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测癌”演变成抠字眼大战?清华罗永章团队:无心炒作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5-07 17:53

五一期间,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文章里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注:没说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对此,上观新闻专访了罗永章教授团队成员王粲,对种种疑问,进行解答。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教授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滴血测癌”事件发酵以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都忙了起来,面对外界不断涌来的索要罗永章教授联系方式的请求,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回复:邮箱联系吧,电话,不方便。

4月2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新‘照妖镜’下癌症早现行》为题报道了清华大学罗永章团队完成了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的肝癌临床试验,并成功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新闻。这则新闻在五一假期火速升温,一时间,大家都在谈论“一滴血测癌”,“为中国制造点赞”,让传播再“快一点”。

但很快,这样的说法就遭到了专家的质疑,随后罗永章团队又发声反质疑。几经反转,大家都看晕了。很多人越来越不明白,普通大众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项成果,对老百姓而言,有什么意义?也有人纳闷,一个科研成果发布怎么最后会变成一场抠字眼“大战”?不断升温的新闻背后,真相在哪里。

记者发去釆访要求邮件的第二天早上,收到了电话回复。电话那头是一位女生,自称是罗教授团队的工作人员,声音稚嫩,但措辞却很是官方,并说,“现在来北京,也见不到罗教授本人”。这位工作人员确认了记者来自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然后说接下来会由专门对接纸媒的老师负责接受采访。看来,对方的回应团队已经分工明确。

记者便被“分配”到邮件采访罗永章团队成员的王粲,由他代表团队回答一些疑问。两天后,记者收到了回信,对方表示“最近团队时间比较紧张,抱歉久等了。”

变成一场闹剧,是炒作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一滴血可测癌症”可以说是引爆这场新闻热议的关键词,这个具体的说法最初是从哪里流出的,是从你们团队、生产企业,还是媒体?

王粲(罗永章团队成员):“一滴血可测癌症”这句话是媒体对我们产品的一句浓缩语句。“一滴血”指的是我们做检测时,只需要2.5微升的血浆就够了,而正常情况下一滴血的血量大约50微升,所以说我们实际的用量很少。所以媒体将检测形容为一滴血检测。

“可测癌症”是指我们的产品是做检测的,对应的适应症是肺癌和肝癌,可能是为了标题简洁,媒体将一句话进行了浓缩。一些媒体后来还进一步浓缩,干脆叫“滴血测癌”,我们是看到报道后才知道的,之前没有刻意去讲这个说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个说法一出,你们一下子就火了,有人说,你们是在炒作。

王粲:我们不喜欢炒作,也不会主动去炒作。所谓的几经反转,我看都是围绕标题的讨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据悉,你们团队研制的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在2013年就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是却在这个劳动节得到媒体集体关注后“爆红”。当时的“低调”和现在的“高调”,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王粲:其实不是我们希望高调或者低调,而是大家对癌症的关注导致了近期的热议,不是有些人所臆想那种刻意的商业宣传。我想“爆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与癌症相关。最近几年,因为癌症的高发,人们对癌症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大家常常“谈癌色变”,因为癌症不仅治疗费用非常高,而且很多中晚期患者难以救治。所以,一出现与癌症相关的字眼,就容易引起热议,也体现出人民群众对于癌症诊疗能有所突破的迫切需求。当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比以前更快,范围更广,也起到了作用。

普通人怎么理解,评价是虚高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如果说“一滴血可测癌症”是不准确的缩略说法,那么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到底对大家关心的肿瘤检测、筛查机制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其他的肿瘤生物标记物相比,它是否更具优势?

王粲: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从没有说过只使用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就可以对肿瘤进行筛查。我们多次强调,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癌症的诊断依据,只有病理学检测才是金标准。但肿瘤标志物高,特别是持续的升高,确实预示着患癌的风险加大,值越高,风险越大。

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相比,热休克蛋白90α的检测灵敏度更高,准确性也更高,所以当然会有优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目前是不是有被神化、被误读的趋势?

王粲:热休克蛋白90α可用做癌症治疗的监测工具,当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时其浓度升高;当肿瘤缩小、病情缓解时,热休克蛋白90α浓度会降低。当然,我们不能说热休克蛋白90α就“包打天下”了。事实上,大家熟知的CT或者B超也不能,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希望通过单一的检测确诊癌症是不切实际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从获批到现在,关于热休克蛋白90α的研究是否有一些新的进展?

王粲:2013年我们获批的是肺癌适应症,此次报道的是我们成功完成了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的肝癌临床试验,且其在肝癌中的灵敏度超出现有肝癌标志物AFP近一倍,并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批。

目前,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也即将结束,进入数据统计阶段。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我们将更加深入了解热休克蛋白90α的功能,发掘该肿瘤标志物更多的潜能。

关注超出预料,作何反思?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媒体与公众的大量关注,是否给团队带来一些困扰?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否超出了你们的预料?目前看来,质疑声很大,但来自业内专家的力挺声较微弱,对此你们怎么看?

王粲: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无奈。首先,我们发现很多人关注的并不是这个产品本身,而是标题。这对于我们这些搞科研的人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本意是让大家了解到这项新成果,同时普及一些癌症防治常识,提醒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的防癌体检。一些人甚至连正文都没有看完,就直接发出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有人根本就没有调查和确证,就言辞凿凿地说产品已经过了审批效期,意指我们在欺骗。

我们理解公众对于此次报道的关注。毕竟癌症是危害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疾病,给国家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力求真实,对大家一开始的误读做了详细的说明和纠正。

对于科学问题,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问题也就不同,有思想碰撞是很正常的,最终会随着时间而得到证明。全世界当年都在嘲讽埃隆马斯克做不出火箭,可今天又怎么说呢?

其实,我们团队是喜欢闷头做实事的一群人,不想着靠媒体出名或谋利,接受这次采访是因为我们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呼吁大家提高防癌的意识,正确理解相关的知识,并真正的帮到一些有所需要的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针对与人民大众生命利益切身相关的重大药物研制突破的消息,科研团队、研发企业和媒体究竟应该怎样合作,以架起清晰、明确、通畅的信息桥梁?你们团队是否对本次事件的经过也有所反思?

王粲:十八大提出,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就可以了,需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们科研工作者应理所当然地负起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媒体的正确引导,要建立全民懂科学、爱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的氛围。

这次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社会心态的扭曲,内心其实还是挺受打击的。我们本想呼吁大家关注健康,结果却被变成为了“娱乐新闻”。我们担忧,这样氛围如果持续下去,还有科学家敢出来说话吗?还有人愿意搞研究、去创新吗?

(记者/吴越)

责任编辑:何书睿
清华大学 癌症 中国研究 研究所 研究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