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出让51%控制权增资扩股 有6家意向方在谈判中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18-05-31 06:25

据中国汽车报5月30日消息,网传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召开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全票通过了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标志着此前一度被辟谣的奇瑞被收购一事尘埃落定。

根据本次职工代表大会中达成的决议,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增资扩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车,计划出让其归属的51%的股权。本次职工代表大会后,奇瑞汽车将授权管理层与投资方开展增资扩股正式谈判。

《中国汽车报》记者从奇瑞内部人士处获悉,职工代表大会确有此事,奇瑞股权转让已经板上钉钉,但最终接手者未必是外界传闻的宝能。

意料之中,奇瑞是最佳“混改”对象

奇瑞要被收购,在行业里已经算不得新闻。从去年开始,“奇瑞打包整体出售”、“奇瑞将被宝能收购”、“奇瑞将被华夏幸福收购”等传闻就甚嚣尘上。奇瑞方面针对这些传闻多次出面辟谣,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甚至用了“胡说八道”这样严重的字眼,不过随着本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谣言终于成真了,一切并非空穴来风。

“一点都不意外,去年奇瑞全资控股的汽车金融公司——奇瑞徽银上市计划频频‘流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穆海龙及多位业内专家都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奇瑞增资扩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眼下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算是正式拍板,也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

其实,奇瑞的股权出售早有征兆。根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的奇瑞汽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16年,奇瑞实现营业收入329.64亿元,利润总额为2.06亿元。而到了2017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94.7亿元,同比下滑10.59%;营业利润为-3764万元,净利润2.6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营业利润为-6.7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额扩大了4倍。

“说到底还是产品力的问题,产品好、卖得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一针见血地指出。穆海龙对此也深表认同,他分析,奇瑞这几年销量持续下滑,一直没有出现像前些年奇瑞QQ这样的拳头产品,财务状况也是负债累累,“确实没钱了,把观致和凯翼卖了就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指出,“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支持国有汽车企业与民营汽车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强联手,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企业集团。”

这被视为混改提速的强烈信号,而在穆海龙看来,奇瑞的国有企业属性和不尽如人意的业绩表现,使之成为眼下最适合“混改”的车企,并购重组是迟早的事。“而且奇瑞内部人士曾经透露,想要招聘合适的人才太难了,其他汽车集团公司多将总部设在一线城市,有能力的人多选择上海和杭州,而相对闭塞的芜湖的确让奇瑞这些年有点难以发展。”

还没确认过眼神,宝能未必是对的人

既然增资扩股已经毋庸置疑,那谁会是新进入者就成为眼下最受关注的热点。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新进入者并不仅仅是“进入”这么简单,而是要“接管”奇瑞。因为本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奇瑞计划出让其归属的51%的股权”。

“出售归属的51%的股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股权转让,而是涉及到所有权的转移,换而言之,就是“让对方控股”,但本次涉及出售股权的有可能是奇瑞股份,而不是整个奇瑞控股。据悉,目前有包括宝能集团、华夏幸福、五粮液和正道集团等6家意向入股方已经进入到了谈判阶段。

其中,业界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当属宝能集团。

一方面,从去年开始“宝能的最终目标是奇瑞”这一说法就不绝于耳。而且近日“宝能集团拟出资250亿~270亿元,以增资扩股形式入股奇瑞”,更是再度将奇瑞和宝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更有消息显示,宝能掌舵人姚振华的确参与了收购奇瑞的谈判,并多次和奇瑞掌门人尹同跃,以及芜湖地方政府进行洽谈。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宝能汽车常务副总裁李峰曾负责过奇瑞的销售业务,熟悉奇瑞汽车,未来双方合作之后,在管理等方面能够更快融合。

不过,《中国汽车报》记者从奇瑞内部人士处获悉,宝能未必是最终的人选。而且近来宝能对外传递的信息是“不太愿意收购奇瑞”,只想安安心心做好观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表示,现在叫得最响的未必是最后赢家,股权转让一天没落锤,就仍有变数存在。

而在穆海龙看来,最终人选也有可能不是呼声最高的宝能。一方面,“财大气粗”的宝能近来收购动作不断,甚至被业内人士调侃要买下整个汽车圈,“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国家不可能把太多资源全放进宝能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李峰出身奇瑞是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弊端,太熟悉奇瑞的李峰难免带领奇瑞又走上过去的老路子,而断臂求生的奇瑞眼下最需要的恰恰是创新、变革和重生。

罗磊判断,奇瑞会选择整车企业、新能源车企或者零部件企业等汽车相关企业作为投资人,这样更利于未来奇瑞协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而不论最终是谁接手了奇瑞,奇瑞品牌凭借多年的坚守和较有影响力的品牌知名度,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

并非奇瑞的悲哀,而是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然

不难看出的是,从昨天下午奇瑞职工大会透露出增资扩股、转让控制权的信号后,业界和媒体一片哀悼,用得最多的字眼是:奇瑞卖了、待价而沽、积重难返、中国版诺基亚、自我拯救的唯一希望。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的确,此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一个细节,颇为耐人寻味,即“职工代表全票通过该项决议”。“全票通过”四个大字,道出了奇瑞员工浓浓的失望,和对企业现状的“变革”的深切渴望,令眼下的奇瑞非常尴尬。

在穆海龙看来,不久前的进口汽车关税下降,虽不能立竿见影地就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但已经释放了一个足够明显的信号: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自主品牌汽车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从近期频频出现汽车企业并购重组消息就可以看出,像奇瑞这样“被收购”是国企改革力度增强的表现,更是自主汽车品牌抱团取暖,抵御外部竞争的作战方式,未来类似的并购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而罗磊则认为,奇瑞被收购并不稀奇,这是一种必然。其实汽车行业的整合一直在进行,只是还没有最终整合到位。国内车企还是太多太分散,通过市场调节去主动和被动整合,慢慢形成几个主力的产品和品牌,将利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无论奇瑞被谁接手,它的自主属性都没有改变,改制能引来可供发展的资金,又能重新激发企业活力,实际上对奇瑞来说,是一件好事儿。”罗磊说道。

文:郝文丽 编辑:吕彩霞

责任编辑:何书睿
中国汽车 汽车产业 汽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

德总理率商业天团来华,“没中国不行”

“伏特台风”真相:美方和微软以黑客栽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