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厂申请将长津湖之战搬上银幕

来源:腾讯网等

2013-03-09 00:14

美国俘虏向志愿军“冰雕”敬礼 抗美援朝中最震撼人心的“长津湖之战”或将搬上银幕。

在7日的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编剧高满堂对粗制滥造的抗日剧充斥市场提出批评,他说,原本严肃的战争题材被硬塞入的武侠甚至玄幻元素肢解得支离破碎,让观众大倒胃口。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和导演冯小刚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会场上郑重表示,要把抗美援朝中最震撼人心的长津湖之战搬上银幕,向人们重现那段悲壮、凝重的历史。

八一厂正立项

编剧高满堂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的小组发言中,不留情面地批评了夸张无底线的各种抗日剧:“横店50多个剧组,48个在”打鬼子“。什么一掌打死一个连鬼子。有一个连长,一下子把日本鬼子劈了两半。大家看得都恶心了,都吐了。”

针对历史、战争题材正剧少、传奇多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随即在会场上郑重表示,八一厂已经向总政治部进行了汇报,力争把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一战搬上银幕,拍成一部具有震撼力的史诗片。

冯小刚有意拍抗美援朝影片

他说:“长津湖这一战,是我们抗美援朝决定胜利的一战,是中国人打败美国王牌军的一战。我们已拍了纪录片,非常精彩,一个连的战士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七天七夜,一半战士被打死了,一半战士被冻死了,人枪一体,眼睛都瞪着敌人进攻的方向。连美国俘虏都集体向这些“冰雕”敬礼。这样的片子拍出来我不相信不震撼。”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的一部分,1950年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咸镜北道长津湖附近被中国人民志愿军7个师包围后所展开的战役,由于严寒天气(零下40℃)和险峻的地形,6500多名美军士兵死亡。美国战史将这场战役称为“最艰苦的战役”,也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志愿军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中国军队对西方军队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战役性胜利。

西方史学界对长津湖之战十分重视,而中国在90年代以前关注较少,近年来随着与西方的交流这场战役在公众视线中才广为人知。西方是因为这场战役打的很困难,而且美军的表现相对而言也不那么糟糕。1953年就有电影以此为背景,片名是《上刺刀》。在中国方面,这场战役则因为九兵团的非战斗伤亡太大,加上没有取得大规模成建制歼灭美军的战绩,而不如第一次战役来的出名。

冯小刚来“请战” 要让年轻人知道战史

去年推出小说《长津湖》的作家王筠在谈及这场战役时表示,“我们尊重有信仰的人,敬爱英雄,鄙弃逃兵。我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从历史的角度,也从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它传递了信仰的伟大力量。”

黄宏认为,对于这段历史,应该向全世界展示我们自己的视角。“咱们的总长迟浩田参加过那一仗,后来到美国访问,美国海军司令来接待他时说:‘迟总长,我来接待你,因为我父亲就是长津湖战役的俘虏。’迟总长说,‘当时我们饿啊,如果每个人发两个土豆的话,你父亲就不是俘虏的问题了。’看了纪录片我眼泪就下来。连长说,‘把山头拿下来。’战士说,‘连长,给我每人发两个烤土豆,我就能拿下来。’”

同在会场的冯小刚委员立即主动请战:“像(抗美援朝)这样的电影,黄宏,我先跟你报名。我在《集结号》这里已经训练一把了,也想到过长津湖之战。确实值得拍,而且现在这些经过抗美援朝的人还有一些在,再晚拍,第一手的这些人就没了。”“拍这个片子特别有意义。”冯小刚认为,这是一场可歌可泣的战争,“要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我们有这样非常值得骄傲的战史。”

长津湖:中美双方士兵都不愿回忆的血战

在朝鲜战场上,作为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作,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双方士兵都不愿回忆的血战。在这场战役中,零下30多度的酷寒像鬼魅一样无处不在,志愿军士兵很多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被冻死在冰冷的雪地里。“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多年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回忆这些往事时,依然老泪纵横。

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骄横地判断,入朝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术上也仅仅是保护丰满水电站等有限目的,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试图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人数上处于劣势,装备与火力上就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9兵团入朝参战的时间表骤然提前。

志愿军第9兵团日夜兼程长津湖地区挺进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由20军 、26军和27军组成,共15万人,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3个军都超是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由于朝鲜战事紧急,这些南方子弟兵来不及整训和作好在高寒地区作战的物质心理准备,就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9兵团的这三个超编军悄悄渡过鸭绿江,随即仓促投入了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东线战场,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夜行晓宿,严密伪装,悄然进入战区。如此庞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集结,美国航空兵侦察部队竟一点也没有察觉。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中)在长津湖前线视察

战后,联合国军将9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在了解到志愿军某师竟然创造了连续18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而且是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满怀敬意地评价到:“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了,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两军分别以陆战1师两个团和第7师的31团级战斗队为主攻目标,后对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一个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这句话没有说错,他们确实是被隐没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地盯紧了。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师和陆战1师被九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

志愿军某部在长津湖战斗发起前举行宣誓

分割包围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作为“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美国陆战1师表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立刻用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每个团只有8、9门老式火箭筒,很难冲破坦克防卫圈。用于火力突击的大炮一门都没有,只有中小口径的迫击炮试图掩护步兵冲锋,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迫击炮的钢铁炮管都受不了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三分之二打出去的炮弹成了哑弹!炮兵们望着打出去的哑弹放声大哭。连迫击炮这种轻炮火力的掩护都得不到,步兵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了!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军的差距是无法想象的。对只有少量迫击炮的志愿军来说,手榴弹成了重武器,一个连一挺重机枪,一个排一挺轻机枪,一个班有一挺加拿大制冲锋枪,战士们的装备就是三八式、中正式这些枪。面对拥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军,9兵团唯一的优势只剩下人数和钢铁般的意志。

兵团所面对的敌人是美军的王牌军。陆战第1师建军160多年,陆军第7师也是王牌主力从武器装备上来看,这些都是号称武装到牙齿的、最现代化的部队。志愿军当时还使用解放战争时期用过的步枪,没有重型火炮,最大的炮大概就是九二步兵炮。可是美军的装备最差的也是冲锋枪、卡宾枪等步兵武器。

柳潭里地区是高山寒区,这个地区白天大概在零下35度左右,夜间能达到零下40度,冰天雪地,雪踏下去就到小腿肚这里。战斗中大批的志愿军战士在冲锋时突然倒地而死,即使是装备优良的美军士兵境况也不那么乐观,随军医生不得不把吗啡针剂塞在口中融化再使用。接战仅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即命令他们向南突围。在成群飞机掩护下,美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先聚集到下碣隅里,再往南逃。后来当记者问及为何要撤退时,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创造了一句名言:“撤退?见鬼去吧,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

1950年11月打响的长津湖战役,中美两军都面临极度严寒的考验,双方因冻伤造成的伤亡均超过了战斗伤亡。图为长津湖地区作战的美军陆战一师。

一名美国老兵被志愿军顽强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无法忘怀其中的一个惊人的场景,“在照明弹下,中国士兵一群一群地从树林里冲出来,他们在树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长时间,树林边有条小河,十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中国士兵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两条裤腿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

 

长津湖地区作战的美军陆战一师。

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

志愿军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历史悠久的美第7师第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惟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在战斗中,27军第80师第240团第5连冲锋时受到敌火压制,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最后全部冻死。长津湖战役中,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出现。美步兵第7师师属第57炮兵营营长卡罗曾顿斯中校评价,志愿军“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对这场战斗,我感觉是强烈的,因为我失去了很多的战友。我们伤亡惨重。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最后一次大反攻,但也不似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9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余部:追击美陆战1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中共军队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志愿军在长津湖战斗中击毁的联合国军汽车、装甲车现场

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美军先用炸药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20余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给养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

在古土里的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20军曾经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愿军意料,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美国强大的国力优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反应能力在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现。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在美军士兵的印象中,战役后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战役思考:“战略上态势上”的一次大胜利

 

战后,双方战史都对本方的作战行动大加褒扬。9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取得了胜利。志愿军总部向9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情况下,与敌苦战一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而美陆战1师也把长津湖作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英国人麦克斯·哈斯丁在其著作中认为,“(美)陆战队员的表现是英勇的。他们从长津湖成建制的退出来,基本上保留了他们所有的重型装备。”《时代》杂志称长津湖作战是“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志愿军在战场上俘虏的长津湖联合国军官兵

根据美国公布的资料,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关于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是此战出现了我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冻伤减员现象,冻伤3万余人,冻死4000余人,减员4万多人。部队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休整,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长津湖战役中的中美双方实力对比

责任编辑:梁福龙
两会大事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