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火星16B”?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4-07 08:44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朝鲜进行了“火星16B”导弹发射试验,这种导弹在技术上相比此前的朝鲜导弹又有了不少新的突破,那么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呢?

另一边,美国空军将驻阿拉斯加的一个装备F-16战斗机的“假想敌”中队转为“拦截机”中队,这其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门道”。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火星-16B”

这几年来朝鲜导弹的发展颇为迅速,大家时不时就能在新闻里看到朝鲜进行新型导弹试射的视频片段或图片。

只不过,朝鲜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总体实力的差距,朝鲜希望自己每一次导弹试射都能发挥一定程度上的“震慑”效果,也就是要去抢国外报道的头条。

这和我们习惯的把导弹试验藏着掖着,生怕人家通过观察导弹试飞得到新一代导弹技术参数的做法截然相反。

这使得朝鲜许多没有定型装备或没有赋予正式型号名称的试验弹或外贸弹被“误会”起了名字。

就好比台湾军方至今大剌剌的在他们的论文和刊物里天天说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还是“卫士”系列(其实只用来外贸)一样。

比如,早年被西方称为“芦洞”(当时西方按照最初发现朝鲜导弹的位置对其命名,国内一些刊物按照音译误称为“劳动”导弹)的导弹,后来在朝鲜的官方活动中被确定命名为“火星7”,然后他们就“顺理成章”,把在“火星7”基础上稍稍改进,减小战斗部增加射程,主要用来对伊朗外贸,后来伊朗大量仿制的这款导弹,叫做“火星8”。

此前被西方称为“火星-8”的导弹,其实是为伊朗开发的外贸弹,也就是伊朗“流星3”即后续发展型,但朝鲜自己从来没有给过它“火星”系列的代号

“火星-12+高超滑翔”=“火星-8”

但到了后来,朝鲜用“火星12”液体中程导弹的助推器,加上新型的滑翔体,研制了一种新的中短程高超声速导弹,西方人马上就给它安了个“火星12A”的型号。

但谁知道朝鲜官方随后宣布这是“火星8”……“谁告诉你我的火星7改进型叫火星8的?”

一众西方观察家风中凌乱。

而这次“火星16B”再次重演了这个故事,各位读者可以自行搜一下“火星16”,就会发现大部分西方媒体给出的图片是“主体弹”,也就是“火星-15”,原因很简单,因为火星15的早期试验弹比“正经火星-15”要短一截,西方“观察家们”就“顺理成章”的认为,加长的火星-15,那就是火星16嘛……包括后来还有一些报道把更大型的火星17,或者固体燃料的火星18叫做火星16的,但朝鲜后来陆续公布了火星17和火星18的型号,这个“火星16”就空出来了。

后来西方“观察家们”又把2022年试飞的,使用单台液体燃料发动机,弹体则似乎来源于“火星12”的一种试验导弹叫做“火星16”。

但这次进行试验的“火星16B”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是一枚二级固体燃料中远程导弹,头部则是一个升力体外形的滑翔器。

虽然可能并不是故意的,但朝鲜成功达成了一种“我叫逗你玩”的喜剧效果,在某些西方“观察家们”的眼里,这个“火星16B”好像是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

西方“观察家们”此前把这种火星-12换新型发动机的试验导弹称为“火星-16”,显然是被“逗你玩”了。

但其实,我们还是能从朝鲜此前在固体燃料导弹领域的成果中找到一些“火星16B”身世由来的线索。朝鲜此前的固体导弹,一个是“北极星”系列潜射导弹,一个是“火星18”洲际导弹。

火星18导弹的一级发动机直径已经达到了1.8米,二级和三级直径1.4米,而“北极星”系列导弹的直径估计1.4米,后来发展到1.8米,这次“火星16B”的发射筒直径约为2米,其滑翔器的宽度约为1.4米,一级二级发动机直径没有区别,估计也是1.8米直径。

北极星导弹发展到后来,直径也增加到1.8米。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当然从“火星16B”这个型号来看,可能还存在使用常规弹道或使用旋成体外形滑翔器的型号,也就是“火星16”。

不过,这和此前西方猜测的“火星16”都完全无关,从导弹在作战体系中的定位来说,“北极星”是“朝鲜版东风-21”,那么“火星16”就是“朝鲜版东风-26”。

相比此前一直在努力发展但进展谈不上多快的液体导弹,朝鲜的固体导弹在2020年后的突飞猛进让人咋舌。

这也不奇怪,我国当初研制东风-21导弹的时候,就同步上马东风-21、东风-31和东风-41;当然,后来东风31和东风41的设计方案几经修改,最后真正服役的东风-31和41导弹和当初与东风-21同步上马的项目几乎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苏联当年在固体燃料技术方面卡了很久,一直到80年代,潜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的尺寸和重量依然不如液体燃料,以至于至今仍有装备“轻舟”液体燃料潜射导弹的“德尔塔”级核潜艇在役。中国通过东风-21导弹验证了固体燃料技术之后,很快用东风-21替换了东风-3,只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保留了一个东风-3部队。此后中国就在下一代导弹上放弃了液体燃料,只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幻,为了节约经费,长期保留东风-4、5导弹,直到21世纪,采用东风-26、31、31A、41这些导弹将其替换,其中东风-26导弹相比东风-4还增加了核常兼备特性,大大扩展了中远程导弹的实战价值。

不过,朝鲜今天导弹研制的“外部环境”比当年我们全靠自己慢慢摸索那是优越多了啊。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在21世纪的导弹发展进度,与该国和友好国家关系的发展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关联。

朝鲜曾经一度积极发展液体燃料导弹,先是试图仿制苏联技术,后来又出现了更多借鉴血盟技术的“朝鲜式液体燃料技术路线”。再后来就很有意思了,随着近年来朝鲜和其主要友好国家间关系的迅速升温,一夜间朝鲜就突破了固体燃料技术,此前投入巨大的各种液体燃料技术一下就过时了。北极星系列,火星11、火星-18、火星-16这些技术水平明显比此前突破一大截的固体发动机,就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

从朝鲜历次展出的滑翔器外形看,每次试飞后都对滑翔器外形进行一些修改,说明他们确实是在认真研制这个东西,也说明其技术尚未达到成熟状态。

这么看来,火星16和18先后研制成功这并不稀奇;甚至如果火星16、乃至火星-18上的部分关键器材、零部件如果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直接订货,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至于这次火星16B的试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韩国、朝鲜和日本三方宣布的试验相关数据的差异。

日本和韩国宣称他们认为火星-16B的飞行距离为600或650公里,而朝鲜宣称导弹飞行距离约1000公里,并且第一个弹道高点100公里,第二个弹道高点72公里。

其实简单换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日本和韩国宣布的600公里距离是有点“经验主义”的味道在里面。他们的反导雷达很可能没能跟踪上朝鲜导弹的“水漂”飞行,这也不奇怪,之前朝鲜进行类似试射的时候,韩国装备的以色列“绿松石”雷达也没能跟踪上;至于日本,由于地球曲率问题,对于在较低高度开始进入滑翔的朝鲜导弹失去跟踪也很正常。

我们知道朝鲜此前进行中远程或远程导弹试射的时候通常都采用高弹道试射,也就是弹道高度达到几千公里,飞行距离也就不到1000公里左右,但这次试飞显然不是高弹道。

这也不难理解,其实和高弹道试验一样,也是为了适应靶场环境,因为距离不够,所以不能和俄罗斯“先锋”导弹一样,前半段进行弹道飞行,在进入大气层后再进行滑翔,它只能是尽快压低弹道起滑,验证导弹的滑翔能力后,滑翔体马上向目标区俯冲,其中可能还为了避免进入俄罗斯领空要转个弯,正好可以验证一下水平机动能力,这样才能在1000公里的距离内完成试验。相当于用一个比东风-26还大的导弹,打了一个模拟东风-17的弹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靶场环境限制,也算是该验证的都验证了。

韩国根据火星16B的尺寸推测其射程为3500-5000公里,可能是按照常规弹道飞行计算的,实际上使用滑翔技术的话,根据技术水平,射程可能会上下有所浮动,不过目前还做不到当年钱老计算的理论值那样的大幅度增程,因为现代技术还远不能接近那个理论值。

朝鲜能够完成一种射程三四千公里的滑翔高超导弹的试验,最脸疼的肯定是美国人,毕竟美国人的LRHW“黑骑士”导弹至少在高超滑翔技术领域还不如火星-16B嘛。

美国“黑骑士”导弹这不是还不如“火星-16B”呢么?

当然美国人也找补,《战区》网站的文章话里话外就说朝鲜这个导弹一定有中俄的技术支持。其实我觉得甚至不一定是简单的技术支持,现在某大国各个院所、大学的“中超”试验排着队的搞,民营航天的厂家也已经好多了,朝鲜利用特殊关系弄到一些“非军标”零部件,并非不可想象。所以很有可能美国人接下来的猜测也是对的,那就是朝鲜的这个火星16B距离真正能够实用可能还有一些距离。

不过,如果朝鲜能用通过各种手段弄来的“中超”水平的零部件“手搓”出火星-16B,那么按道理来说,该国自用的导弹是不是应该远比火星-16B更先进和更成熟了呢?之前我们就分析过,美国人LRHW导弹的滑翔体技术水平大概和东风-26导弹差不多(当然在制导技术、发射车这些方面,“黑骑士”还不如东风-26),所以美国人一直在考虑增加部署THAAD,甚至把“爱国者3”导弹部署到“伯克”级驱逐舰上这样的方式(前段时间进行了“宙斯盾”系统指挥“爱国者3”导弹的试验,爱国者3MSE的反导能力比标准6强多了)来加强反导能力,争取能够保障关岛和距离中国3000公里以上距离的航母的安全。

但……大家应该还记得,美国”中国军力报告”里这几年都在提一种叫做东风-27的导弹,但你看现在它的“远房外甥”都已经出世了,那它本身什么状态?是不是美国针对东风-26设计的反导系统还没部署出来,又要推倒重来了呢?让他们自己考虑吧。

F-16重操旧业

美国空军最近宣布,其驻夏威夷的第18中队从原“假想敌”中队改为“拦截机中队”,该中队近期完成了F-16C(BLOCK 30)战斗机升级改装,安装上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狙击手”红外吊舱。

这事其实是“开倒车”。我们知道美国本土的防空截击任务之前长期由空中国民警卫队的F-16来执行,但前几年这些飞机陆续退役并被美国人当作剩余物资卖掉了。此后美国本国的空中截击任务理论上就要由F-35、F-22来担纲,包括去年的气球事件中,也是让F-22去击落“不明飞行物”的。

但现在怎么突然又想起来找回F-16了呢?

F-16 为何重出江湖再扛截击机重任?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F-35作为一种截击机实在太不合格了。

因为F-35的超音速飞行性能和高空性能顶多也就聊胜于无,用它执行需要强调高空高速性能的防空截击任务实在太费劲了,战时还可以靠AIM-120导弹的性能去把目标击落,但和平时期执行此类任务需要伴飞、查证,这对于F-35来说就是“臣妾做不到啊”。

在这方面,与它难兄难弟的还有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之前就出现过,面对在几万米高空的拦截目标,只能“翻肚皮”来“展示军火”的尴尬情况。

F-35实在不好使,这不是还有F-22吗?

F-22可是为超音速设计的飞机啊,这性能肯定是够用了呀。

但问题是F-22这不是太少了吗?

F-22 ,太少。

目前美国空军能够参加实战的F-22总共就180架,其余三十几架最初生产型因为构型老旧,没法改造成实战机型,只能用来充当“单座教练机”。而F-22的妥善率又很成问题,目前实际上只有一半能够随时投入作战。

也就是说美国空军的“空中统治权”就指着这90架F-22南征北战了。

当然,美国还有F-15,但问题是F-15C本身就已经接近退役,再出来执行防空拦截这种需要让一部分飞机随时待命、频繁紧急起飞的任务,也挺折磨的。

F-35,太慢。

你说新的F-15EX?那就得找波音公司,让他们交货——问题是它要真敢马上交货,飞行员是不是真的敢飞,是吧?

F-15,太老。

数来数去,最后美国人发现,还得是F-16。而且美国空军手头的F-16当中,状态最好的也还真就是这几个假想敌中队,不仅飞机状态好,而且飞行员水平也高。

况且,现在美国空军的假想敌任务不是已经大量外包了吗?外包公司最近刚刚买了一批幻影F1,改装了电子系统可以模拟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敌机,用来执行训练任务也差不多够了。况且,假想敌中队改为拦截机中队之后,也不是不能临时客串一下训练假想敌任务嘛,反正你截击也得练空战不是嘛?

某种意义上……这好像和太平洋彼岸某装备苏-35的部队的任务有点类似了……

或许这也是大量装备五代机的国家特有的烦恼吧,毕竟五代机就算再怎么强调可靠性、可维护性,终究还是比四代机维护起来麻烦,让它们大量承担和平时期的截击任务,确实并不是最划算的。而且,作为靠隐身吃饭的飞机,你经常和对手日常见面,那迟早也会被对手掌握到一些蛛丝马迹,导致降低未来实战的效果嘛。

所以执行平时的拦截任务,还真就得找一种成熟可靠又足够先进的四代半;于是,这不两边也就不约而同了嘛。

据悉,美国空军可能还会把红旗演习的老假想敌64中队也改成防空截击中队。至于已经换装F-35的65假想敌中队是否也会改为截击中队目前尚不清楚,但考虑到美国空军目前急需加强隐身机之间空战相关的战术研究,或许他们不一定会掺和进来。

当然,对于美国空军来说,之所以加强本土防空截击能力,也和这几年俄罗斯加强了靠近阿拉斯加的飞行有关。此外,美国空军年初的报告提及,预计最快今年内,除了俄罗斯,还有一个国家的战略轰炸机可能也会来亲近一下北美防空司令部,这对于美国空军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后悔,当初把F-16ADF满世界大派送的败家行为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堵开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