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文:默克尔访华,有哪些新讯息?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5-28 11:04

夏晓文

夏晓文作者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晓文】

(本文作者亦为华东政法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周三(5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对中国的访问,这是她担任德国总理以来第11次访问中国。在这两天期间她访问了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此次默克尔访华既是一种惯性的延续,但在特殊的时局下又蕴藏着一些特定的含义。

首先,默克尔13年11次访华,是否体现出默克尔对中国的友好态度?我们需要看到,默克尔2017年获得了德国大选的胜利后开始了她的第四个任期,从而超过撒切尔夫人成为西方大国里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领导人。超长的执政周期为她多次访华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位出身东德的政治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抱有天然的好感,2005年她在执政初期就主动在藏独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让中德关系一度跌入谷底。

而且,对于此次访华,一个或许没有太多人注意到的细节是,默克尔访华前录制了一个介绍其行程的视频短片,视频短片中,德方对作为背景的中国地图进行特定的角度处理,从而有意无意地略去了台湾,藏南地区也没有划入中国的领土范围内。

短片中的中国地图

事实上,和而不同,斗而不破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默克尔频繁访华,与其说是对华友好,不如说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都必须把中国放在极为重要的优先顺位,积极妥善地处理对华关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虽然一方面中德两国维持着紧密的联系和沟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随着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德两国在经贸关系上逐渐从互补向竞争的方向过渡,两国的沟通虽然依旧密切,但龃龉却在不断增多。因此,切不可对默克尔频繁访华做出过于乐观的解读。

其次,默克尔带着什么样的目的而来?此次默克尔访华,既可以说是其总理工作中的一个正常的周期性安排,但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定》,美欧贸易战一触即发的关口来访,也必定带着特殊的使命而来。在介绍访华行程的视频中,她对于此行目的首先提到的一个词是法治国家,之后依次提到的概念包括政府磋商、双边关系、经济形势、国际贸易争端、对等准入、知识产权和多边主义等。

这些议题很多都是每次访德的保留曲目,例如中德法治国家对话,默克尔就在多次访华中与吴邦国、张德江和栗战书前后三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进行了会晤。对等准入和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近几次访华的热点争论议题,尤其是对等准入问题,中德双方互相抱怨,德方抱怨中方不开放外资控股比例,而中方则批评德方对中企收购德企设置重重障碍。可以说,虽然双方都在谈对等准入,但各方对这个词都有各自的理解,各方都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小心翼翼的评估。

此次默克尔访华的一个重要国际背景是5月初特朗普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定》,尽管默克尔的视频并没有提到将要与中国共同商讨对策,但这点存在于众多观察家的判断中。在伊核问题谈判期间,德国作为非核武拥有国,也并非伊朗的重大地缘利益国,却能够与拥核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起就核问题与伊朗进行6+1谈判,这本身就是德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

当地时间2018年5月17日,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欧盟-西巴尔干国家领导人峰会在当地召开,多国领导人出席。英法德三国首脑一致认为应该维持目前的伊核协议(@东方IC)

长期以来,德国都被称为经济的巨人,政治的侏儒。但随着两德统一,德国逐渐正常化以来,德国一直致力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出德国声音。能够跻身伊朗核问题谈判,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视作为进入新时期以来德国外交的里程碑事件。特朗普无视欧洲盟友的劝阻,执意而又随性地撕毁前任总统签署的协定既让这些国家的努力付之东流,也让德国在国际政治层面的雄心被当头棒喝。

其次,美国退出《伊核协定》也带来利益上的风险。作为一个中东大国,伊朗既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能源供给国。欧洲最重大的战略隐患就是无法实现能源自给,德国以及欧盟许多国家都是伊朗石油的重要进口国。若缺少伊朗的能源供给,德国势必更加依赖俄罗斯的能源(或者美国的能源),而这种依赖性使得德国在一些地缘政治问题上对俄罗斯难以挺直腰杆,对美国更无法摆脱依赖。前不久特朗普高调提出要德国关掉俄罗斯的输气管道,摆脱对俄能源依赖。默克尔却立即访问俄罗斯与普京会谈,这也凸现出德国能源无法自给的痛点。

在默克尔访华前不久,中美两国就双边贸易问题经过激烈的谈判交锋最终达成了初步性的一致。中国同意加大从美国的进口。虽然主要是加大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的进口,但是不能忽视美国在高端机械和电气工业方面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与德国互为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对外购买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从美国的进口是否意味着减少从德国的进口?中德双边贸易如何平衡?笔者认为,下一年度中德双边贸易的基本框架应该也是此次默克尔访华的重要议题。

几乎每次默克尔访华她都会顺带访问一个中国城市,一般来说,这些城市都是区域中心,并且通常有大量德企入驻,例如华东的上海(上海大众等众多德企)、东北的沈阳(华晨宝马)、西南的成都(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华北的天津(空客总装线)等。

默克尔访问深圳(图片来源:新华网)

此次默克尔访问的城市是深圳。深圳尽管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但从其产业结构来看,德企并不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深圳却是中国的创新之都,拥有众多从事人工智能、数字化处理、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以往德国对中国和中德贸易的定位是中国提供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制成品,德国提供高级工业制成品。因此,以往默克尔访华主要还是关注德国的传统优势行业在中国的运营状况。

但是,此次默克尔访问深圳却释放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那就是德国越来越关注中国的高新产业和技术,这种高新产业和技术有可能带来下一场工业革命,从而让中国在一个全新的业态下跻身世界领先工业国之列。此次默克尔访问深圳,说虚心学习也好,说一探虚实也罢,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意味着德国对中国的认知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在特朗普单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德国是否有可能与中国结成盟友?笔者认为,德国从中德交往伊始就没有超越过“做生意”的简单思维,经贸关系是中德关系中实质性的压舱石,在许多政治问题上,德国依然无法摈弃依靠意识形态行事的思维模式。

后院起火。5月27日,德国右翼选择党AfD举行了5000人的反对默克尔的游行示威(@明镜周刊)

去年11月份,德国政府对藏独分子在德国球场上的闹事无动于衷,类似的情形历历在目。因此,从务实的角度来说,中德依然是国际经贸关系上的紧密合作者,在推动自由贸易、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但是离盟友关系尚有相当的距离。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德方,德国还没有完全达到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进行合作的高度。但是,当今的世界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变革阶段,特朗普的上台也并非偶然性事件,以前德国以及一众欧洲国家可以在美国丰满羽翼的庇护下以一种田园牧歌般虚无浮华的价值观看待这个世界,但随着美国的相对衰弱和东亚的崛起,德国和欧洲是否应该重新认真地审视这个世界的大势所趋,重新定位其外交的基本原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武守哲
中德关系 默克尔 意识形态 深圳 高新技术 伊朗 中国外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