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就地持续心肺复苏,严禁控水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10 09:20

挣脱枷锁的囚徒

挣脱枷锁的囚徒作者

医学科普作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挣脱枷锁的囚徒

又到溺水高发季节,网络间各种溺水急救资讯广泛传播。

然而,这些所谓溺水急救科普鲜有严谨靠谱的,往往充斥着各种错误。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溺水急救来说,细节决定生死,这些错误往往可能葬送了溺水者最后的生存机会。

那么正确的溺水急救应该怎么做?

心肺复苏是溺水唯一有效的急救措施

广泛流传的各种救治方法中很多还包括一些像控水等土法。对于心跳呼吸停止的溺水者来说,心肺复苏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措施。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出版的世界溺水报告中特别明确强调的。

作者提供截图

WHO组织说: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心肺复苏(CPR)——意味着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是防止心跳(没有脉搏)和呼吸停止的溺水者死亡的唯一方法。

同时还指出,针对于一般性心跳骤停的单纯胸外按压(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不适合于溺水复苏。

理由很简单,溺水的病理生理核心问题是窒息造成的缺氧,溺水者被救起后首要的就是恢复肺通气,纠正缺氧。

溺水心肺复苏,ABC+D而不是CAB

正因为恢复肺通气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因此溺水急救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沿用旧心肺复苏的ABC方案,而不是新的CAB方案。

2010年新修订的心肺复苏方案出台同时,国际上的急救权威机构在同一时间就指出,新修订的心肺复苏CAB方案,不适合于溺水急救;溺水心肺复苏应该沿用旧的ABC方案。

溺水心肺复苏规程

水中人工呼吸:鉴于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难以实施水中人工呼吸,一般来说,溺水心肺复苏从溺水者被救上陆地开始。

紧急呼叫专业医疗救护:发现溺水者后,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呼叫呼叫专业医疗救护。同时展开急救。

溺水心肺复苏程序:

沿用旧心肺复苏的ABC方案,同时强调D(心脏电除颤)。

A =气道。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对于没有明显可见的意识反应和呼吸的溺水者来说,不必浪费时间去检查有没有意识和呼吸,而是连续实施A+B操作:

抬高下颌,打开气道。如果是在自然水域(湖泊江河等)溺水,溺水者口腔中可能会有异物,打开气道过程中顺便对它们快速清理。紧接着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一手继续抬高下颌,然后连续进行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是5次,而不是通常的2次。欧洲复苏理事会给出的理由是,溺水者的口腔和气道内通常可能存在一定量液体,一定程度上影响气道的通畅性,因此需要首先连续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然后,才检查溺水者是不是存在意识和呼吸。

应不应该检查是否存在心跳?有的建议在检查意识和呼吸同时,通过触摸颈动脉的搏动来检查是否心跳停止。

然而,有的指南则认为,不必浪费时间确定有没有心跳,因为,即使存在心跳,在呼吸恢复之前心脏泵出的也是无氧或低氧血,因而这种操作不过是白白浪费救命的时间。

C =胸外按压

一旦确定溺水者没有(恢复)意识和(恢复)呼吸,则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具体操作与通常的胸外按压一致,首先将患者背部置于平坦实地,如果没有则可以在患者身下放置一硬木板。

然后,以30次胸外按压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相间的顺序连续心肺复苏。按压幅度大于5厘米少于6厘米,频率每分钟120次。

+D =电除颤

作者供图

近年来心肺复苏最大的进展就是提倡实施心脏电除颤。

因为研究认识到,临床上表现为心跳骤停的患者,大多数在期初心脏并没有停止活动,而是呈现没有节律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肌颤动或扑动)。电除颤是扭转这种心律失常唯一有效的方法。尽早予以电除颤已经被认为是关系到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最关键要素之一。

因而,近年来欧美国家大力倡导在人口密集的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普及自动电除颤仪(AEDs)。AEDs是专为非专业人士设计的心脏电除颤设备,可以对患者心律进行自动分析,确认是需要电除颤的则自动充电,操作者仅需按一下按钮就能自动完成电除颤过程。

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果有多人在场,则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由专人寻找可用的AEDs,进行心脏电除颤。

就地连续心肺复苏,而不是急于送医

救起后以最快的的速度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是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事实上,这一举措往往葬送了很多人最后活命的机会。因为,送医过程,尤其是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干扰中断有效的心肺复苏,加重缺氧损害甚至因此直接导致死亡。

正确的做法,就地连续不间断实施心肺复苏,等待专业医疗救护的到达。

专业医疗救护到达之前,溺水心肺复苏无终点

心肺复苏必须不间断持续进行,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终止指证包括:

1)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

2)专业医疗救护到达并承接继续急救;

3)施救者完全力竭。

心肺复苏为什么必须持续进行

主要原因有2个:

1.溺水者通常是年轻人,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复苏机会更高。比如,美国医院外心跳骤停幸存率在10%左右,而儿童这一数字一直稳定在25%左右。

2.溺水水温低于环境气温,低温降低受害者的代谢率,增加脑、心脏组织缺氧耐受力。因此,溺水复苏成功率一直高于一般的心跳骤停。

有网友说,世界上有溺水后1小时复苏成功的案例。这是真实的,但是,是发生在寒冷水域的溺水事件中。不过,这也给了溺水复苏持续进行强有力的理由。

溺水急救的心肺复苏,绝不轻言放弃。

溺水急救,禁忌任何形式的控水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是,溺水急救不仅不能控水,而是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控水。

原因包括:

1.控水耽误恢复通气的宝贵时间。

溺水损害的核心是窒息缺氧,急救的关键是第一时间恢复通气,需要争秒夺秒。任何形式的控水都会耽误宝贵的救命时间,是溺水急救所不能允许的。

2.控水,增加呕吐物吸入导致二次窒息风险。

研究发现,溺水复苏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胃内容物(主要是就是溺水过程中吞咽的水。因此,不需要专门控水,心肺复苏过程中胃内的水不可避免的会返流而出)返流,在有心跳无呼吸仅需人工呼吸的溺水急救中发生率达65%;在同时需要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者发生率更超过86%。

呕吐物返流增加吸入引发二次窒息的风险,任何形式的控水都增加这种风险。

3. 加重头颈部损伤的风险。

溺水有时候会合并头颈部外伤,因此,所有溺水急救指南中都强调救起溺水者后,搬动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头颈部稳定不动。而,任何控水动作都不可避免的加重头颈部损伤,甚至造成颈部损伤,

因此,溺水急救,必须严禁任何形式的控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急救 淹死 淹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