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川君:日本右倾化到底有多严重?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17 08:31

小早川君

小早川君作者

北海道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驻扎北海道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小早川君】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国内右翼事件接连不断上演。继大阪冢本幼儿园向小朋友及其家长散发反中反韩资料事件后,村上春树在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中肯定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描述和“屠杀人数是40万还是10万又有什么区别呢”的措辞引来了大量日本人的口诛笔伐。

不仅如此,针对日本近期各类右翼事件,日本网民在YAHOO JAPAN、2CH等日本国内网站论坛上发表的诸如“中国游客不来日本反而清净”“日本发动的根本不是侵略战争,南京大屠杀也是子虚乌有”等明显没有常识的过激右倾留言也得到了大量日本网民点赞,触碰到了中国网民的神经。

实际上,这些只是近年来日本国内整体舆论环境右倾的一个缩影。主张修改宪法第9条、谋求对二战的“正当化”粉饰和洗白、反韩反中、主张不向受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谢罪的右翼分子试图不断加强自身存在感的同时,普通日本国民也在大众媒体宣传、互联网言语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地开始偏向以肯定大东亚战争为主要论战旗帜的右翼“自由主义史观”。

众所周知,战后从废墟上重建的日本,经历了高度经济增长的辉煌,再加上新干线的研发运行、亚洲首次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日本重新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享誉世界的国民皆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从“山寨大国”到自主研发转型成功的日本各大电器和汽车公司在世界上的崭露头角,让日本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的同时,还实现了“一亿总中流”,也就是国民皆中层的幸福感神话。日新月异的变革和日渐宽裕的生活让日本人重新昂起骄傲的头颅来审视世界,并以老大哥的姿态俯视东亚。

然而好景不长,泡沫经济崩盘后,被称为“失去的20年”的低迷氛围笼罩日本,整个日本社会充满着“闭塞感”:改变不了现状,又看不到未来。毫无活力可言的经济停滞、终身雇用制的逐渐崩盘、年金制度和国民保险制度的破产危机,让日本人开始对现状不满,对未来不安。

再放眼世界局势,日本一直跟随的美国老大哥不再君临天下,世界格局由美国独大走向多极化;东亚邻居韩国经历了“亚洲四小龙”时代的腾飞和发展,特别是三星集团的崛起让日本知名电器企业难以望其项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保持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特别是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后,一直在援助的国家反而超越自己的残酷现实深深地打击到了日本人在经济方面的“民族自尊心”,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国家处境,寻找新的“民族自信”。

长期的经济低迷和一连串的国际新形势的打击让日本人的不安情绪激增。日本学者高原基彰在著作《不安型民族主义时代》一书中提到,就业、收入的不安和对未来未知的迷茫使得压抑的氛围在社会上蔓延,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抑郁需要有新的发泄口来缓和。长期以来占据主导的日本“自虐史观”已经无法让日本人提起兴致,批判日本、揭露日本各种弊端的泛滥宣传已经让日本人心生疲倦。

近年来日本人转而通过无休止的“日本礼赞”来寻找“文化优越感”,在文化上重拾“民族自信”。各路媒体通过各种节目和形式来“礼赞”日本和日本人,频度极高,力度极大。许多节目通过刻意剪辑东南亚等落后地区的人们对日本产品、日本文化的褒奖,来日外国观光客对日本社会的礼赞等形式,试图从“第三者”视角,营造一种客观、理性、公正的氛围,来佐证日本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朝日电视台的《令世界感到惊讶的日本!真了不起啊!视察团》邀请外国视察团来日本参观访学,通过外国视察团的各种惊叹和赞扬来突出强调日本社会的精致和优越。

在长期的媒体过度渲染下,“日本人重礼节、守规矩,生在日本真好”、“日本料理、动漫举世无双”、“日本安全、干净,世界第一”等宣传已经成为很多日本人的信条。

另一方面,过度的“民族主义”容易滋生“排外主义”,很多日本人将矛头对准在日外国人,抱怨他们占用了本该属于本国国民的社会资源,享受了本该属于日本人的社会福利。很多日本人将内心积压的不安和恐慌发泄给无辜的在日外国人群体,特别是在日朝鲜人、韩国人。2006年成立的“在日特権を許さない市民の会”(不允许在日外国人特权市民会,简称在特会)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在特会”主张废除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特权”、组织反韩反华游行示威、恶语攻击在日外国人,逐渐发展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团体。而就在今年2月26日,在特会原会长樱井诚在APA酒店领导举行了日本新极右政党“日本第一政党”的结党大会,正式宣告进军日本政坛,企图从政治层面能真正影响到政府决策,来真正实现他们的极右主张和排外理念。

日本作家竹田恒泰曾讲到,书店里摆放的书籍反映了时代的“世相”。现如今在日本书店里,批判中韩、嘲讽中韩的书籍比比皆是,还特别叫卖。

然而过去的日本却不是这般光景。上世纪80年代,七成以上的日本人对中国抱有好感,后来有所下降,进入21世纪后急转直下,近年来降入历史冰点。而韩国凭借韩流在日本的风行,曾广受日本人喜爱。

但2012年韩国前总统李明博要求日本天皇道歉和登上日韩争议领土独岛参观的行为导致日韩关系恶化,日本人对韩好感度直降。

有日本学者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国民人气历史小说家司马遼太郎在一系列著作中构筑的“司马史观”对日本人的历史认知影响深远。司马史观极力赞扬被称为“坂上之云”的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之间的日本历史进程,而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年代称为日本的“暗黑时代”,对这段历史做了差评。

然而,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右翼漫画家小林善纪《傲骨宣言》系列书籍的大卖,其鼓吹的“二战肯定论”、“否定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等历史观开始蔓延,对许多普通日本人历史观的形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上受右翼政党、官僚引导,下为迎合已经厌倦“自虐史观”的一般国民,奉行“大众迎合主义”的日本媒体,除了上文提到的“日本礼赞”运动,还准确瞄准受众的兴奋点,大肆报道关于中韩、特别是中国的负面新闻,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添油加醋地抹黑中国。

日本媒体试图通过矮化中韩,来缓解国民的忧虑和不安。比如近年来日本各类节目夸张过度宣传中国观光客的不文明行为,让一小部分中国人的不雅行为成为日本人对全体中国人的评判依据,进而对中国人极尽嘲讽。许多著名学者、艺人、主持人在关于二战等历史问题的认知上,毫无顾忌地偏向日本“自由主义史观”,本末倒置,强调二战时期殖民地政策和对外战争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开化起到的种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侵略战争。这些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人的历史观。

日语有一词叫“テレビ離れ(远离电视)”,是说当今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由于电视节目质量下降和网络时代的冲击,看电视时间不断减少,或者干脆已经不再看电视的社会现象。这些人几乎完全依赖网络,从各类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上获取零星半点的信息。而日本“ネトウヨ”(网络右翼)的猖獗,极端右翼言论的泛滥,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吹,让很多对政治、国际关系本没有太多兴趣,甚至毫无任何历史观念的年轻人,变成“虽然我不太懂,但是莫名的特别讨厌中国人和韩国人”“虽然没去过中国和韩国,但网络上都说他们不好,我也就不太喜欢”的典型。

日本网络右翼,常常给人一种现实生活中没有安定工作、低学历、低收入、人际交际能力差、没有男女朋友的宅男宅女之类的僵化印象,而实际上,在诸多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幸福美满家庭的专职太太,抑或工作收入稳定的公司职员,他们也会加入网络右翼的行列,在网上疯狂地散播右翼思想。

据日本媒体推测,日本的“网上右翼”团体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万到250万之间,曾在东京都知事选举中为极右候选人田母神俊雄投出了约60万票,让人唏嘘不已。


如今的日本已经逐渐摒弃“自虐史观”,比起对二战过错的反思和谢罪,日本人更喜欢“我们虽然是加害者,但我们更是受害者”的论调。我们可以看到,战后日本对战争本身确实进行了深刻反思,这点从大量关于二战的书籍、影视制品中可以一窥究竟。

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些作品几乎都是从日本作为受害者的角度来展开的,无论是东京空袭、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还是因为战争造成的日本国内物资短缺,人们食不果腹、流离失所,一段段描写和一幅幅场景都是在控诉战争给日本这个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给日本国民造成的心理创伤。

至于受到过日本侵略的国家,那一片片国土上发生过的一幕幕悲痛的场景,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遭受过的无法忘却的痛楚,日本并没有做太多涉及。日本人不能理解中韩强烈的道歉要求,他们几乎不能从加害者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可以说,比起过去,当今的日本在整体上确实已经走在了右倾的道路上。无论是普通民众的思潮、新闻媒体的引导,还是政治上层的暗示,都表明了这一倾向的确实性。许多日本人都像闷热天气里缺氧的鱼儿,偶尔借着这个缝隙汲取氧气。

好在由于右倾阶段、民族性格等因素影响,日本普通民众的右倾化进程更多地停留在口头,而并未付诸太多行动。过激的右翼团体也只是派出几辆街宣车,搞几个横幅,开几堂讲座,组织个规模不大不小的游行,至今没有发生过暴力驱赶、武力殴打等过激事件的发生。

比起普通民众,日本精英阶层、官僚阶层的右倾更让人担忧。自民党由保守政党向右翼政党的转变、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的成立,都在表明着上层政权的暗流涌动。据日本读卖新闻2016年底进行的调查显示,73%的国会议员支持修改日本宪法。

2月初在白宫举行的日美联合记者会上,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主动谈及了与习近平主席的通话,并强调了“美中关系友好对日本也有利”。这无疑是在暗示督促安倍能够采取措施改善中日关系。然而,安倍政权一直试图通过强调“国际贡献”来达成日本“政治大国”的夙愿的同时,还把在崛起中的中国当做“假想敌”通过各种手段在日本国内舆论上为“中国威胁论”造势。

一直在宣扬“保卫日本”“保卫国民”的政客们,是真正审视国际形势、从日本国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还是单纯地追求自己的政治欲求,谋求构筑自我概念中的“理想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日本和亚太形势未来的走向。

日本右翼事件的频发和整体社会的右倾为刚刚从低谷中稍微有所好转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本就缺乏彼此交流和互相理解的两国国民也许会在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彼此所持的好感度可能会再次将入冰点。

当然,日本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虽然整个社会看起来已经十分稳定,然而实际上,日本国内的舆论走向却很不安定。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和所受的现实压迫来看,一件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很有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一夜之间,这个国家可以走向更右的道路,也可以重新开启亲中亲韩的旅途。

命脉更多地握在精英官僚阶层,也有可能被普通国民抓回手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日本 日本右翼 极右翼 右倾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