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背后的财团之“手”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5-26 09:00

郑若麟

郑若麟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

很多国内媒体界的同仁问我,法国媒体到底是否真正自由?我总是回答,这要写一本书才能回答。因为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当我们从事物的表层来看问题时,法国媒体相对于政权来说,确实是相当“自由”的。六十年代时法国政府信息部(即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宣传部)部长阿兰•佩雷菲特直接对媒体下令改版之类的轶事,今天已经成为新闻课堂讨论“新闻自由”时的必举例子。然而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却发现法国媒体将政权从大门口赶走之后,财权却从窗口溜了进来,而且一举牢牢抓住了媒体,甚至将媒体变成了打击、控制政权的一根有效且不可或缺的大棒。由我来看,法国真正的三权分立应该是(金融)财团、媒体和政权之间的三足鼎立,其中财团占据着核心地位。

这一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从理论上来说,法国媒体各有各的金主,所以是“多元化”的。比如发行量最大的《费加罗报》属于达索军工财团所有,《世界报》被圣罗兰的同性恋伴侣贝尔热等三家财团共同拥有,著名周刊《观点》属于这次在奥朗德访华时赠送两只圆明园兽首的皮诺财团……而且一些报刊曾经拥有一种“少数否决”机制,即报社99%的记者、编辑都对本报投资参股,这样就拥有了10%到30%的股权,尽管是少数,但报社宪章却规定他们对涉及办报方针的大事可以进行“少数否决”。于是,从理论上来说,法国媒体记者、编辑对手中的笔有着“完全的自由”。

然而今天就连法国记者自己也已经承认,这种“自由”仅仅是纸面上的。就连法国读者也已经不再相信。《十字架报》去年曾做过一则民意调查,发现59%的法国读者认为,法国记者“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到金钱制约”。其结果就是,法国报刊遭遇严重的“信誉危机”。《费加罗报》、《世界报》等法国最重要的五家日报日平均零售总量仅27.7万份;加上长期订户也就41万份。这对于一个六千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也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法国媒体的“自由”仅仅是纸面上的。图为2008年《费加罗报》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问题是,财团究竟是如何来控制媒体的。通过长期跟踪观察,我归纳屡试不爽的三大战略。首先是通过广告投放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又大办免费报刊,双管齐下,使法国媒体日渐陷入经济困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被金钱所包围。如一家大财团曾以对某报的几篇报道不满意为借口,一举撤消了上百万欧元的广告,使之立即陷入财政困境。法国控制媒体的就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广告公司。于是这家公司几乎就掌握了媒体的生杀大权。正是这家公司常常在法国新闻界呼风唤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天法国几乎所有纸质媒体都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的根本原因。

第二步就是当报刊出现财政困难之后,财团便借机介入,提出条件,安插亲信。如罗斯柴尔德财团在介入面临破产停报危机的左翼《解放报》时,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让当时的社长塞尔热•朱利辞职走人。事实证明,财团一旦介入,就必然会安插自己的人马。如一家经济类报刊被某财团收购后,两年内更换了四、五位社长。只要不听话,立即就会更迭。通过人员更换,财团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编辑部的报道方针。确实,法国媒体是不会接到什么可以报道、什么不可以报道的指令的。但一旦逾越“政治正确”这条看不见的红线,就立即会遭到惩罚。于是人人自危,谨小慎微。到了这时,便可以启用第三步战略,就是财团利用手中的资金来控制媒体,以一点一点“放血”的方式,使媒体始终处于半死不活的姿态,只好日益依赖财团的金钱供养。凡符合财团需要的主题(如气候变暖问题)就可以放出资金进行报道;而相反的话则立即收缩银根……其结果就是法国媒体话题日益减少、集中、单一,远不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得活跃、多样。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今天法国纸质媒体几乎都处于这种状态之中。

正是由于法国媒体日益被隐身于背后的财团所控制,因此报道能力和水平日益下降,公众对其信任也日益下降。最近法国舆论界风头最劲的是揭出前财政部预算部长丑闻的一家新闻网站,而非各大报刊,并不是一个偶然。这是法国传统媒体正遭到日益削弱的佐证。

而对于财团来说,投资媒体绝对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一方面投入报刊媒体的钱正好可以免税,因此一点儿也不亏;另一方面则手中握有了一根舆论大棒,指哪打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团正是通过媒体来操纵舆论,从而控制政权。君不见,媒体在法国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选举,几乎到了通过操纵选民思想的方式,成功地操纵选民手中选票的地步。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又可以写一本书的话题了……

责任编辑:张苗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