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木:朝鲜拥核,谁应当负历史责任(之三)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3-24 09:07

修木

修木作者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修木】

3月初,特朗普宣布接受金正恩抛出的橄榄枝,“在5月”进行会面,日历纸一张一张撕去,朝美各级官员逐渐开始接触安排,最后是否能够达成会面尚未可知,去年一度剑拔弩张的气氛却已缓和不少。

这一边,朝鲜以一轮又一轮的核导试验回应美日韩军事同盟一次又一次升级军演;另一边,已经达成的伊朗核协议,却持续受到美国退出威胁。

这样的局面,像不像对历史的复刻呢?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修木博士参考已故著名记者唐•奥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两个朝鲜》;时任美国官员杰尔·斯威特(Joel S.Wit)丹·佩尔蒙(Dan Poneman)和罗伯特·加卢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点展望:第一次朝鲜核危机》(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当时常驻北京的CNN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齐麦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毁》(Meltdown);《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贝克(Peter Baker)著《荣火时代:布什与切尼在白宫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历史资料,分析梳理25年来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拥核历史责任系列文章的第三篇。

上文讲到,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在上台后挥霍民主党克林顿攒下的对朝外交家底,一边叫嚣美国要“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一边在“9·11”之后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

本文接上一篇,讲述2003年实际上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遭美国栽赃后狂轰滥炸,朝鲜却抓住机会全力进行核冲刺,始终让深陷中东泥潭的美国打也不是谈也不是,到2009年元月,接任小布什的奥巴马只能面对一份小布什政府“妥协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对朝外交记录:

朝鲜拥核谁之过(之三):小布什捅下带原子弹的漏子

核心提示:小布什政府内的强硬派推倒框架协议之后,既拿不出大棒,也拿不出胡萝卜,只会在六方会谈之中扯皮。结果反倒让朝鲜完成核冲刺,也给接手的奥巴马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新保守主义的逻辑漏洞

小布什执政近两年,强硬派终于如愿以偿推倒框架协议,只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却无人仔细想过。2003年初华盛顿上下忙着打伊拉克,号称掌握萨达姆秘密发展核武的情报,甚至拿到联合国大会上去宣讲。虽说国际社会被说服的人不多,在美国国内却得到足够的支持,连后来在奥巴马任内担任要职的几位重量级民主党参议员,例如希拉里、拜登、克里,都投票赞成对伊拉克开战。朝鲜重启宁边反应堆没有多少人注意,忙着准备在中东打仗的美国军方担心的反倒是朝鲜挑起事端,让人分心。

入侵伊拉克在3月正式打响,只用三周就击垮伊军主力,先发制人的战略奏效,强硬派深受鼓舞,的确曾经考虑接下来拿朝鲜开刀。但是看过作战评估之后,他们的结论却与克林顿当局一样,朝鲜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动武不合算,军事上最多也就只能派几架军舰战机摆摆样子 。

美国的气势却刺激平壤进行核冲刺,在2003年元月初正式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不但重启宁边的反应堆,还取出原本冻结在水池里的8000支废料反应棒进行钚的提炼。这样的事态说来令人觉得讽刺:为着入侵伊拉克,美国大肆渲染萨达姆暗地发展核武,不惜拿着假情报当证据;而朝鲜明摆着发展核武,小布什当局却没有什么反应。新保守主义的战略,已经在逻辑上露出一个很大的漏洞。

没有胡萝卜也没有大棒

动手(的选项)被排除之后,下一个选择是推动制裁,做起来竟然也不容易。

美国本身与朝鲜没什么交往,制裁只能仰仗朝鲜四邻的配合。问题是,在东北亚没人愿意看到半岛的局势紧张,不单是中国与俄罗斯不赞成,连美国的盟友韩国与日本也不热心。首尔与东京对所谓浓缩铀的情报持有怀疑,而且此时各自都有与朝鲜进一步交往的计划,私下对美国推倒框架协议的做法也有所保留。为了推动制裁,美国还得先做做样子,尝试以外交解决浓缩铀的争议,到解决不了的时候,才能说服韩国与日本追随美国的策略。强硬派在美国政府内部的争论中获得胜利之后,却发现又得上谈判桌。

此时正在推动经济改革的朝鲜还是很想与美国谈判。凯利访问之后,平壤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想以会谈解决双方的纠纷,金正日甚至托人带信给小布什,却得不到理会 。也就是说,外交的王牌还是捏在美国手里,只是强硬派不愿意玩。他们所醉心的是在朝鲜实现政权更替,那才算是核问题的彻底解决。外交谈判最多就是再搞一个框架协议,正是克林顿的失败路线。这样一来,小布什当局拿在手里的外交王牌不用,政权更替又不现实,手中既没有胡萝卜也没有大棒,对朝核形势的发展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对策。

2003年8月27日在北京举行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时,各国代表团团长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薮中三十二,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永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俄罗斯副外长洛修科夫,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李秀赫。

在中国的努力之下,最后搭成的外交平台是朝、美加中、俄、韩、日在北京的六方会谈。小布什当局坚拒与朝鲜进行双边谈判,认定那是重蹈克林顿的覆辙。既然朝鲜的邻国还想谈,就拉上中俄韩日搞多边会谈,一起对朝鲜施压。而平壤却一心一意想与华盛顿对谈,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一直握在美国人手中,别人无法包办。要经过北京的一再劝说,平壤才勉强点头参加六方会谈,为的还是在此平台上直接与美国人打交道。

为扯皮而来的美国代表团

美国代表团由曾经带队去平壤的助理国务卿凯利领头,国务院的温和派也很清楚,要谈出结果必定要与朝鲜进行双边接触 。但是在政府内部,温和派却敌不过强硬派。总统小布什对朝鲜了解不多,总是站在道德高度指责朝鲜残忍,不守信用,威胁地区与世界安定,与外国领袖会谈时还动不动就用脏字咒骂金正日 。副总统切尼的态度更为强硬,在讨论朝鲜的内部会议上曾经丢下豪言壮语 :“我们才不与邪恶协商。我们要击败邪恶。”

虽然是温和派带队,会谈要点却由白宫主持制定 ,规定很细也很死,“让一个受过训练,会讲英文的黑猩猩就可以上谈判桌。”提出的要价也很高,明知朝鲜不可能接受,为的就是让谈判失败。国务院之外,代表团中还有来自国安会与国防部的官员,盯紧凯利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华盛顿各自的上级报告。六方会谈在场内是朝美针锋相对,在场外则是美方代表团成员之间互相争吵。

第一轮会谈时,为了与朝鲜代表直接说上几句话,凯利要向中方提出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请求:在场外休息厅的角落里摆一张沙发,让他既能在其它各国代表的视线之内,坐下来与朝鲜代表谈上几句,又不至于被人说成是进行双边会谈(傅莹长文中有关于此处细节的详细回忆)。坐定之后,凯利首先要对朝鲜代表声明 :这不是谈判,这不是正式会议。在休息厅中拿着酒杯相互寒暄的其他代表,眼看着朝、美代表在角落里坐下,纷纷情不自禁移步到沙发周边,只为能听见几句内容。

2003年8月六方会谈开始,其后两年跌跌撞撞进行了三轮,每一次都谈不出结果。好在东道主中国想出一个办法,每轮结束时发表一个主席声明,总结一下各方立场,为举行下一轮会谈留下一些空间。

形势开始对美国不利

拖到2005年,美国的态度才出现变化。那一年,连任的小布什开始第二届执政,国务卿一职由赖斯接手。她原本在白宫任国安顾问,更倾向于强硬派。来到国务院之后,却变得更为认同温和派的观点。赖斯与小布什在2000年竞选期间相熟,据说小布什几乎将赖斯当着小妹妹一般看待,闲时俩人还会一起去健身馆锻炼 ,因此赖斯在小布什面前说话特别有份量。在人事变化之外,形势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后引发教派冲突,先发制人的策略出现麻烦,小布什开始疏远以强硬著称的副总统切尼。强硬派与温和派的争斗还在继续,但是温和派终于可以占着上风。参加六方会谈的美国代表团领队改为新任东亚助理国务卿希尔,比前任凯利享有更大的自由度。

朝核问题的形势也让人担忧,不受框架协议约束的平壤反倒主动。1993/1994年朝核危机的时候,朝鲜一再宣称没有发展核武器。这一次,或许是害怕美国会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朝鲜明摆着全力进行核冲刺,在框架协议下冻结八年的核废料已被取出,重开的反应堆又在不断产生新的核废料。2004年元月,朝鲜邀请由前外交官与核专家组成的美国民间代表团参观宁边,特意展示提炼出来的钚样品 。美国死揪着说不清楚的浓缩铀问题不放,而对摆在眼前的钚提炼却束手无策。按照当时美国前官员投书媒体的估计,朝鲜每年提取的钚可以制造30颗原子弹,超过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三国年产量的总和。如果想制止朝鲜拥核,美国其实是没有多少在六方会谈中扯皮的时间。2005年2月,小布什第二届任期开始没几天,朝鲜正式对外宣布拥有核武 。

此时的韩国总统是政治频谱上偏左的卢武铉,看着这一形势最为着急。2003年上台之后他继承金大中的阳光政策,继续推动南北交流与合作。偏偏碰上一个态度强硬的小布什,韩美之间时常为如何对待平壤发生严重分歧,关系闹得很僵 。2005年秋天韩美防务官员举行年度磋商,起草公报时韩方甚至私下建议不要再提起美国许诺多年的核保护伞,以促进六方会谈中非核化的讨论,把美国官员脸都气白了才算作罢。美国原本盘算六方会谈是5对1,大家一起向朝鲜施压。搞到2005年,美国的无理竟然让韩国站到朝鲜一边,形成2对4,只有日本还跟在美国后边。

面对不利的朝核形势,美国终于在2005年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结束时签下一份共同声明,总算让人看到外交解决的希望。共同声明的文字不长,新意也不多,基本上是克林顿时期的交换条件拿来炒冷饭:美国不威胁朝鲜,朝鲜停止发展核武,半岛非核化,相关国家考虑协助朝鲜发展核能,等等。美国的签字却显示小布什当局态度的转变,终于回到现实准备认真谈判,而不是将六方会谈当着门面应付。

澳门查账修理朝鲜

可是声明刚发表不久,朝美又起争执,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美国节外生枝,指控朝鲜通过澳门汇业银行洗钱。澳门是朝鲜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74年葡萄牙发生终结军人统治的革命,左翼政府上台后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方便朝鲜在澳门开设数家贸易公司。2005年赖斯接掌国务院,接到朝鲜公司在澳门汇业银行开有户头的报告,觉得可以用来敲打平壤。911之后美国新成立国家安全局专责电子与网络监听,可以搞到世界各地银行详尽的账户往来资料,追查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美国财政部更是可以指认特定人物或户头有洗钱嫌疑,受此指认的银行无法与美国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生意难以为继。

2005年夏天准备第四轮六方会谈的同时,美国政府开始暗中调查汇业银行的朝鲜户头。负责六方会谈的希尔及国务院朝鲜科的官员并不认为有朝鲜人洗钱或不法的证据,但是赖斯却很有兴趣,强硬派更是觉得好不容易终于抓到朝鲜的痛处 。9月15日,希尔正在北京六方会谈中为共同声明讨价还价的时候,美国财政部正式宣布汇业银行的朝鲜户头有洗钱嫌疑,等于是单方面对朝鲜进行金融制裁。汇业银行马上发生恐慌挤兑,澳门金管局也迅速介入以维持金融稳定,朝鲜贸易公司户头上两千五百万美元在24小时之内被冻结。

这笔钱数量不算大,伤害不到朝鲜的实体经济,但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一笔外汇储蓄,不明不白就没了,让平壤非常不满,很快在六方会议之中提出澳门户头的问题。平壤愿意提供一切资料让美国调查,洗清嫌疑,却得不到美国的积极回应。为此,平壤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且声称:如果美国使用高压手段,我们必将强硬回应 。

2005年9月15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朝鲜贸易公司利用澳门汇业银行户头洗钱,至使大批小存户前往银行取钱。

终于捅下大漏子

200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朝鲜在几个小时之内接连试射七颗导弹,其中有短程,中程,也有长程。1998年试射之后 ,克林顿当局主动与平壤接触,促成次年朝鲜宣布暂停导弹试验三年。到2002年,尽管小布什不愿继续与朝鲜交往,搞出“邪恶轴心”一说,平壤却还是抱着恢复会谈的希望,自愿将暂停又延长3年,到2005年才宣布到期。朝鲜的导弹曾经让克林顿当局非常担心,而小布什当局却以朝鲜的导弹作为发展导弹防御的借口,根本就不在乎朝鲜暂停试射的好意。恢复试射,朝鲜对美国的信息很明白:外交谈判这么久刚有些进展,你却冻住我的银行户头,我就在你国庆时放一串导弹给你助兴。

闹到这步田地,小布什还是不肯与平壤进行双边会谈,只是派希尔去访问北京、首尔与东京。临行前,小布什特意让希尔带信给一再呼吁各方克制的北京 ,说朝鲜的导弹试射是“打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脸”,要北京解决问题。

到10月9日朝鲜更进一步,完成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新保守主义的先发制人战略根本就玩不转,寄望朝鲜出现政权更替五年多,连个门都没找到,反倒是朝鲜搞出核爆炸。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小布什,眼睁睁看着朝鲜硬是越过核爆的红线,拿不出一点办法。此时的伊拉克已经成为泥潭,911激起的美国民众的好战情绪已经消耗殆尽,媒体与民主党成天拿着伊战的失误修理白宫。在第二天白宫的新闻会上 ,小布什只能说“美国依然致力于外交解决”。同时划下另一条红线,“如果朝鲜将核武器或核材料转交给其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将被美国认定为严重威胁,由此引起的后果由朝鲜完全承担。”

朝美关系峰回路转

小布什在位近六年,朝美关系是一个又一个障碍,让人难以看到进展或希望。可是朝鲜核爆之后,这些障碍却一个接着一个消失,不到半年时间朝美之间竟然就达成新的非核协议,具体内容也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落实。

首先是白宫不再阻止朝美双边会谈,不但在北京的六边会谈时朝美双边可以直接接触,美方还主动另辟渠道,2007年1月在柏林与朝鲜举行秘密会谈,讨论实行919共同声明的细节。会后,双方外交官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喝啤酒,讲笑话 。

汇业银行的户头问题,由澳门特区政府请安永会计事物所查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财政部所指控的朝鲜洗黑钱、造假币等等,都没有确实证据支持 。颜面大失的财政部不但得收回成命,还得将解冻的款项还给平壤。由于没有哪间银行敢收这一笔曾被冻结的钱,财政部为找到还款途径伤透脑筋,惹得急于与朝鲜达成协议的国务院大动肝火。最后多亏普京出面帮助,通过俄罗斯远东一家不知名的小银行将钱归还给朝鲜 。

那份用来推倒框架协议的浓缩铀情报,是美国在六方会谈中一直揪住不放的问题,尽管连盟国都不相信美国的结论。到2007年初,美国情报官员公开改口,承认浓缩铀的情报有不确定性 。这等于是继伊拉克情报摆乌龙之后,在朝鲜搞出另一个乌龙。更令人可叹的是,这一乌龙的后果是成就朝鲜完成核冲刺。

于此期间,以色列情报显示朝鲜曾经帮助叙利亚发展核武,提供设计、装备与人员,但是没有提供原料。如果属实,朝鲜踩到美国最为害怕的一条红线,向中东扩散核技术。美国政府内的强硬派抓住这一点,主张重新审视与朝鲜正在进行的谈判。小布什与赖斯却坚持不应影响谈判进程,形势已经走到这一步,当务之急是将朝鲜拉回外交轨道,拖慢其核武的进度 。这与核爆之前的态度对比,真是天壤之别。

这才是在朝鲜面前妥协服软

小布什当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后来有不同的解释。赖斯在回忆录中 ,声称在核爆之前的2006年4月前后,她已经说服总统在战略思维上来一个“跳跃”,以交往促成朝鲜的转变。总统也意识到,体制僵硬的朝鲜承受不了对外开放的冲击,外交与交往是另一种政权更替的手段。果真如此的话,所谓“跳跃”不过只是小布什终于接受上任之初,金大中就曾向他解释过的阳光政策的庸俗版。但是在核爆之前,朝美之间的外交并无进展,“跳跃”显然没有落实成为具体政策。

另一种常见的说法将转变归因于2006年底的中期选举 :共和党失去对参众两院的控制,伊拉克战争已成为大包袱,强硬派的影响进一步衰退;小布什眼瞅着剩下两年的任期,只能在朝鲜取得一些外交成就,因此想法做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说法在时间上吻合,在政治算计上却很有些别扭。美国总统与朝鲜搞外交,在国内通常要消耗政治资本,媒体、政敌、人权斗士总是站在道德角度冷嘲热讽。克林顿如此,小布什也一样。失去国会控制权之后反倒全力推行对自己政治不利的外交,不大符合常理。

最合理的解释也最为直白:瞎闹六年之后,朝核问题已经走到核爆的地步,闯下大祸的小布什这才更弦易辙,尽力补救。因为时间紧,形势不乐观,以前纠缠不休的问题,到此时只有放下一个是一个,顾不得那么许多。这一解释有没有道理,只能由读者自己判断。但是朝鲜内部如果也有强硬与温和两派之分,强硬派肯定可以指着小布什的让步,理直气壮地说:看,核爆之后,美国人没脾气了吧。

“新保守主义”成为骂人的标签

2007年夏天,在国际观察员监督之下,宁边的核反应堆再次关闭,韩国也重新开始向朝鲜运送重油。朝美之间其实是回到克林顿时期的框架,以能源援助及走向关系正常化的许诺,换取朝鲜冻结核计划。只是与克林顿时期相比有一点关键不同,朝鲜已经安然闯过核爆的关卡,而且其核武库里已经存有不少原子弹,想让它回头不再是那么简单。

至于说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八年小布什外交,成绩单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从所谓“邪恶轴心”的状况可以看得最为清楚。入侵伊拉克的确很顺利,其后却引发教派冲突,美军死亡上千,受伤上万,前后投入上万亿美元。伊拉克平民死伤数十万,更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在这一乱局之中得益的反倒是伊朗,在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地区影响力大为增加,成为美国更为头痛的问题。而在朝鲜,小布什随手又捅下一个带着原子弹的大漏子。难怪, “新保守主义”此后要成为美国媒体上骂人用的标签。

非核化谈何容易

转眼来到2008年,朝美之间又开始晴雨不定 。按照协议要求,平壤交出与核计划相关的文件与配件样品,美国收下之后拿去做高精度化验,发现上边沾有微量的浓缩铀。由于含量甚微,这一结果本身并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却不免让美国人疑神疑鬼。当年6月26日,朝鲜提交核计划申报清单,满足另一项协议要求。相应的,美国也宣布启动程序,准备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剔除。第二天,在美国官员的见证之下,宁边反应堆的冷却塔被炸毁。可是到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却提出必须先有验证非核的“坚实机制”,否则无法完成支恐国的除名。极为不满的平壤,随即宣布停止拆除宁边的设施,谴责美国违背六方会谈协议,到9月初更是宣布要重启反应堆。

2008年6月底,朝鲜按照协议提交核计划申报清单,并炸毁宁边核电站的冷却塔。美国本应将朝鲜从支恐国名单上除名,却拖延不办,双方关系又趋紧张。

这其中反映的,其实是朝鲜拥核之后美国的被动。94年框架协议达成时,朝鲜的核材料基本上都在宁边放着,冻结之后就可以置于监查之下。到2008年,朝鲜拥有多少核材料,隐匿在什么地方,都是未知之数。对此不甘心也不放心的美国,一方面当然希望可以查得更为严格,另一方面却无法应付朝鲜的强硬回应。眼看着协议又走到破裂的边缘,小布什当局只得再派希尔前去谈判,就验证机制只能商讨出模糊的措词,于10月11日正式宣布朝鲜不再是支恐国。

此时离2008年大选也就剩下四周时间,小布什的任期行将结束,平壤清楚与小布什当局的协议价值不大。西方情报部门则认为8月间金正日有过一次中风,面临接班问题的平壤更为看重核威慑,态度渐趋强硬。希尔会谈期间,朝鲜官员就曾私下表示,外务省对核问题已经说不上话。

轮到朝鲜不想谈

2009年元月美国政府又一次政党轮替,民主党的奥巴马入主白宫,政策也再一次转向:从扔炸弹变成搞外交,从强调单边变成强调多边,从大谈硬实力变成大谈软实力。只是在朝核问题上,小布什前六年强硬,核爆之后又服软,已经没有给新政府留下多少施展的空间。照一位官员私下对记者的说法,奥巴马团队接交时查看小布什对朝外交记录,其中所做的妥协令人“瞠目结舌”

2001年小布什上台时,是朝鲜想谈美国不想。克林顿留下朝美之间的协议、公报与访问计划,平壤一次又一次主动向华盛顿表示推动两国关系的意愿。小布什当局不但置之不理,还不断以激烈言辞刺激平壤,直到2002年底以一份不靠谱的情报推翻框架协议。2009年奥巴马上台时却倒了过来,美国想要外交朝鲜却不想。平壤更是拿出给新总统下马威的架势,4月发射卫星,5月进行第二次核试 。

奥巴马当局因此意识到平壤已经另有打算,美国手中也没有什么牌好打,只能把朝核问题晾在一边,采取所谓“战略耐心”的政策。而且当时美国在内有金融风暴的善后,在外还有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头疼,已经核爆两次的朝鲜再糟也糟不到哪里去,并不需要急着处理。其后朝美还有接触 ,奥巴马当局也有诚意,却总是热脸贴冷屁股,朝鲜完全没有新世纪伊始时的热情。到任期就要结束的16年,奥巴马接受《大西洋月刊》的专访,就其外交经历写成一篇近两万单词的报道,其中朝鲜仅在不经意间提到过一次

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家店

替小布什辩护的人,经常以2008年后朝鲜的行为证明朝核问题无法外交解决,平壤根本就没有信用,签下国际协议也不会遵守。其实就国际协议来说美国的信用才是糟糕,不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巴黎气候协议》有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签字,美国政府说退就退。TPP的签字国许多是美国的盟友,特朗普照样当它是废纸。美俄(苏)之间有生效多年的《反弹导导弹条约》,小布什想搞导弹防御,就不惜退出。美中之间签完建交公报,国会回头就搞一个《台湾关系法》。历届美国政府时常根据自己一时所需,来决定是否遵守公报或协议。只是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在经济与技术上有许多资源与优势,其它国家从大处着想,就算不满美国的背信弃义,都得隐忍下来。

朝鲜的特殊在于它与美国的交集很窄,只有一桩核武导弹的争议。在美国来说,肯定会有人觉得与朝鲜打交道是受到勒索,小布什上台后就拿这种道德高论当政策,说翻脸就翻脸,根本不把相关协议公报当一回事。但是反过来在朝鲜来说,对美关系的考虑也只有安全这一个维度,不用担心其它方面的损失,因此也不怕跟美国对着干。

2000年前后,朝鲜离核弹还有一定距离,导弹很不成熟,又面临经济困难。这时候克林顿伸出手来,愿意与朝鲜建立更为广泛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对平壤吸引力很大。其后小布什上台背信无礼,平壤也隐忍过两年。如果顺着克林顿定下的方向多走几年,让朝鲜的改革开放更深入一些,以后的平壤会有更多利益因素要考虑,行为也会更为谨慎。问题是小布什自以为是,热衷于政权更替,把朝鲜逼上核冲刺,闯过核爆炸红线之后才来妥协交易。

到2009年,平壤手中握有核弹,战略计算当然不一样,更从小布什的前倨后恭体会到核弹的威力。此时的平壤不把与美国的协议当一回事并不奇怪,其中的问题不是哪一方背信弃义,而是美国在小布什期间错过影响朝鲜的最佳时期。平壤的反覆证明的是小布什外交的失败,进没有计划,退没有章法,为他的继任者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周远方
朝鲜 美国 朝核 朝核问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