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中国的枪真的有问题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6-03 09:40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有媒体发文称,解放军青藏高原边防部队还在使用81-1步枪,表明95式步枪有问题。其实关于我军的枪,在媒体界真的是“月经”话题了,很多连摸都没摸过枪的写手,也在网上大骂95,并总结出了一大套毛病。那么95式步枪真的不好吗?明年的大阅兵上,会有传说中的“无托全新设计”新枪出现吗?本周军评我们先来说说。

另一方面,本周美国宣布NSM反舰导弹正式入选美军LCS和FFGX的“超地平线反舰导弹”,在高超声速导弹出现前,美国海军反舰导弹作战序列算是尘埃落定。那么NSM这类小型隐身反舰导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呢?本文第二部分我们稍加讨论。

95式真有问题吗?

关于我军的步枪,自从95式列装部队以来,媒体界就没少讨论。甚至传出了顺口溜:高基线,易打脸,塑料弹匣一捏扁;抛壳窗,声音响,油烟熏的泪两行。

而最近,更是有文章拿出高原边防部队使用81-1步枪的照片,说95式有缺点,小口径子弹风偏大,高原环境打不准。

媒体报道截图:一些高原上的解放军部队依然使用81-1步枪

说的真是有鼻子有眼的,如果不是笔者在95式刚列装部队那会儿正好赶上机会打过一匣子弹,说不定就信了。

首先说,所谓“射击基线高”,这就是个伪命题,说这个的人肯定是对于200-300米远趴在地上的人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没有概念。而且当代世界上“基线高”的名枪那可多了去了,没见谁抱怨的。

出现这个说法的原因,笔者个人以为应该是95列装部队之初,使用81式步枪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的战士提出来的。

黑坑的G36,瞄准基线也不低

至于易打脸,这个就是胡扯了,当然笔者是右利手,并没有故意试着去用左手射击。但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加拿大枪械爱好者(美国禁止进口中国轻武器,但加拿大可以)试用97式用左手射击的视频,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由于退壳装置的设计,子弹会向前跳,即使是左利手射手正常使用的时候,弹壳也不会打到脸。所以“易打脸”纯属是胡说八道。

塑料弹匣一捏扁就更可笑,95的工程塑料弹匣强度很好,并不存在“捏扁”这样的问题。

95步枪的弹匣已经成为5.8枪族的通用弹匣,强度并没有问题

要说这个顺口溜,唯一有点根据的,其实是声音响,硝烟熏人的问题,这个确实存在。

但这是所有无托枪共同存在的问题,并非95独有。而且,就笔者打95、81-1、56半、改膛38式步枪、莫辛纳干等新老步枪的实际感受来看,95是非常舒服的,毕竟是小口径子弹。只是,所谓“油烟”就不知道是什么鬼了,笔者倒是在打56半的时候发生过没擦干净枪油,糊自己一脸的情况,别的情况下,没听说过打步枪还会打出“油烟”的。

但部队确实有反映长时间射击时95的烟大,熏人的问题。不过这其实在所有枪上多少都有这个问题。

所以,网上常见关于95的吐槽,其实多是偏见和旧习惯造成的。比如说我的朋友河马就不喜欢所有的无托枪——这里面也包括了95……

但是如果你考虑到要在尽量短的枪当中包括足够长的枪管,避免出现美军装备M4后出现的威力、射程不满足需求的问题——美军自己规划的未来步枪也将采用无托布局,说明这种布局本身和任何轻武器布局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设计的,不能说就一定不好。


美军“下一代班用自动步枪”(NGSAR)的概念图


笔者此前与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聊起这事,他们就说,所有头一次打枪就用95的人,没有不喜欢它的。因为采用砧孔式照门,95打近距离目标非常容易瞄准。而且,对于没有形成使用其他步枪的肌肉记忆的人来说,使用95的射击姿势十分自然,很容易就能打出好成绩。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97式也得到了不错的评价,尤其是关于它的小前握把,很多加拿大用户都在视频里称赞它是神来之笔,甚至于在国际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式枪械“跟风”的现象。

当然,在后来95-1上反而取消了这个前握把,因为它原本是为安装枪挂榴弹发射器而准备的,并不是用来握持。

这才是95小握把的正确用法

经过20多年的装备使用,95式步枪如今也不是什么新式武器了,关于它的使用,部队也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性手法,多少解决了换弹匣不顺手等问题。

目前我军已经装备了部分95-1系列枪族。针对性改进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有了空仓挂机功能和修改了快慢机。这其中,又尤以95-1式班用机枪,受到了不少好评,因为使用了重枪管,单发精度很好。

但是,95-1系列枪族,因为其所使用的DBP-10式子弹,在大批量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其实不是枪的问题了,而且因为我国的弹药生产厂商较多,生产压力大,出现这些问题也是难免,只有等后续改进工艺和提高质量了。

至于先前经常被诟病的,部队很少配发95式的瞄准具的问题,在如今正在得到改变,目前在部队的演训画面中,也已经经常能够看到95式和95-1的白光瞄准具的身影了。

95式不是一种完美的武器,但按照某个加拿大枪械博主的说法,“在这个价位上能表现成这样,已经很好了。97式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小黑枪’(指现代化步枪)。”

妄想是一回事,花真金白银买一把打得响的真枪又是另一回事了

应该说这个评价,笔者觉得也是恰如其分的。

之前河马也吐槽过,我国轻武器的主要问题,还是:总是以打世界大战为标准来造。

事实上,我军历史上,95不是第一种“风评被害”的武器,早年间的63式自动步枪,拿去援助越南的此型步枪就得到了美军和越军的一致高度评价。

尤其是在美军看来,63式可谓是完美,单发精度可以和M16相媲美,射程更远,连发后坐力可控,而且外形还有着古典步枪的美感。

然而,后来随着63式进入大批量生产,生产工艺过度简化,且质量管理也因为政治运动影响,形同虚设。最终导致这种步枪的可靠性完全无法保证,最后成了我军轻武器历史上的一大败笔。由于其产量非常大,到现在国内还有63式的库存,但除非是世界大战爆发,不然这些枪可能也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63式自动步枪本来很有潜力成为中国轻武器的一张名片

95式也一样,设计的时候强调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在成本控制极为严格的情况下,你要它和西方商业市场上的轻武器那样制造精良,机件配合紧密,呈现出精密仪器般的美感……那是不可能的。

“世界大战”思维带来的还有弹药、选材方面的问题。

此前不久,笔者和某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我国轻武器的问题时,就问说我国未来替换7.62*54R弹,会不会像有些媒体曾经说的那样,发展一种.338口径的机枪弹。他们就回答说,好啊,如果要当机枪弹,那你先给我造出钢壳弹吧,我国是不可能让你一个要大量消耗的机枪弹还要用宝贵的铜的……

如果有了.338口径钢壳机枪弹,并且动员全国生产弹药的工厂大量生产,那么DBP-10式5.8毫米子弹所遇到的问题,在新枪上就会都来上演一番……

所以,.338口径弹药在我国和北约标准7.62毫米子弹一样,还是作为专用狙击步枪专用弹药更为合适,而不大可能像有些网民和媒体所想象的那样,发展成新的通用中口径机枪弹。

能不能做成涂漆钢壳弹?——这对中国轻武器弹药来说是个大问题

过分考虑“世界大战”,还在轻武器研制方面有一些副作用。

我军任何一种轻武器,进行改进后都需要送试验场进行完整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测试,其中就包括声名在外的黄河水测试和沙尘测试——这两项测试实际上是所有制造精密的轻武器无法通过的。

结果就是,每种轻武器定型以后,就会开始大批量生产制造,而不大可能后续继续快速产品迭代和发展。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上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枪械,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民用市场”需要研制,但是实际上,也有不少经过民用市场验证后好用的新概念被军方所接受的。

像LOVA这种专门的“高端定制版民用枪械”是不太可能在国内出现的……

相比之下,作为大国,美国陆军、陆战队手中的制式武器,其实并不够炫酷。之前我们就看到过,美国轻武器专家在嘲讽他认为陆军不切实际的新一代步枪研制方案的时候,表示美军近二十年来提出了无数的新枪选型方案和新概念步枪,但普通士兵们手中的武器还是只能三发点射的M4卡宾枪。甚至连长枪管的M16都退出了现役,导致阿富汗等地的美军在面对距离稍远的敌人的时候就难以对付,整个步兵排只有机枪和榴弹发射器能够得到敌人……

而我们上面提到的,市场上出现的新概念被美军接受——主要就是美军各级特种部队,这些部队因为作战任务多,情况多样,所以会根据需要采购各种特殊枪械,这才是让人们形成美军轻武器“酷炫”的主要来源。

造型炫酷而射程不足只能三发点放的M4……说多了都是泪啊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我军军改的持续,我军也逐步认识到,需要全民参战的世界大战,是越来越远了,但需要精良轻武器实施的低强度作战和短兵相接的特种作战,却是越来越有可能发生。

而在这种情况下,特种部队不大可能粗暴操作手里的武器,也不需要拿着轻武器去过黄河,或者埋在沙里。可以说,如今,为需要的部队配发更加精良的,专门设计的轻武器,对于我军已经不仅仅是有可能,有条件,而且是有必要了。

所以和美军类似,我军也出现了特种部队的订制轻武器和普通野战部队的大量装备的普通武器的两种实际上有相当大区别的需求。

近年来,关于我军正研制新的有托枪取代95式的传闻,在网上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甚至有人言之凿凿这支新枪就要在明年的阅兵式上取代95向全国人民亮相。

在不久前的北京警用装备展上,也出现了一种新型模块化步枪,据操作过该枪的朋友表示,这支武器的设计兼具了AK和AR系的设计特色,很有想法。

同时,我们也在网上看到了不少关于我军或科研单位正在测试新型步枪的照片,每次出现一组这样的照片,就会有人说是我军要装备这种步枪。

警用装备展上的新型模块化步枪

网上还出现了一些传说,目前我们也没办法对其进行证实,例如说某型受到重视的新型有托步枪,在试射中,精度还不如95式步枪等等。

其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无托枪枪管长,如果两支枪的制造工艺都是同等水平的,设计上也都没什么缺陷,那么95凭借枪管长度就打得更准,没啥值得奇怪的。

但这些步枪,虽然有些确实寄托着设计者取代95式的雄心壮志,但恐怕以目前它们的状态和我军的实际需求,要想看到它们在阅兵式上全面取代95式系列,那还是基本不可能的。

当然,几乎可以确定,明年阅兵式上很可能出现一种新型有托突击步枪……QTS-11三合一步兵武器系统里面不也有结构基本和03式突击步枪相同的步枪嘛。

此外,笔者并没有“有托枪偏好”,所以得说一句,无托枪的主要优势,是在全枪长度较短的同时,可以使用更长的身管。所以我军的95式在具备类似M16枪管长度的同时,全枪长度和M4相当,这对于需要频繁上下各种车辆、直升机的我国陆军普通战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有托枪主要给特种部队,无托枪主要装备机械化步兵,这样的一种装备逻辑,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那么,一种结合95-1班用机枪优点(比如重枪管)的改进型95-1式,我们姑且称为95-X突击步枪,是不是有可能应运而生呢?

相比95突击步枪,95班用机枪倒是受到了部队的一致好评,甚至被认为“应当人手一支”

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就这么干了,他们新型标准战斗步枪M-27最早就是设计用来取代M249班用机枪的。

至于95-X改进型步枪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笔者大胆推测,可能会取消提把,改为较低矮轨道系统安装架,以便适应各种现代化光学瞄具,同时准星改为折叠式。这就和北方公司推向加拿大民用市场的改进型97式相似了。此外,就是给突击步枪用原来给95式班用机枪的重枪管(这只是笔者的YY,理论上也没啥障碍就是了),同时改善质量管理,改进工艺,使全枪的综合性能在95-1基础上再上一层楼也是可能的。同时还可能的一个改进就是配发更完善的瞄准具,虽然类似美国ACOG这样的,能够自动调整放大倍率的“神器”我们现在“强行”去大量制造(还要求价格超便宜的话)可能会和88式狙击步枪的瞄准具一样变成悲剧,但诸如红点镜、简易分划的白光镜这类的瞄准具应该普及。而95-1上已经出现的,侧面和下面的导轨,应该也会保留,甚至把枪护木换成铝合金“鱼骨”也有可能。

这样改过的95-X,外形当然会更“酷炫”,但总体而言,它依然是在95-1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型,并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只是更适应现代条件下的作战需要。

但95-X的实际装备后,到底能否彻底克服此前95-1步枪所遇到的问题呢?其实这可能和改进枪械本身的关系,不如改进弹药生产工艺大了。提高DBP-10式5.8毫米弹药的制造质量,是很重要的。这可能比2019年10月1日,参加阅兵士兵们手持的95-X自动步枪和QTS-11步兵武器系统哪个看起来更帅重要得多。

影响枪械实际性能的原因,很多是从纸面上看不见的

最后顺便提一句,其实国产武器在专业人员口中,和民间爱好者们口耳相传,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88狙式狙击步枪,就具有全枪平衡性极佳,快速瞄准非常容易,而且枪本身精度也很好。主要问题在于,瞄准镜太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家就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野战部队战士会经常用原本只是备份的机械式瞄准具来射击。在笔者不久前走访的某单位,有位同志就表示自己很喜欢88狙,用它打靶射击很享受,快速移动枪口追踪移动目标不费劲,如果用于出口,很可能会是非常畅销的狩猎武器,也很适合其精确射手步枪的角色。

应该说,在中国,枪械的评价是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实际使用和研制这些轻武器的士兵和科研人员,另一个是凭口耳相传和“打眼一看”来评论的“云用户”……

没想到吧?

“云用户”不用考虑轻武器制造和使用的种种细节和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最好是装备SCAR、HK416、BREN这类的西方武器,一个班组里每个人都不一样,枪上面再挂上一大串有用没用的玩意,什么战术手电,激光照射器……能挂的全挂上,打眼一看就“战术”,那才叫先进……

所以对于广大“云用户”来说,或许多多接受科普,不要没事上网就骂,还拿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问题去指责“体制问题”,才是坠吼的。

NSM导弹取代“鱼叉”我们要跟进吗?

本周,美军宣布其新一代舰对舰导弹竞标尘埃落定,未来LCS濒海舰和FFGX新型护卫舰将使用挪威研制的NSM隐身反舰导弹,算上去年宣布的“战斧”导弹改进项目和LRASM导弹将于今年正式形成作战能力。美国海军空射、舰射和潜射的中型、重型反舰导弹尘埃落定,加上继续服役的“海尔法”和“企鹅”轻型反舰导弹,直到目前美军着急上火,拼命研制的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出现前,其反舰导弹作战序列算是定了。

海基版本的NSM导弹

这其中,“战斧”作为一种具有明显“过渡”色彩的装备,将会继续装备在“伯克”、“提康德罗加”、“朱姆沃尔特”等大型水面舰艇的垂直发射系统中。

该导弹射程2000公里,因为飞行速度慢,飞行时间长,其飞行中段需要飞机、潜艇、舰艇平台向飞行中的导弹多次反复刷新目标位置,才能确保导弹正确飞向目标。否则的话,目标转个弯,“战斧”飞到地方开始自动巡的就大概率什么都找不到了。

这对于打击未来美军要应付的大部分对手问题不大,尤其是在F-35、B-21等飞机,以及未来可能基于MQ-25开发的新型无人侦察机,能够长时间在战区上空充当信息节点,对敌方水面舰艇进行远距离持续监视的情况下。

但如果要对付的是拥有完善海上作战体系,有诸如米波雷达、超宽带雷达等反隐身技术手段,不仅拥有远程防空导弹,还可以派出三代、三代半和未来的四代舰载机来进行争夺制空权作战的对手,那么这一套到底能否玩得转——本身就是个未知数。

所以,NSM导弹选择了相对较短的射程,NSM导弹射程为185公里,LRASM导弹射程560公里(JASSM导弹对陆攻击射程理论可达900公里)。对于NSM来说,尽管飞行速度是高亚音速,但是在飞到目标区时,敌舰来不及开出太远的距离,凭借搜索距离30-40公里的先进红外热像系统,有较大的概率发现目标。但LRASM就和“战斧”一样,必须依赖己方其他信息平台提供中继制导,才能有把握攻击远程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军对于研制战斗部较轻,射程大幅度提高的“鱼叉”Blcok II ER或者LRASM-ER兴趣不大的重要原因。

虽然被部分自媒体吹得像小李飞刀一样神奇,但由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发展来的LRASM还是有些陆攻弹的“遗留问题”

NSM导弹具有隐身性能,红外引导头在目前海军技术条件下,对抗手段也不够丰富,因此被认为有较高的突防性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NSM和LRASM导弹,虽然都号称是隐身,但并非不可拦截。

在软对抗方面,针对热成像制导的引导头,现有干扰手段基本失效,但使用水幕、热烟幕之类的对抗手段来遮掩舰体,还是可以有效欺骗引导头的。再加上可以使用激光照射来袭导弹,破坏或干扰引导头也可以奏效。

在硬对抗方面,采用隐身技术的导弹主要是让近年来逐步发展成熟的,攻击水天线以下目标的A射B导的主动制导远程防空导弹——例如美国标准6,中国红旗-9等难以实现远程拦截。即使进入水天线范围内,也可能大大缩短被发现的距离,让“先进海麻雀”或红旗-16B这类的中程导弹的射程也缩减。

但是对于现代雷达来说,能够在导弹上使用的隐身技术,并不是特别难识破。目前比较公认的,NSM或LRASM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推测,估计在0.1~0.01米²量级,这并不是特别难以对抗的目标。进入水天线(40公里)开始,雷达是可以发现目标的,在10-20公里距离上更是没有问题。此时这些导弹和“鱼叉”、“战斧”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高亚音速低空空中目标,是完全可以进行拦截的,问题只是由于雷达反射面积减小,对于导弹的截获率和拦截率也还是有一定影响。

NSM导弹由于尺寸小,射程相对短,气动布局适合高过载机动,因此具备LRASM所不具备的,在弹道末端进行大幅度机动的能力。该导弹能够进行横滚机动,而不是一般反舰导弹进行的单纯侧向机动,这对于近防系统来说是有一定压力的,增加了对每个单个目标接战的时间,增加了后续导弹突防概率。

NSM相对收敛的气动舵面使其可以做横滚机动,带着长长双翼的LRASM就只能四平八稳地飞了

这里也有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果隐身导弹真像有些自媒体宣传的那样,“无法拦截”,那NSM吃饱了撑的还要搞末段机动啊?

尽管并非不可防御,但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至少是一种增加突防概率的新手段,对于中国来说也值得尝试。

而这其中,重型反舰导弹,例如LRASM这样的,其实并不是最合适的,因为对于中国来说,亚超结合或者超音速反舰导弹,乃至大型驱逐舰装备的高超声速反舰导弹,才是突破敌人防御圈,一击致命的主要武器。所以中国并不需要射程500-600公里的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

但类似NSM这样的导弹,对于中国来说还是有发展需要的,这种导弹可以取代现有的鹰击-83系列,有较高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可以装备我军的护卫舰和导弹艇,另一方面,未来也需要可供轻型战斗机携带的反舰导弹——据最近的采访得知,我军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也进行过鹰击-12导弹的发射试验,只不过这么重的导弹,对于歼轰-7A来说,挂起来是相当吃力的。

鹰击-12比被它取代的P-270导弹确实紧凑轻便了不少,但对飞机和小型舰艇来说还是太大太重了

如果有一种空射重量400-600公斤,射程200-300公里的隐身远程反舰导弹,那么歼轰-7A乃至出口的FC-1就会有一种性能大大优于鹰击-83K的空射反舰导弹。

对于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这种导弹甚至堪称他们的“杀手锏武器”——目前巴基斯坦装备的CM-400AKG空射弹道导弹并不能攻击海上移动目标,这是笔者在珠海航展上向研制单位核实过的信息——而CM-803AKG导弹的突防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如果能够有一种类似NSM这样的导弹,FC-1的反舰作战能力就能有较大的提高。

其实NSM并不是特别复杂的导弹,之前我们提到,中国可能已经随苏-35引进俄罗斯Kh-59mk2隐身巡航导弹,它的性能就和NSM有颇多相似之处。

不久前,外媒传说中国已经开始研制隐身巡航导弹,显然我国的科研人员和海空军装备研制决策部门,早就已经注意到了小型空射隐身巡航导弹的优势。

未来,歼-20的弹舱里,出现这种导弹的话也完全不知的奇怪——当然了,或许我们也有出人意料的收获,例如:歼-20弹舱内发射的,超音速远程导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于宝辰
步枪 反舰导弹 轻武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