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提:“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26 08:0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杨爱红】
一百多年前的日德兰大海战战场上,欧洲提督的“杰出”代表、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部队指挥官贝蒂,面对麾下多艘战列巡洋舰被德国同行击沉、英军死伤数千、就连自己的座舰都差点不保的惨状,不得不发出哀叹:“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our bloody ships today”——“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
一百多年后的日德兰半岛旁的那对老冤家,英德两国海军却不约而同地迎来了类似的麻烦:2017年年底,先是英国皇家海军刚服役不到半个月的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传来推进轴系漏水的消息,随后又是德国海军新锐主力“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爆出存在重大缺陷、将要被“退货”的大新闻!
好事多磨的“伊丽莎白女王”号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自立项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各种大新闻和小道消息从未停过,在中文互联网中更是被编排了无数段子。相比于上次的“断轴”传说,这次的漏水事故货真价实,笔者初闻之时倒也不觉得奇怪。“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结构复杂、设备繁多,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而“伊丽莎白女王”号又是该级舰的第一艘,服役之初问题频发才合乎“澡盆曲线”的理论,一切顺利反而不正常。
以笔者有限的工作经验而论,新船尤其是复杂船型的首制船能出的毛病多了去了:上到电磁兼容性不良,下到轴系漏水、主机渗油、润滑油过热;大到航速不达标、船体裂纹、震动和噪声超标,小到烤箱漏电、下水道易堵塞……而航空母舰这样巨舰,差不多就是座海上城市,汇聚了人类几乎所有工业门类的成果,想要完全不爆出任何负面消息,要么是真有天顶星黑科技,要么就是保密工作做得到位。很显然,英国人并没有特别严格的保密工作条例。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部分甲板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而论,“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推进轴系漏水也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如上图所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最底层中,两块红框区域内为燃气轮机所在的前主机舱和后主机舱,蓝框区域为柴油机等所在的各个辅机舱,黄框区域内为驱动左右两套推进轴系从而带动螺旋桨的电机舱。如果不考虑前面复杂的能量转换过程,单看后面的推进轴系和螺旋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与常规舰船并无本质区别。普通舰船屁股可能会漏水,“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也不敢保证免疫。
可以预见的是,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真正形成战斗力、进入“澡盆曲线”的平坦段之前,轴系漏水这种等级的毛病还有可能会暴露出来。尤其是其先进而复杂的动力系统,即使进入“澡盆曲线”的平坦段恐怕也不是省油的灯。克服了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正常服役年限应该在半个世纪左右。如此漫长的岁月,即使对历史悠久的英国皇家海军而言,也足以发生很多惊天动地的巨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和英国皇家海军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笔者怀疑,她们和皇家海军的未来,恐怕还会经历更多波折……
马失前蹄的德国制造
相比之下,德国海军新锐主力“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闹出的幺蛾子倒是颇令笔者感到意外。该舰以“巴登·符腾堡”为名(而“巴登”和“符腾堡”都曾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公海舰队的主力战列舰之名,其中“巴登”号更是搭载380毫米口径巨炮的1910年代最强战列舰之一),于2016年交付德国海军,寄托着德国海军走进新时代的宏愿。
该舰是F125型护卫舰的首舰,而F125型护卫舰项目由赫赫有名的蒂森—克虏伯集团担任主承包商。该集团的拳头产品MEKO系列护卫舰本着模块化思路,不断推陈出新,几十年来生产线几乎从未断过,不但装备德国海军,还远销尼日利亚、阿根廷、土耳其、葡萄牙、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马来西亚、波兰、阿尔及利亚等国,而F125型护卫舰就是这个系列家族最新、最大、最强的成员。
F125型护卫舰首舰“巴登·符腾堡”号舰容。其舰桥上的“落地窗”可能会让看惯了小窗户的朋友对该舰实际尺寸产生误判,她实际上是一条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大舰。(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据媒体报道,经过一年测试之后,德国海军认为该舰多个方面都存在重大缺陷,甚至连最基本的空船重量都超标178吨并对船体稳性造成一定影响,为此于近期向建造方发出最后通牒、准备“退货”。
在民船建造领域,单凭空船重量严重超标这一条(这会导致航速不达标、油耗增加、载货量缩水等后果),船东就有权要求船厂支付巨额赔款甚至弃船(具体视合同而定),倘若再加上其它方面的“重大缺陷”,那船厂完全可能赔得干干净净还欠下一屁股债。但在军舰建造领域,此事尚无先例。
一般而言,军方对军舰从设计到建造的干涉都很深:在某些国家,上一步作业完成后,如果军方人员不点头认可,甚至会禁止开展下一步作业。“巴登·符腾堡”号2011年底开工、2014年初下水、2016年中交付,这样的建造节奏对一条满载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大舰而言尚属正常,下水之前应该没有发生太多问题。
笔者推测,媒体所说的“重大缺陷”,应该主要发生在下水之后的码头舾装阶段。分段建造和总组时没有安装的设备在这一阶段上舰,可能会导致一些在设计阶段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比如设备超重或重心调整,那么相应地部分构件需要补强,进而导致全舰超重。
该舰眼下惨遭军方“退货”,但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军方与船厂博弈的手段而已。前文已经提到,该舰建造节奏尚属正常。那么,即使真的有大问题,也是某些后期上舰的设备或分系统之间的整合出了问题。该舰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有保障的,还值得退回船厂抢救一下。
此外,该舰笔者之前曾在《“最强出口型护卫舰”交付了,但中国输出的和平还太少》中提到过:中国出口阿尔及利亚的C28A轻型护卫舰项目被阿方要求采用德国MTU主机,因此而闹出了不少问题。而F125型护卫舰的动力系统核心部件之一,4台2.9兆瓦柴油机,也正是MTU的产品。不知MTU在此次“退货”事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几乎同期出口阿尔及利亚的中国产C28A轻型护卫舰(左)与德国产MEKO系列护卫舰,二者吨位相差并不大、都在3000吨左右,但后者配置更高。所以,在阿尔及利亚海军中,后者是护卫舰(frigate),而前者是轻型护卫舰(corvette)。(图片来自网络)
拥有成熟的护卫舰建造经验的蒂森—克虏伯集团,居然在F125项目上马失前蹄,确实令人大跌眼镜。即使考虑到护卫舰大型化、复杂化和首制舰等技术因素,再考虑到海军与船厂博弈的噱头因素,该舰首开军舰“退货”先河也堪称“德国制造”之耻。
笔者认为,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德国造舰业对MEKO系列护卫舰的路径依赖上。MEKO系列护卫舰远销多国,经历了数十年时光的考验,确实是相当成功和成熟的护卫舰家族;但要在这一家族的底子上强行堆积木搞出一款大型化的带“盾”护卫舰,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勉强。此事也势必会对MEKO系列(尤其是F125出口版本MEKO A400A)的海外销路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当然,买家们也不必担心无舰可买,市面上并不缺MEKO系列的替代产品,而且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买家拿到新产品时满意的笑容。
瞧这位买家笑得多甜啊~(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和德国海军“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都是“欧提”们进入新时代才拿到的新玩具,除了价格高昂、动力系统时髦而复杂等共同点,她们还都透着一股与其吨位不协调的尴尬劲儿:“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为英国史上最大的航母,舰载机起降模式却与小小的“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相同;“巴登·符腾堡”号满载排水量超过7000吨还带“盾”,却压根就没配区域防空导弹。面对风起云涌的新时代,这些“欧提”们恐怕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再度哀叹——“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