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中国龙来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3-27 11:00

郑若麟

郑若麟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

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首访欧洲受到当地舆论和政经各界的高度重视。原因不言而喻。

欧洲眼下正经历着战后最大的一场外交危机:克里米亚独立并回归俄罗斯使欧俄关系急剧恶化。欧盟进退维谷、束手无策。欧洲天然气严重依赖于俄罗斯,但又无法接受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赢得的一步棋,尽管欧盟摆出一副欲“制裁俄罗斯”的姿态,而实质上各国首都私底下均非常担忧莫斯科可能的反制……中国国家主席来访,至少可以在欧俄关系急剧恶化之际带来一丝安慰。君不见,中国对欧洲葡萄酒的双反调查不就已经宣布中止了吗?这对占据了欧洲葡萄酒对华出口份额50%以上的法国而言,当然是一个值得开香槟庆贺的上佳喜讯!

习近平带来的显然不仅一纸中止双反调查的决定。中国东风汽车入股法国最大的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对于极缺资金的标致雪铁龙而言,无疑于雪中送炭。而150架价值达140亿欧元的空客合同则是锦上添花……所以,法国和欧盟大铺红地毯,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元首。

习近平首访欧洲为互利共赢

要知道,与其面临的外交困境相类似的是,欧洲国家内部的民主机制本身也在经历着另一场危机。法国刚刚举行的市镇选举第一轮投票创下了一个纪录:弃权率接近39%。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支持率也创下了接近20%的最低纪录。执政党左翼社会党的失利,进一步陪衬出排外的极右翼国民阵线得票率之大幅提升,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国政治格局的演变。

最关键的是法国经济近两年依然不见起色。被当选总统称为“优先中之优先”的就业问题依然未见丝毫好转,法国今天失业人口已达900万之多,超过其就业人口的10%……在这种压力下,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终于认识到加强与中国关系可能给其带来的好处了。法国外贸部长布丽克表示,“我们错过了中国在九十年代第一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今天中国需要的正是法国所能够提供的。”

反过来,我们也应该理解,尽管我们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进程之中,尽管我们正坐二望一、似乎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向世界头号大国挺进,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变得傲慢起来,我们距离真正的世界一流强国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我们今天就谈论“中国模式”似乎为时过早:当我们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仅仅位于世界百名前后时,我们尚无法断言我们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不能患上健忘症。

早在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时,我们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是当时的苏联向我们慷慨提供了高达16.5亿美元的援助(这一数额甚至超过了美国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援助的金额),并派来了18000名专家,我们因此而得以在短短的十年内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是新中国的工业奠基石,这是中国历史学家们所公认的事实。而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法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工业迅速现代化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在九十年代初常驻法国时曾多次报道过,当时中国要进口一项法国先进技术时,不仅需要法国银行提供贷款,需要法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甚至需要法国政府对贷款进行担保。而当时我们能够提供给对方的就是我们的“潜在的市场”。当然,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格局,谈不上谁对谁“有恩”。但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与世界进行必要的交往。

特别是在今天,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对海外资源、能源和市场的依赖依然很大,中国需要世界,需要欧洲。习近平主席对欧洲的访问,就是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申和肯定。我们不能为“欧洲无用论”所迷惑。目前在中国学术界、舆论界甚至外交界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欧洲是由一群小国、和一群不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小国所组成。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是忘记了欧盟依然是世界头号贸易实体,超过美国,也超过中国……

需要警惕的是,在美欧等西方国家,始终存在着一股敌视中国的势力。这股势力时而以“人权”、时而以“民主”、时而以“西藏”等不同的面目出现,但其目的却始终不变……只要读一读法国部分媒体就可以理解这一点。但我们既不能因为这股势力的存在而放弃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互利合作,也不能因为互利合作就忘记与这股反华势力做坚决的斗争。

有一个非常说明问题的细节:习近平主席本周二下午抵达法国里昂市,并将于周五离开巴黎。习近平首次访法时间大大超过奥朗德首次访华的37小时。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在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仍然强烈希望与法国保持密切友好关系的愿望。且看中国的诚意是否能换来他人同样的敬重。

责任编辑:关一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首次超过燃油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破50%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