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讲理》:邓小平与中国的大转折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2-19 08:31

张维为

张维为作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纪念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维为教授曾担任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昨天观察者网刊登了张维为教授2014年在上海社联所做演讲的修订稿,回顾了邓小平会见金日成、穆加贝、罗林斯等外国领导人的经历。今日刊登近期张维为教授在《有理讲理》节目中的专题讲座《邓小平与中国的大转折》。】

【主持人】格物论道,理行天下,欢迎收看《有理讲理》节目,我是主持人唐赫,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生动又富有概括性的称谓,已成为邓小平在新世纪贡献的有力表述,那么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过那些突出贡献,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做了哪些独到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节目主讲人复旦大学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听他回忆并讲述他眼中的邓小平。


  【张维为】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我们这个讲课的题目是邓小平与中国的大转折,那么,我自己非常容幸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有机会以英文翻译的身份,多次近距离地接触这位伟人。所以今天这个跟大家讲课,一部分是回忆,一部分是自己研究邓小平的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那么很有意思就是,我当时当外交部翻译时是1983年,那么我因为工作还比较努力,所以不久就开始给中国级别很高的领导人做翻译了,那么当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翻译,所以花很多时间去看邓小平见外宾的这个很多原文、这个记录。

我当时印象比较深的,就是1978年他曾经到长春,然后他说这个我们很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他说这个长春市,市政府是不是要考虑变成为经济服务,就他的观念是很超前的。他在长春视察的时间,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起门来不行,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包括先进管理的经验,要吸收国际资金。这个是1978年9月讲这番话的,也就是在三中全会我们现在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78年12月,在之前,他就把他很多想法在它北方视察的时候这个讲出来,所以我最终的感叹就是,他考虑事不是治标而是治本,怎么从体制上、从思想路线上整个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那么这个是我第一次给邓小平做翻译,是1985年8月28号,那么当时邓小平见到这位非洲领导人现在还健在,90多岁,津巴布韦的当时的总理,现在的总统叫穆加贝,那么这个会见很有意思,就是穆加贝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他有些疑虑,他说这个可能是在搞资本主义,邓小平给他做了很多解释,大概就是这个谈话的主要内容。他坚持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裕的,中国人民应该富裕起来,他经常讲我愿意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他的愿望,但是在他有生之年中国当时还不是那么富裕。

那么,这个谈话实际上内容很精彩,现在我们的邓选第三卷里面有一部分,但是没有全部。当时主要是这样的,就是邓小平给他解释,穆加贝担心中国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说,我们有这个党的领导,那么,穆加贝没有被说服,邓小平就说我们公有制占主体,这引进的外资是对公有制的有意的补充,那么还是没有被说服。后来我自己也研究邓小平,我觉得是这样的,你们只要仔细地读邓小平的著作,他在8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是这样表述的,就是一讲到社会主义,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现在还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但是他明确提出了中国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最早提出来的,但是如果一定要谈得更具体点,他一定讲这两点。

第一点就是,党的领导,第二点就是公有制占主体。这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有启迪,就是把这个叫做邓小平的底线思维,就是一方面我大胆地探索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但同时我有个底线思维,这个底线思维就是党的领导和公有制占主体。只要有这两条在,我怎么探索都没有问题,如果真的探索中犯了错误我可以把它纠正过来。然后我们仔细地回顾过去30多年的中国的这个改革开放,我们取得巨大的成果,不是一般的成果,我们的进步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到过的,人民富裕起来的程度。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这过程中我们犯了不少错误,那么这些错误怎么纠正就靠这两条。你比方说,这个东西部地区差距拉大了,那么这个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提出了西部开发计划,那么公有制占主体就确保中央政府,政府手中有资源,我要进行这些调整的时候,哪怕我提供启动资金,所以资源非常重要,所以这两条是他的底线。

在见了穆加贝之后,就是不到一个月,我又有机会给邓小平做了一次翻译。他见非洲另外一位领导人,就加纳的国家元首叫罗林斯,这人是政变上台的,所以穿着军装来的,但是这人蛮有头脑,蛮有思想的。今天在加纳政坛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算是一个资深的政治家,那么他到中国来,他这个姿态非常谦虚,就向中国来学习、借鉴改革开放的经验。

当时见这个加纳领导人,就是我们包括邓小平,现在也一样的,会见外宾之前都有一个外交部的领导做一个汇报吹风,那么邓小平当时就跟外交部的负责人这样说的,他说你们送来的材料我都看了,我就问几个问题,第一个他说,加纳的政局稳不稳,第二个他说是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这一年有没有改进。第三个加纳跟西方的关系怎么样?然后外交部负责人就一一作了简单的回答,他就点点头,就你看邓小平这个谈问题、提问题就抓住关键的,非洲国家,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主要就这三个问题。一个你能不能保持政局的稳定,没有稳定没有发展的,因为加纳一直不停的政变、政变、政变,这罗林斯搞了两次政变上台的,对。然后就是老百姓生活到底有没有改善,我们讲政治机器不能空转的,一定要落实到,我们叫民本主义,人民生活扎扎实实的改善。另外就是怎么跟西方处理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跟西方基本是两种关系,一种是100%地反对西方,高调地反对西方;一种是100%地照办西方模式,两个效果都不好。邓小平在开放政策中,他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趋利避害,多次讲过。跟资本主义、跟西方社会打交道,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整个世界市场被西方世界占得满满的,如果不搞社会主义他说根本发展不起来。但同时他觉得跟西方打交道,趋利避害就一定要守住底线、坚持自我,然后才能够跟西方处理好这个关系。那么,罗林斯就问这个中国的发展的经验,那么邓小平当时讲了这么一番话,他说如果说中国有什么适用的经验的话,就是实事求是。他说到处讲中国改革、中国模式,第一条经验就是实践理性,一切都要由事实来判断,然后他说如果在前进过程中发现这个经验是好的,要坚持下去,不好的就加以纠正。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对中国模式、中国的道路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就我前面也讲过的,一个是坚持实事求是,一个坚持就是试验。这两个实际上也是一以贯之的。

那么我现在自己回忆邓小平,是蛮有感触的。我自己经常讲就是四点,印象给我特别深刻。第一就是眼光,就是一个有超长战略眼光的领导人,他看问题是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两个百年这个是邓小平最早提出来的,就是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发达国家,现在世界上能够就是这样长度思考问题的人很少很少,对中国这样超大型的国家,你把长期的战略定下来之后,很多决定就比较好做了。第二,思路,他脑子里在思考问题,他对人的评价也是,这个人比较好,他说这个人有思想,这人评价比较低,就是这个人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他基本上这样来评价的。那么我觉得,你比方说,南巡的时候他那句话,一下子就把问题点清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经济都是手段。所以当时这个问题争了半天,几十年了,他一下把它点拨出来了。第三呢就是清醒,非常之清醒,始终是,守住底线,对中国的国情高度关注,然后做很多决定的时候,他反复讲千万不要搞本本主义,这个对我们学者也是个启发,我们学者现在这个“教条主义”,洋教条盛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国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另外就是人非常大气,率领过千军万马,打过很多仗,对这个死亡他是每次见外宾几乎都要,当是他当是年龄也比较, 80多岁,都开死亡的玩笑。他见穆加贝就是,这个他说我希望能够活到1997年7月1号,到时能够去香港看一看,香港回归那一天,穆加贝说,你一定没有问题,这么健康。邓小平说,这个要看马克思批准不批准,印象非常深刻。

那么我讲到这个,还要提一提南巡讲话,这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1992年。大家只要回忆那一段时间,苏联解体是1991年12月25号。当时在那个前后,东欧崩溃,苏联解体那个前后,邓小平做了很多讲话,如果大家研究那一段历史,你看那个时候我们国内是一片悲观。但邓小平那个时候,那个讲话现在回头看,真是精彩,他在1991年好几次谈到东欧、苏联,他说,这个西方不要高兴得太早,麻烦还会很多,在苏联解体四个月的时候,世界正在出现大转折,这是我们的机遇。所以我现在分析这个南巡讲话的背景就是他觉得机遇来了,中国证明自己社会主义能够,这个成功的机遇来了,千万要抓住,他可能觉得周边很多人看不到这个机遇。他到南方去了,一片讲,不停地讲,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这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定能成功,那么回头证明他是对的。各种各样证明,他的远见和成功。

所以我觉得就是回首往事,很有感触。就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领导了主导了这么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现在回头看,实际上我们取得的成绩,比原来邓小平预期的还要大,所以这是我们真的有这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院长给我们做的讲述,一提到这个伟人邓小平我想我们都是非常的钦佩与感动,尤其像我父辈那代人,他们直到现在仍然对他老人家有深深的怀念。那现在大家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可以向张院长提问了。

【观众】张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张教授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从思想、胸襟、智慧多方面认识了邓小平,而且我觉得邓小平真的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让世界重新又认识了中国,我就想请问张教授,在如今这样思想交融、交汇、交锋的情况下,中国怎样可以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谢谢您。

【张维为】非常好,实际上就是你现在看这个充满矛盾、充满纷争的这个世界,你发现实际上中国人提的很多,包括邓小平的很多非常朴素的观点,对整个世界都是有启发的,我们听着觉得是套话那就是“和平与发展”,就这么一个概念。我到欧洲我都说,这邓小平早就说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你看看今天的中东,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就造成你欧洲今天难民危机。首先就学习中国这个概念,第一保证和平、保证太平,然后就实现发展,民生改善了,所以我说你们这难民问题,解决来解决去,实际上背后是不光要治标,要治本,这本就是这个地区要实现和平与发展,中国人坚持30年的理念,证明在中国是成功的,对中东,对解决中东问题也是好的。我想我们很多就是这个中国人的概念,你可以把它通过西方社会、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把它讲述出去,就是中国的软实力。

【观众】通过刚才张老师精彩的演讲,把我们与这个伟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就是当时这个可以说发展中国家是我们外交的一个基础,那么这个在小平时期确实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多历史性的贡献,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怎么样去定位自己,怎么样去重塑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张维为】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是一种学者的超前意识,就我们现在确实要考虑这个问题了。这个我越来越觉得就简单地把中国定位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像这个语系也是西方话语的一部分,很难准确地定义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那么在还没有找到更适合的表述方法之前,我们现在暂时还用这个概念。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等等等等。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事实,就是在世界上既然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都不相信,整个非洲都不相信,这个因为他们来一看就知道了,我碰到好多非洲朋友,他们来过中国,他说中国怎么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县城比我首都都漂亮,真是这样的。一般发展中国家在经典的定义中,那就是人口可能40%还是文盲,主要的疾病都没有消除,传染病,人均寿命是50多岁、60多岁,中国农村都是70多岁,所以中国情况不太一样。但是,如果你知道人均GDP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但这没有关系,但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我们觉得我们要坚持的,为什么?因为整个西方世界,由于种种原因,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崛起,那么特别是美国,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整个外交中,是最大的、主要的支持的力量。

那么第二就是发展中国家代表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看我们现在一带一路,一些大部分整个沿线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非洲的投资,贸易都是世界最大了,就大量的机遇,他非洲人说,我们早就被西方忘记了,就中国以来把整个非洲带动起来了。我现在有这个能力,128个国家都是我最大的,都把中国,中国是咱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我觉得这次杭州G20就是一个证明,就是中国让发展中国家,参与杭州G20的进程,就是G20不只属于G20也属于整个世界。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张维为院长和现场的观众作客本期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将共同探讨中国道路与全球治理,下周的同一时间,我们再见,谢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赵雯珺
邓小平 邓小平南巡 社会主义 公有制 资本主义 计划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