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为了证明美国媒体在大选中客观中立,中国砖家也是拼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1-09 08:33

张小宝

张小宝作者

IT、媒体观察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小宝】

本届乱象频频的美国大选迎来了最后时刻,许多人心中的“尴尬癌”大概终于可以切除了。

大选中美国媒体的偏向也令人大跌眼镜,遭到了美国国内外的诸多批评。然而,美国媒体产业发达,积累了许多粉丝拥趸,为其辩护者“理直气壮”,毫无尴尬,气势一点不输批评者。

笔者最近就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研究了一篇媒体界专业人士的辩护文,果然受益匪浅。

文章在第一部分设问:“美国媒体对希拉里的丑闻视而不见吗?”

作者随后列举了10月28日下午美国主流媒体的首页头条,不管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还是被嘲讽为“克林顿新闻网”的CNN,都报道了美国联邦调查局重启调查一事,以此证明“视而不见”是错误的指责。

可在引子里,作者明明还说要讨论美媒“失去客观中立原则”的问题,怎么到正文就变成“视而不见”了呢?中学生都能看出两者的不同吧。

原来,作者借一个“记者朋友”的口,把问题偷换了,把普遍的对美媒中立性的质疑,变成了对“视而不见”的吐槽。这样的妙招,一看就深得美媒精髓,我可得拿个小本子记下来。

作者乘胜追击,历数《纽约时报》对希拉里负面新闻的报道,给出了十来条链接,以证明FBI重启调查的报道不是孤例。

可我纳闷,任何一个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有个链接不说明什么问题——页面上的位置、在网站上放的时间长短、社交平台上官方账号推送的时刻等等,都会影响传播效果,为何这位资深媒体人士闭口不提?

我也知道要跟踪研究上述因素,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普通人做不到,因此更期待专业人士的指教。如果专业人士能力有限,我也可以理解,但为何干脆提也不提这些因素,只是拿出链接,是要糊弄人吗?

在失望之时,我又转念一想,作者现在只需否定“视而不见”,这些链接当然足矣。于是我对作者偷换命题的本事,更加肃然起敬,失望感也一扫而空了。

作者随后又说《纽约时报》不仅“一件(希拉里重大负面新闻)都没有遗漏”,“还有打头阵的”,例子是邮件门和克林顿基金会与境外资金之间关系的调查。

这事实我肯定认,但仔细看了看报道时间,是2015年3月和4月。那时的选情与后来一样吗?不同的政治形势下,媒体的态度当然可能变化。批评者说美媒不客观中立,火力最集中的是那些希拉里和特朗普出线后的报道。太早的例子,说服力恐怕会被大大削弱。

作为专业人士,辩护者除了教我偷换命题外,在第一部分里没有给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只是总结说“搜一搜就能得出答案”,却又补了句“当然,我知道,好多国外网站都不太好上”。什么意思大家都懂,这种语言艺术读者咱要不要也学习一个?

在第二部分里,作者又扯起新闻和评论部门相互独立的常识。但我想问,新闻和评论部门是不是都拿报社的钱,利益如此密切相关,真能切割开吗?普通读者在报纸上接收信息,是更容易根据所有内容,形成对希拉里、特朗普的整体印象,还是一边读一边提示自己,这个是报道那个是评论?

即使是报道,真的就客观中立吗?

新浪科技驻美记者鄭峻同样挑了一天举例,《纽约时报》确实报道了FBI重新调查希拉里一事,但从标题和版面位置都是对着特朗普去的。

当然,鄭峻只是发了个微博,没有整儿八经发表文章,大概就属于为美媒辩护的作者口中“中文社交媒体上流传的那些毫无可信来源的说法”吧,抑或“接收到的信息是被污染的”?

中文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未必靠谱,可美国社交媒体上对特朗普打压,“希拉里进监狱”只有拼写错误才能上热门,这又如何辩护才好呢?

辩护者在第三部分中接着教育我们这些读者,“中立客观绝不等于各打50大板”,“一个人失言了100次,媒体报道了100次;另一个人失言了10次,媒体报道了10次——这不叫偏袒。”

这逻辑100分,就是说特朗普的负面新闻再多,那是因为你本来就丑闻多;希拉里的负面报道再少,因为她本来就是纯洁小白兔。如此自洽的逻辑,我也是大写的服。

辩护者当然也给自己留了退路,媒体职责远不止于“客观中立”,“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维护社会规范”。很好,我还想问问作者,CNN员工向希拉里泄露辩论题目,这是哪门子“社会规范”?

在学习了作者的专业技巧后,我自己都知道该怎么答了:这种维基解密的内容,当然也是“受污染”的信息,怎么可能靠谱呢?

总之,作者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撰写长文坚称:“《纽约时报》还是那个新闻做得最棒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还是那份曾经报道水门事件的伟大的《华盛顿邮报》。”

还是鄭峻先生看得通透,“下次再有人告诉你美国权威媒体是多么客观的灯塔,别理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美国大选 媒体 纽约时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