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小英危机与“经济统派”崛起

来源:参考消息

2017-08-23 12:08

亚洲周刊

亚洲周刊作者

香港国际性中文时事周刊

蔡英文无能危机让经济统派崛起,争取经济上与大陆融合。政治光谱从过去蓝绿之争变为蓝绿红博弈。经济统派支持经济上与大陆更紧密结合,但保持政治上的自主性,与大陆市场和民间社会结合,探索中华民族更好的未来。台海多年来的僵局,也许在经济统派争取民主制衡与善治的过程中出现重大突破。

台湾在蔡英文上台之后,统治能力与人民生活的品质都在下跌。8月15日的大停电事件更让人浩叹:今夕复何夕,共此暗黑时。而最奇葩的是蔡英文的脸书反应还是自我感觉良好,更进一步引起民意反弹。

毫无疑问,台湾的“国力”与民心的凝聚力都大幅下跌,也导致两岸力量的对比越来越不成比例。支持台湾在国际权力版图中屹立不倒的舆论,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焦虑感,深恐台湾的前途走向衰败的不归之路。

蔡英文的政策都在不断“自毁长城”。她全力推动一例一休,没有一方受益,无论是资方、劳方与消费者,都蒙受其害,也导致台湾的竞争力雪上加霜。

削减军公教年金的政策则是动摇“国本”,导致这三个本来是政权的主要支柱都出现动摇。蔡英文政府的用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要将这个传统上“蓝大于绿”的群体,从根本上削弱,让绿营将来在选战上再无后顾之忧。但细观这三个群体,其实浅绿的成员也不少,如今“一刀切”,等于是守护“政权”的心理城墙出现裂痕,尤其“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军方,退休的年金都日趋缩水,军人晚景堪怜。新一代从军的意愿立刻大幅减低,军事院校招不够人,军中人才凋零。

台湾的经济衰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增长率出现负数,人均GDP是香港的一半,大学毕业,月薪只有22K(2万2000元新台币,988新元)。台湾的学术界精英待遇太低,教授月薪只约香港的五分之一,纷纷被香港、大陆和新加坡等地挖角,人才流失,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大陆流行的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台湾由于法规落后,都无法与大陆比肩。台商回到台湾,发现台湾的建设还不如大陆的二三线城市,遑论与北上广比较。

也就是在此消彼长的形势下,台湾出现经济统派,认为台湾的未来在于经济上与大陆融合。一些自称为“天然独”的新一代在大陆实习之后,也确定人生的规划只有在大陆才可以让自己更有发挥的空间,尤其北京对台湾青年订有种种优惠的创业计划,更使得在台湾深受“闷经济”所害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台湾的政治光谱,也从过去蓝绿之争,增加到蓝绿红三大派。支持经济上与大陆做更紧密的结合,以改善台湾的经济,成为经济统派的最新诉求。这也和过去蓝营的主张有所不同,指出蓝营昔日的大陆政策,受益者都是财团与高层的特殊利益阶层,普通老百姓无法利益均霑。但今天大陆推出的台湾青年创业计划,各省的地方政府都热烈响应,让台湾的年轻人找到创业的新空间。他们期望可以踏着大陆新一代的创业足迹,开创新的人生。如中国90后戴威创立的ofo共享单车、80后的胡玮炜的摩拜,都让台湾青年艳羡不已。

台湾新一代也逐渐从“妈宝”的心理状态觉醒,进而发现中国大陆全民创业的狂飙,不禁会问:为何大陆可以,台湾不可以?他们了解台湾年轻人不能在村上春树的“小确幸”的氛围中自我麻醉,而是要有走向神州大地五湖四海的“大气”,也要与台海两岸的民意“接地气”,才可以找到自己的最新定位。

台湾经济的闷局,关键就是自闭的心态。蔡英文连任的机会不高,但国民党内争不断,没有人才可以与绿营较一日之长短,倒是台北市长柯文哲的民望最近回升不少,他对大陆也纷纷释出善意,争取两岸双赢,强调“两岸一家亲”,获得北京正面回应。号称“白色力量”的柯P很可能就会取小英而代之,成为下一届“总统”。

因而小英是台湾变局的助燃剂,将星星之火燎原,烧走了原来的政治架构,让红色的变数加入台湾的政治光谱,但又不是北京党国结构可以简单操控,而是让两岸民间力量作出更多的连接,开创了一个新的气场。台商郭台铭在经济上两岸通吃,中国大陆其他的民企如华为、腾讯等也在台湾布局;台湾的台积电也在大陆密集经营。这是市场经济下的最新路径,也是两岸民企合作的不可逆转的道路。台海多年来的僵局,也许就在经济统派争取民主制衡与善治的过程中,出现重大的突破。

责任编辑:宙斯
蔡英文 台湾 大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