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岚峰:当网红谈化学,我们呵呵就好

来源:知乎

2016-02-17 07:52

袁岚峰

袁岚峰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风云学会会长

【在最近一期《罗辑思维》节目《这个世界会好吗?(上)》中,主讲人罗振宇关于化学的一些说法,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他说的东西到底靠谱吗?本文为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袁岚峰在知乎上的相关回答,授权本网刊发。】

罗振宇先生对化学的了解显然不是很多,有些说法听着别扭。

一,9'59"处,“因为在我们中学的时候,经典化学都给我们画了一个叫元素周期表”。

实际上并没有“经典化学”这个概念。罗振宇可能是被“经典物理”、“经典力学”带迷糊了,以为每门学科都有个阶段叫做经典。还有一点问题是,中学讲的力学确实是近代之前的力学,连牛顿的力学工作都远远没有讲完,但中学讲的化学却是相当现代的,电子云、共价键都是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出现之后发展出来的概念。

二,10'7"处,“92种自然元素之间的界限是铁定的,你不可能让这个元素变成其他元素的,这是经典化学的看法”。

其实中学的课本里肯定有提到核反应,元素之间的转化,我不确定是在化学课本中还是物理课本中。总之中学生如果认真听课,肯定不会得到“不可能让这个元素变成其他元素”的印象。罗振宇想先造个“经典化学”的靶子然后去打,心情可以理解(他的听众大概比较习惯这种叙述模式),实际比较混乱。

三,10'15"处,“但是20世纪出现了物理化学,他们发现原来元素的底层也是通的,一种元素和其他一种元素的区别无非是原子核围绕在旁边的那个电子云的分布不一样而已。只要回到最微观的粒子世界,实际上每一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是通的。如果从理论上讲,如果牛顿回到了今天,炼金术它就不是不可能的。这是物理化学最后把这个界限再打破。”

这一段真是糟糕透顶,错误百出。

1、物理化学在19世纪就出现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

2、物理化学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等,最经典的成就是热力学三定律(能量守恒、熵增、绝对零度不能达到)。物理化学不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的,——那是量子化学的内容。有些科学家把量子化学算作物理化学的一部分,那是因为在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大化学分类中,跟量子化学最沾边的只能是物理化学,其他三个更不搭。但这种用法并不普遍,大多数语境中物理化学跟量子化学是两个不同的二级学科。

3、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之间的区别不是“电子云的分布不一样”,而是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不一样。固然质子数不同会导致电子云的分布也不同,但同一种元素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电子云的分布也不同。例如单个的氢原子、氢气分子H2中的氢原子以及水分子H2O中的氢原子,电子云分布都是不同的,难道能说它们不属于同一个氢元素?

4、“只要回到最微观的粒子世界,实际上每一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是通的。”本来就没有人说各个元素之间不通。一旦发现元素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任何人都能想到有可能通过核反应改变元素。

5、“如果牛顿回到了今天,炼金术它就不是不可能的。”这种话属于“看似说了很多,实际上不知所云”。牛顿的炼金术肯定搞不成,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发生不了核反应。现在我们有很多种方法产生核反应,如用中子或阿尔法粒子轰击原子核发生裂变,在超高温超高压下发生聚变。

6、“这是物理化学最后把这个界限再打破。”首先,这不是物理化学干的事。其次,化学和物理之间的界限原本就是最弱的。量子力学发现之后,科学家很快就意识到全部的化学现象都可以用量子力学来理解,所以化学甚至都可以认为是物理的一部分。许多科学工作者是无所谓被称为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的,投稿和申请项目时也是物理、化学一块上,逮着哪个算哪个。

结论:学习科学知识最好还是通过正规的方法,上学,听课,读教材,做习题,问老师等等。指望自己啃两年书本(如罗振宇开头所言)就能学会,是不现实的。指望别人啃两年书本就能教会你,就更不现实了。

绝望……

责任编辑:陈轩甫
大V 化学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