无人引领”的时代。今天,我们很多方面已经不可能再跟着美国亦步亦趋了。

B-2毕竟设计年代较早,面对新的反隐身技术,并非无懈可击

比如说,从我国的现实需要出发,就不可能跟风美国,研制B-21这样的“小号B-2”轰炸机。我国未来远程轰炸机的性能,不仅航程、载弹量要达到乃至超过B-2水平,而且还可能有超音速飞行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实现真正的全面隐身(根据实际检验,B-2还实现不了),才能在未来抗衡一些新出现的反隐身技术手段。而据最新消息,这种超越B-2的新型隐身轰炸机,已经不仅仅是研讨和计划了。甚至可以说,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听到更振奋人心的消息。

类似B-21这样的“小B-2”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是不够看的

超越B-2的轰炸机,已经不仅仅是梦想

同时,本周有航空工业赠送的模型出现的“利剑”无人机,也可能将加入我军部队,取代现役无人歼-6攻击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大批量正式服役的隐身无人攻击机。

不久的未来,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量装备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

在我们实现歼-20研制生产工作之前,恐怕不仅是空军会对这些先进项目感到怀疑,研制单位也会对自身是否有能力挑战世界最先进水平感到怀疑。而结果,就是我军一些现役装备上体现出来的“求稳”,以至于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也没有完全运用到一些研制时本来有条件运用的新装备上。(例如,轰-6K轰炸机就没有采用线传飞控技术,歼-15的火控系统主要是歼-11B和歼轰-7A的混合,等等等等……)

但在歼-20装备部队之后,这不再是问题了。在某型飞机的相关会议上,主要研制单位提出配套产品技术要求时候,说出了:“各位都已经为歼-20做过配套,以大家现在的能力,要在XXX方面超过歼-20,肯定已经不是问题”的话,这已经不是开玩笑了。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F-35战斗机总装线,可以想象未来歼-20的生产也会是以类似的方式进行

在“世界一流军队”目标指引下,中国空军势必要有更大的抱负和梦想,而为这个梦想插上翅膀的,是在实现歼-20批量生产目标后,自信心更强、更兢兢业业、更敢想敢干的,中国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人们。

“战略步枪”装备部队

这次开训仪式上,习近平主席手持QTS-11式武器系统的照片让很多人联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端着56式半自动步枪的照片。稍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中部战区某师侦察情报营部队人手一支11式单兵作战系统进行射击训练的画面。

中部战区某机步师侦查情报营使用QTS-11系统进行射击训练

这也算是最终解决了QTS-11式系统究竟是否装备部队的问题——虽然之前该系统已经在海军特种部队的手中,参加了亚丁湾护航。而《兵器知识》杂志也刊登过空降兵部队使用这种武器进行巷战训练的画面。

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试用QTS-11单兵作战系统

观察者网此前刊登过分析QTS-11系统是否会成为我军新一代步兵班火力核心的分析文章。而在此次的开训新闻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整个步兵班手持QTS-11,携带单兵综合作战系统,进行作战训练。

这也是目前该系统在部队中试用时的标准状态,即直接作为步兵班的主要装备。

事实上这也是当初美国最早研制OICW时候的构想,即作为战场上单兵武器的标准配置,取代所有现有的机枪和步枪。

QTS-11这类的单兵作战系统,被认为是步兵作战的一个划时代变革。要说明白这个变革,笔者还是决定从线列步兵时代说起。

大家都知道拿破仑战争前后的那个时代,步兵的作战方式是“排队枪毙”,但实际上线列步兵战术的核心是火力压制,而不是真的“枪毙”。因为那个时代滑膛枪打出去的铅弹根本无法精确瞄准,只有通过密集队列齐射方式,才能投射出足够多的弹丸,取得一定的命中率。因此,那个时代的步兵火力战斗方式主要是“压制”——也就是通过让子弹在敌人附近飞来飞去,通过声光效果让敌人感到恐惧,摧毁其士气,至于杀伤效果,那是其次的。

这种战斗方式,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代,本来应该迎来一个变化。因为这个时代,线膛枪,乃至后装线膛枪都已经不稀奇了,实际上士兵已经没有必要再用密集队形来实现较高的火力密度,单发子弹已经有了很高的命中率。

但历史上,军队战法的变化总是慢于技术的进步,结果南北战争中,双方都往往延续旧时代的密集队列,结果就是伤亡数字惨不忍睹。在1863年7月3日,葛底斯堡战役中,南军发起了著名的“皮吉特冲锋”,结果12500名发起冲锋的士兵死亡过半。

此后,步兵战术进入了精确射击和压制并存的时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士兵装备的武器主要是单发射击或者半自动射击的步枪,同时以机枪和迫击炮进行火力压制。

但很多国家对于精确射击情有独钟,英国、美国都是如此。苏联在战后初期也大量装备了SKS半自动步枪,但很快就被更适合全自动发射的AK-47所取代。

越战中,强调精确射击的美军装备的主要还是M-14步枪,虽然它也能全自动发射,但士兵的力量难以控制,因此主要仍是作为半自动步枪使用。结果,在丛林中面对AK-47步枪泼水般猛烈的压制火力,美军立刻就意识到了精确射击在现代战场上价值已经下降。不久,开始换装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的M16步枪。

而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主要装备的还是56式半自动步枪,结果在战争中也是发现,压制火力严重不足。后来才有了81式步枪的大量装备——不过我军仍有精确射击情结,81的单发精度要比苏联的AKM步枪好。

精确射击和火力压制的作用,从“排队枪毙”时代开始就互相消长。在现代战场上,火力压制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精确射击。现代战术的核心就是通过火力压制对方,使对方不能有效反击和机动,然后侧翼迂回或者使用重火力将其消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有不少拟真的电脑游戏有所反映,例如《兄弟连——通向30高地之路》,《XCOM》等。

但如果士兵们人手一支QTS-11,那么战斗方式就不一样了。对于20毫米智能榴弹来说,大部分的掩体都等于敌人的死亡陷阱,它可以穿墙后爆炸、在敌人头顶爆炸、飞进射孔爆炸、直接打在敌人身上爆炸……反正总之,如果一次爆炸解决不了敌人,那就两次……

即使是朝鲜这样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没有系统支持,使用非智能榴弹,也将比现有的步枪轻武器效能提高不少

这就让现在的压制——迂回——消灭的套路变得没有了用武之地。

尤其是在城市巷战状态中,这种武器完全可以发挥一般的机枪和普通榴弹发射器无法发挥的作用。

如果每个士兵都装备这种武器,战场上就不再有横飞的弹雨,有的只是稀疏的爆炸,每次爆炸,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士兵的生命消逝……就像当年刘慈欣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中描述的场景一样。


而当然,这还只是说武器的问题,而对于战争形态而言,影响更大的是士兵身上的其他装备。

实际上QTS-11本身相当于小型化35毫米”狙击榴“,但它真正的价值是除了武器以外的部分

QTS-11是士兵信息化作战系统的一部分,每个配备这套系统的士兵都拥有热像仪、光电系统、激光测距仪、定位系统和数据链通信系统。

简单来说,每个士兵在信息化层面看来,就和一辆现代化的主战坦克差不多。

再加上QTS-11的单发装填方式——士兵们的战斗将更接近于坦克战,至于榴弹下面的那支步枪,更像是现代步枪上的刺刀,发挥作用的机会很少。

在更远的未来,当单兵作战系统和外骨骼,单兵装甲系统相结合,士兵将真正变成“步行的坦克”

这是什么?这是一场革命。

在这样的信息化战场上,士兵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黑暗森林》里描述的猎人所做的事——“藏好自己,做好清理”,暴露就意味着死亡。

而如果对手没有这套系统——那结果将比以前历史上存在“代差”的战斗的结果更加惨烈,他们将无法机动,无法集结,无法对抗……绝大部分人是在一枪未放的情况下,被不知从哪里打来的一发榴弹结果生命,或者被不知从哪里扔来的精确制导弹药炸得血肉模糊。

当然,正是因为QTS-11全系统实在是过于复杂,每个士兵都配发完整的热像、光电、激光、定位、数据链通信……这成本更是高得难以想象。

此前我军的精确狙击步枪,全系统成本已经达到了26万人民币,这还没有热像仪,只是配备了微光夜视仪。当然,后来成本下降到14万,但这对于推广到全军每个士兵而言,依然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是,QTS-11的20毫米智能榴弹价格已达4位数,这么说——拿人民币来烧的速度绝对赶不上中部战区某师侦察情报营(如果他们全部换装QTS-11的话)战斗中消耗弹药成本的速度……

虽然说QTS-11也有其他便宜一些的弹药,而且作战效能也不错,其成本也依然将大大高于一般的轻武器。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现阶段要想真正实现单兵作战系统带来的革命,恐怕还只是奢望。

目前QTS-11系统主要装备给此前试装过该武器的部队,作为“杀手锏”来使用。未来,究竟能否如观网刊登的文章中所说,装备给信息化部队的班长、副班长,作为班组支援武器使用,恐怕还有待未来发展。

对于我军来说,在部分特战部队内装备QTS-11,将可以为未来的变革做好准备

但是,单兵作战系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肯定将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无法拒绝的诱惑。随着未来电子系统成本按照摩尔定律进一步降低,在未来15-20年,或许类似QTS-11的单兵作战系统的成本将可以接受——到那时,步兵的革命将真正来临。当然,在这样的时间跨度之下, 未来的解放军战士,肯定也不会继续使用到那时看来早已老掉牙的QTS-11了——那时的单兵作战系统,将会和今天的头盔、防弹衣、步枪一样,成为士兵的标准装备。

在新型雷达的信息支持下,未来我军可以通过研制类似美国MHTK的微型防空导弹具备强大的C-RAM能力

美军士兵展示被“密集阵”C-RAM系统击落的来袭57毫米火箭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于宝辰
深度 强军 四代机 单兵装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