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哥哥:台湾"立法院",打进搞笑诺贝尔奖,战斗力已获国际认证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21 07:25

滨哥哥

滨哥哥作者

一个写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观察者,知乎ID:不爱鸡汤的滨哥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滨哥哥】

最近台湾“立法院”有点热闹,继13日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名“立委”对打之后,14日,台湾"立法院"的“功夫片”升级为“群殴”。

两党“立委”摔椅子、扔水球、撒假钞、扯衣领,"立法院"俨然成了格斗场。在一场闹剧之后,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凭人数优势强行表决通过前瞻基础建设第一期预算案。对此,国民党籍“立委”称将杯葛到底,威胁未来“立法院”将永无宁日。

可以说,台湾"立法院"里的打架斗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无非是为了瘫痪议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台湾在1995年曾因"立法院"斗殴(因证明“政治人物拳打脚踢比向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能获得更多利益”)而得下“搞笑诺贝尔和平奖”【注】,可以说台湾“立法院”已经经过国际认证,战斗力杠杠的。

“立法院”打架的开始

"议会暴力",其实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台湾的"议会暴力"通常称为“立委”斗殴、“立委”群殴、“立院”全武行,"立法委员"们集体打架。而这段历史一般以1988年当时的民进党人朱高正跳上主席台殴打"立法院长"刘阔才为始,正式拉开了台湾“议会”暴力的序幕。

增额“立委”时代,国民党的资深老“立委”还占据“国会”绝对多数,会议成为橡皮图章,国民党可以凭借规则通过各种法案,而人数吃亏的民进党“立委”为了扭转劣势,开始使用了“议会”暴力。

从这之后,“立院全武行”似乎就成为了台湾“国会”殿堂永不下档的重要戏码。

倘若我们打开台湾"立法院"的打架历史就可以知道,前几天的推挤打水球只能算是小儿科,在那不打不成会的年代,挥拳动手、单挑、打群架、男打女、女打女、女打男、动手加大锁,用椅子打,用计时器砸,经典画面、铁血战役一幕接一幕,打到岛内有口碑,国际有名声。

"立法院"里的暴力事件与转变

90年代,台湾“立法院”打架事件不仅暴力,而且引发的冲突也很大。

1993年5月5日,国民党“立委”林明义又被民进党苏焕智"问候娘",一气之下就拿着黑金刚朝苏头上直接砸下去;另一头的“国防委员会”,陈水扁一句养荣民等于"养猪",立即引来眷村二代的韩国瑜翻桌,在阿扁质询完准备回座时,冷不防地就朝阿扁挥出一巴掌,这一巴掌让阿扁送医住了三天。

1993年6月23日,"立法院"预算、国防、内政、经济“委员”联席会表决民进党“立委”翁金珠等人所提“核四预算再冻结案”时(没错,核四就是闹了这么多年),抗争民众冲进会场与国民党“立委”互殴,朝野“立委”也因为抢夺选票大打出手,民进党“立委”黄昭辉更在拉扯冲突中倒地,头部猛烈撞击发言台基座金属尖角,当场头破血流,紧急送医。

1993年6月23日,"立法院"表决民进党“立委”翁金珠等人所提“核四预算再冻结案”时,爆发流血冲突

事隔两天,反核、拥核民众进一步在"立法院"外,上演一场前所未见的群众斗殴流血衝突。反核民众用预藏木棍、石块、旗杆攻击警方,支持国民党“立委”和声援民进党“立委”的人马更在"立法院"外械斗开战,棍棒、玻璃、石块、鲜血齐飞。这场反核浴血经典战役,预示接下来的核四预算,在“立法院”是战火永不止,争议永难平息。

1999年6月15日,台湾“立法院”一整天议事气氛火爆,从下午到晚间,暴力打人事件频传,晚间甚至演出集体暴力场面。无党籍“立委”罗福助因为不满民进党阻扰议事,与民进党“立委”冲突扭打,一时间罗福助儿子等数人都加入战局,现场打成一团,朝野“立委”多人挂彩。这场暴力打人过程达10余分钟。

1999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著名节目《60分钟》播放了台湾"立法院"、国民大会以及台北市“议会”“动手不动口”的种种火爆与流血场面。播报记者在摇头之余,以“最粗暴的国会”来形容台湾的“议会”。

“打得用力一点,我的民调才会高”

进入21世纪后,“议会”与民众都温和了许多,暴力流血事件虽时而发生,但是也相对轻微了许多。时代不同了,过去老“立委”在“立院”当道,不成比例的“国会”结构早也有了改变,透过民主程序,反对党在“国会”也拥有较高比例的席次,然而“议会”打架还是打个不停。“议会”的暴力问政也逐渐变味,多了更多的为了作秀而秀的形式在里面。

反对党们为了反对而反对,拼命阻止执政党的法案通过,进行“议会”杯葛,甚至为了搏出位上演各种无厘头的行为表演。有一些“立委”还会穿着有自己名字的衣服,方便记者媒体拍摄。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因素,“立委”们平时问案、审议的情形并不能直接为公众所知,“立法院”所出的公文、简报通常也会让人觉得枯燥繁琐看不下去。所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了解“立委”们的表现就主要靠媒体了。

在摄像机面前,“立委”如果使出浑身解数,不管是投掷物品、近身扭打还是大声吼叫等等,都可以让选民看到自己在为所支持或反对的法案而努力。尤其对于“立法院”席次占少数的政党或阵营(比如民进党、台联党所组成的绿营)来说,如果直接投票则一定会失败,所以通常会用霸占主席台、损坏话筒、通过发言拖延时间、扭打等方式来阻碍法案表决程序的正常进行,时常迫使会议进程暂停甚至中止,以阻止法案顺利通过,企图借此让自己的支持者感受到他们的努力与敬业。而媒体出于收视率的考虑,面对重大议案以及“立委”冲突的场面,自然也不会错过。

国民党“立委”江连福说,“在我背后,很多民进党的‘委员’竟然讲打用力一点,打用力一点,打严重一点,我的民调才会高。”

民进党“立委”蔡启芳坦言,“那是我讲的啊!那个党员票如果投得差一点的,要赶快冲前面,打死也没关系,民调自然就提升了。”

而在本次的前瞻计划第一期预算案中,我们看到国民党“立委”徐淑华大力掌掴了民进党的“立委”邱议莹,那个画面经过媒体放大,顺利占据各大新闻媒体头条。蓝营国民党一扫往日低落的颓败气息,在节目中都自信满满。民间也封许淑华为"神力女超人"(神奇女侠的台式翻译名称)。

为什么"立法院"打架没事

为了让“议员”们能够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避免让“议会”被少数人所控制,同时为了避免“执政者”利用司法来铲除异己,台湾的制度设计了“议员”们具有言论免责权与刑事豁免权。

言论免责权就是他所有的发言都不能被作为起诉的证据,让“议员”达到监督政府的作用。有点像以前言官的作用。

刑事豁免权则是只要“议员”在任内,所有的刑事案件不能在“议员”身上执行,除非"立法院"同意或是要由最高法院宣布褫夺公权,否则“立委”的刑事案件一般来说都会等到卸任,法院才会开始处理。

因此在"立法院"里,“议员”在议事过程所引发之打斗行为或肢体冲突,若未达社会观念上的伤害意图或暴力行为,都会被视为行使职权过程一整体相关的行为,而属免责范围。

然而,若是执行的人的法制/民主素养不够,执行的意志不坚定,再好的制度设计都会变了样:很多“立委”们以一种“为民请命”、“为党请命”的政治姿态,在对敌对党派进行反对,从而引发"立法院"里的暴力行为。为了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他们通常会高喊over my dead body来表现一种大公无私,一切为了台湾人民利益的形象,实际是为了所在党和自身的选票。比如,最近的前瞻计划第一期预算案中国民党的表现。而这句话,以前是民进党在用的。

“议会”暴力暴露的是制度执行的问题

动机的正当性不能掩盖行为的不正当,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即台湾制度设计的动机是十分正向与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不代表在具体的执行上,它就是正确的。俗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嘛。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梁文韬将台湾现在的“议会”暴力现象称之为"集权式完全执政"。当今的民进党不仅获得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职位,同时在“国会”上也是超过了一半以上的席位,这意味着民进党可以强势通过他们想要通过的法案。而占据少数的反对党国民党就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激烈对抗。

而这,正是在重蹈2008年马英九执政时,同样的“国会”过半,民进党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抗的覆辙。毕竟1988年台湾的"议会暴力"正是因此而开始的。这种由上而下的集权式完全执政,最后也让国民党丢了政权,现在的民进党开始在重蹈以前国民党覆辙,认为有了“国会”多数一切可以为所欲为。

丢水球、撒面粉,“立委”们打得不亦乐乎

因此,蓝绿只是在不断重复轮回而已,国民党有服贸“半分忠”的问题,民进党同样也有前瞻初审“一分莹”的事情,太阳底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国外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议会暴力事件,然而作为发达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美等国,已经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杜绝议会暴力的措施并认真执行。因而这些年来,基本很少听到英美等国家发生议会暴力事件。

英国议会早期也打架,因为怕有人激动起来把椅子拿起来砸,所以是一整排钉死在地板上。

法国议员如果妨碍他人表达意见或者投票、对于其他议员进行攻击的话,会被惩罚,并将被扣除3个月的议员津贴。

美国议会上,国会议员如果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走上议长席,将会被拘禁。美国还设立了“纠仪长”制度,增设专职人员负责维持立院议场秩序,导正国会暴力乱象。

台湾的“议会”同样也有设计防止议会暴力无法控制的措施:主席可以动用警察权来维持秩序。然而历任“立法院”院长几乎都从未使用,“立法院”院长不敢用警察权,导致“立院”乱成这样,等于设计的“约束”措施不使用,反而放任恶化”议会”。

台湾民主政治中政党之间主要表现为对抗而不是合作,所以只属于形式化的民主而非获得了民主的内核。民主被简化成了投票与多数决,在“议会”中的表现就是多数党施行"多数暴力"。处于弱势的党派为了阻止多数投票而采用了“议会”暴力,变成了“少数暴力”,而且是在三十年来不断重演、轮回。而透过讨论辩论,互相监督与论证,从而使决策既符合大多数利益又尊重少数意见,获得实质民主利益的方式,似乎变得愈发遥远。可以说,以当前国民两党的作为而言,只会使台湾失去民主深化的契机。

这就是为什么再良好的制度设计,执行的人的法制/民主素养不够,执行的意志不坚定,再完美都会变了样。因此,欢呼“某些立委”打得好,只不过是在怂恿其他的继续好好“给我上”,进入“打架加民调”的条件反射而已。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民众监督的精力花在监督“议会”使用警察权等制度设计机制维持秩序,让“议员”遵守“议员行为条例”,让两党杜绝多数与少数暴力,迈向成熟的实质而非形式民主。

不然的话,我们只会年复一年地看到台湾“议会”上演全武行,而民生经济却停滞甚至倒退。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学大师辜鸿铭高瞻远瞩的超人智慧。早在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就警示国人:西方的“民主”democracy不好好执行,就会变成demon(魔鬼)+crazy(疯狂)。一字之差,却道尽现实荒唐。

【注】在国际上,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布之前,都会先进行一个"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的颁奖。这个奖项的名称“Ig Nobel Prize”与“ignoble”(不光彩的)双关。而这个搞笑奖的内容很多都是让人无语甚至喷饭的荒谬内容:诸如发现人类的外表能引起鸵鸟的情欲;黑洞符合地狱所在地的一切技术条件;研究“五秒规则”:一个不能当真的说法,掉在地上的食物只要在五秒内拾起来就没被弄脏。而台湾在这一块也不是省油的灯,截止2017年就拿下6次“搞笑诺贝尔奖”,世界排名第18。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台湾政客 台湾民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