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法国“黄马甲运动”意味着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04 07:12

郑若麟

郑若麟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郑若麟】

一、“法国往何处去?”

“巴黎”是一个具有特殊魅力的名字!

除了与浪漫、风流、优雅、奢华等令人迷醉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外,巴黎也与一个特殊的词密不可分:“革命”!以及这个令人既响往又令人恐惧的名词背后的暴力、怒火、破坏、毁灭……

刚刚过去的周末,是法国“黄马甲运动”第四幕!

这场运动显然只是法国历史上民众抗议链上的新的一环。回顾以往,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抗议链可谓源远流长:远的当然令我们回忆起砍掉了国王路易十六脑袋的“法国大革命”!稍近一点我们会提及将戴高乐将军赶下台的“68年5月风暴”。还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的革命口号,我们的脑海里也立即会浮现起“黑夜站立”运动、“为了所有人的示威”(Manif pour tous)运动等等。所以今天在巴黎发生“五十年来最重要的”抗议示威“黄马甲运动”因此也并不令我们吃惊。这是巴黎人的传统;这是法国人的传统:不满就上街、就抗议、就革命!

这场人数尽管不多、但却有着“全民性”运动性质的抗议是从五月份就已经初露端倪。当时一位名叫Priscilla Ludosky的驾车者在“脸书”、“推特”和“Youtube”上发表了一份公开信,要求免除新征的0.76欧元的柴油税。此信在网络上征集到23万个签名支持。

到了十月份,网络上出现一帧短视频,一位名叫雅克琳娜·莫罗(Jacqueline Mouraud)的女子不仅抗议柴油税价上涨,而且质疑国家收取的这额外的燃油税到底用到哪里去了!她直名要求马克龙总统对此做出明确回答。

莫罗的视频在网络上激发了更为强烈的反响,数周之内这一视频点击量超过六百万,而且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她。

而在此之前爱丽舍宫恰好传出“30万欧元高价换地毯”的“丑闻”;两相对比,反差太过强烈。由此,强烈不满的法国社交网络开始发出“扎克雷起义”的呼吁。2018年11月开始,一到周末,巴黎和全国各类大小城市均出现身着“黄马甲”的抗议者。“黄马甲”是当汽车在路上出现问题抛锚时必须穿上的一种背心,目的是让其他汽车司机远远地就能看到他。这种以“醒目”为旨的“黄马甲”便成为这次运动的强烈象征。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31日,法国巴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演大型声光秀和烟花表演,庆祝新年到来,吸引数以万计民众前来观看。“黄马甲”示威者也参与了庆祝。(@视觉中国)

为什么法国的示威往往会引发暴力行为呢?我还在法国担任常驻记者时,曾报道过一次法国从68年5月以后历史上很有可能规模最盛大的一次游行:抗议同性恋婚姻的“为了所有人的示威”。当时动员起超过150万人的规模巨大的示威抗议。但由于没有任何严重的暴力行为出现,于是当时的总统奥朗德根本对此熟视无睹,自顾自通过了同性恋结婚的法律。这对法国的抗议者们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和平示威等于无用示威!

这一次“黄马甲运动”显然接受了教训。从上个周末这场运动已经进入第四周。几乎每一次运动都会发生不大不小的“暴力”行动;而到上周这一暴力行动已经达到最高峰。这场“运动”也就被法国媒体描述成“起义”、“革命”……今天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已经漫过法国边境,正在朝着比利时、荷兰等其他欧洲国家汹涌而去。

显然,今天的问题已经是:法国往何处去?

二、一场全民支持的运动?

所有的民调都证明,大多数法国普通民众都支持这场运动。有的民意调查甚至高达72%以上。甚至法国历来“政治对手支持的我一定反对”的各派政党,除了马克龙的执政党以外,也几乎都一致地站在“黄马甲”背后。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这场运动从传统右翼政党到社会党的部分领袖,甚至连极右翼的玛丽娜·勒庞与极左翼的让—吕克·梅朗松也都站到了同一阵营内,分别表示对这场已经被法国媒体描述成“起义”的“黄马甲运动”表示强烈的支持。

为什么这次表面上看是一场“没有组织者的运动”会得到人民如此广泛的支持;甚至迫使各大政治党派也都表态支持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这不是几十生丁欧元的燃油税的问题,而法国长期以来积累的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高升、民众购买力持续下降、生活水准日益滑坡等诸多问题的一次总爆发。正是缘于此,尽管政府最终决定取消这笔燃油税,但群众运动并没有就止熄火。

上周六“黄马甲第四号行动”在警方的高度警戒下还是上演了:初步统计(官方)有13.6万人上街示威、警方出动了89000名警员、并且布置了大量装甲车;结果是1723名示威者被捕、1220人被拘留(这破了一次性拘留人数的纪录)、264人受伤;其中包括39名警察和宪兵。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运动的范围正在扩大,不仅学生—-甚至包括中学生——也已经动员起来,而且其他领域、甚至包括部分警察也转向同情示威者。

前几天曝出的在巴黎郊区Mantes-la-Jolie市148名中学生在被警方逮捕时,双膝跪地、双手带铐、双手抱头的照片已经转遍整个欧洲。在上周末的示威中,在“共和国广场”上示威者也都模仿这些被捕学生跪在地方,以示抗议。“双膝跪地、双手抱头”的画面很有可能将成为这次运动的一个标志性画面……

另外一个极其特殊之处,就是警方这次根本就没有等出现暴力行动就已经从早晨第一时间开始实施逮捕行动。也就是说,参加合法抗议活动的人只要身上带有“违禁”物品——比如锤子、打火机之类的——也都被抓。甚至在前一天夜里至凌晨,运动远还没有开始之前,警方就已经突袭了有案纪录在身的一些政治暴力分子,抓捕了一批据称是“头领”式的人物。可以说,“黄马甲第四号行动”在襁褓里就已经被掐死了。但这并没有完全遏制住“黄马甲第四号行动”依然上演。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最初是为了抗议计划中的燃料涨价,但后来演变成大规模抗议总统政策和管理方式的示威运动。(@视觉中国)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场运动的真正目标,是要推翻现行法国政治体制,即要求法国总统马克龙下台。这一目标显然是难以达成的……

三、一个意外的题外话

对这一点我已经深信不疑:在欧洲几乎没有任何真正纯粹的“自发”运动。这一次也不例外。

在这场运动的“边缘”,爆出了一个大“丑闻”:法国著名杂志《巴黎竞赛画报》在报道“黄马甲运动”时,用了一张照片做封面。封面上一边是一位警察,而另外一边则是一位身穿黄马甲的法国人。问题就出在这个人身上。他的名字叫埃尔维·利森,是一位著名的“反犹作家”,多次被法国司法机构判定犯有“反犹”罪。

他曾出版过一系列有关犹太教、末世论、反白人种族主义等被认为是“反犹”的书籍。显然,利森非常积极地参加了这场“黄马甲运动”,并被《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拍到了照片,登上了该周刊的封面。这一下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法国有一个犹太族群组织,名为“犹太协会联合会”,专门针对法国社会出现的任何“反犹”做出强烈反应,包括司法反应。《巴黎竞赛画报》刊登利森的照片,并将他介绍成“黄马甲运动”的发言人或代表人物,是否意味着这场运动具有“反犹”的性质?为什么《巴黎竞赛画报》要用利森的照片?

到底是因为记者是不知道此君是何许人也而“误”将利森的照片用上了封面?抑或有意要将这场运动导向某个方向?一连串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巴黎竞赛画报》做了道歉。但这也反映了一个实情,即参加这场运动的法国人确实非常庞杂,其中包括极右翼和极左翼。这说明了法国现政府已经非常不得民心。从传统左右翼到极左和极右翼,马克龙总统在民意调查中的满意度已经不到20%。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满意度已经确实危及民选政府的合法性。

但是,在法国任何事情一旦与“反犹”联系在一起,便会变得异乎异常地复杂。这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当今现实正在不断地提出的一个问号……与此同时,另外还有一个名字也不断地被人们提及,那就是美国的白宫前智囊史蒂夫·班农,与他在欧洲建立的“运动”基金会。我们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班农的基金会与“黄马甲运动”有任何关联。不过,法国“68年5月风暴”的奥秘,我们也是近半个世纪以后才理清其来龙去脉的。

如果我们联想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国际惯例两次发推特评论“黄马甲运动”,以至于法国外长让—伊夫·勒德利昂反唇相讥:“……我们没有参与讨论美国事务,亦请让我们自己过我们的日子。”言外之意,请特朗普闭嘴。

我们等待着历史在未来给我们的答案。

四、这是法国经济改革的挫败吗?

对燃油征税,是在履行《巴黎气候峰会协议》呢?还是为了从“穷人”那里捞点钱?燃油税取消,是法国改革的一个“挫败”吗?美国总统特朗普看到“黄马甲运动”反对增加燃油税非常得意。

因为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峰会协议。对于特朗普来说,所谓气候变暖就是一个骗局。法国掉进去了,不得不对汽车燃油征税,结果导致社会动荡。特朗普就差一点直说“活该”了。

事实上,气候变暖确实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具体到法国而言,几乎可以说鲜有法国人会相信,国家征收这点税会对地球气候的变化产生任何影响。相反,这中间带来的一种“不公正”的感觉,却是非常深刻的。

仅仅在几年前,法国政府还鼓励大家购买柴油车。因为柴油比汽油便宜。但柴油车的售价却要贵得多。然而没过多久,却因为“地球气候变暖”这样一个理由,法国政府决定大幅提高柴油的价格(提升幅度大大超过汽油),这对购买了柴油车的消费者确实非常不公。

现在要换车的话,柴油车不仅二手车已经根本卖不出价格,而且新的节能车价格也已经上去了。更令法国柴油车消费者头疼的是,法国每年都要对所有汽车进行年检,通过的汽车才能继续使用。而明年会有很多柴油车将无法通过汽车质检,理由恰恰就是“污染大气层”。这样就会逼着很多家庭不得不换汽车。然而问题是太多的家庭无钱更换汽车,所以才会引发如此强烈的不满。政府出尔反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有点“玩弄百姓于股掌之间”的意味……

2011年在法国比扬古举办了雷诺车展,布洛涅-比扬古曾经是全球几大跨国公司总部的所在地(@东方IC)

但最根本的,则是法国经济毫无复苏的迹象。法国曾经是一个工业制造业大国。法国的空客、高铁、核电、甚至包括汽车,都曾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赴法担任常驻记者前后二十多年,亲眼目睹着法国政治家对法国经济的无所作为,任由其日渐衰弱;再加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对法国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法国在这场世纪之争中显然没有能够胜出。法国的政治体制是直选国家最高领导人。

从戴高乐下台之后,法国的选举体制可以说没有能够使任何成熟的、对治理法国有着一整套方案的政治家选上台。比如右翼经济学家雷蒙·巴尔、左翼经济学家米歇尔·罗卡尔等人都未能在普选中胜出。法国经济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今天法国经济已经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

法国人民非常执着、具有非常强烈的平均主义思想意识。法国大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世界上最彻底的革命之一。法国民众最强烈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平等”。“黄马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场“极右加极左”的综合性运动。其出发点实际上是非常单纯、“幼稚”、甚至可以说是“无解的”:如何才能维持法国人今天的生活水准。他们惟一达成共识的是:马克龙做不到。这场运动将不可避免地会找到“替罪羊”:要么转向民粹主义,那就会向国外寻找“罪犯”;要么就会在法国内部寻找:届时法国就会发生剧烈的动荡……“黄马甲运动”只是一个序幕而已!

责任编辑:武守哲
法国 社会抗议运动 巴黎 犹太人 燃油费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