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节戏曲论坛: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为迎合外国人丢了本性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04 19:07

【文/观察者网 小婷】

“担心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出国演出的京剧剧目都成哑剧了。”

11月1日,在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提出了这样的忧虑。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

考虑到这一点,《三岔口》、《美猴王》、《雁荡山》,这些打打杀杀的武戏曾经是京剧院团出国演出必备剧目。

这种现象,用当下时髦的话语来讲,就是没有文化自信。

其实别说担心外国人听不懂,就是中国人自己,懂戏的也不多,喜欢传统戏曲的人群也在不断萎缩。提起戏曲,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都是传统、保守、单调这样的词汇。在这样的文化心态下,要向完全属于另一种文化圈的外国人介绍中国戏曲,担忧是难免的。

但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

在现场,北京戏曲评论协会会长靳飞讲述了梅兰芳先生出国演出的故事。1919年梅兰芳先生出国赴日演出,在实践中发现真正打动日本观众的还是《贵妃醉酒》这类的故事,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一只鞋的故事》。这些剧目所传达的是中国的人情世故,完全可以为外国观众所接受的。当时梅先生的参谋祁如山不断地讲以歌舞演故事,那条路是走不通的,但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情感的原点,以情动人,把情感的沟通作为中国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连接点。

1956年梅兰芳访日演出,此为《贵妃醉酒》剧照

来自台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魏海敏也分享了自己上世纪90年代去英国演出的故事。当时演出的是梅派经典折子戏《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我记得当时听到观众席好多的笑声,也就是说他完全看得懂,他都笑出声音了。我想世界上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我们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一样的,只是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来自台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

正看到了这一点,这些年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尚长荣老先生告诉观察者网,现在我们出国演出,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以前的老思维了。今年9月他在美国演出《霸王别姬》时,很多外国观众被霸王和虞姬的爱情感动,都流泪了。这正是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

京剧《霸王别姬》赴美演出

中华戏曲走出去首先必须具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梅兰芳身处中国衰落之际,却有着足够的勇气走出国门,正是因为他坚信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提到,戏曲走出国门,首先心里要非常明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文化的表演者、传承者。要坚持用中国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才能原原本本展现中国文化的核心。

刚刚作为党代表参加完十九大的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也分享了自己对文化自信的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输出的是中国文化,展示的是中国精神,彰显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谷好好参加十九大,穿着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但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大,更是一种谦卑的打磨,是真正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懂得自身文化的宝贵价值,才能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的深入学习基础上,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的表达、表现,仅仅说一堆套话、空话,那是没有用的。

在现场,靳飞和大家分析了他制作中日版昆曲《牡丹亭》的故事。一开始靳飞的想法是把日本能剧大师坂东玉三郎请到中国来演日本的歌舞剧,最终却变成了让坂东玉三郎来演中国的昆曲。为了给这出戏打好前站,靳飞提前在日本各地去做演讲,要向日本的观众先做一轮说明,这是一出什么样的戏,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新的制作。而为了更好地展现杜丽娘大家闺秀的气质,他和坂东玉三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读《论语》,正是这样认真的态度和精细的打磨,维持了昆曲自身的韵味,又贴合日本观众的需求。

饰演杜丽娘的坂东玉三郎和梅葆玖先生

在这一点上,魏海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表演很精彩,但需要有优秀的策展人,对每一次出国表演都要好好策划,每一次主题都要抓清楚,把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彩之处传达出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中国文化 文化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