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杭大运河申遗背后:审议顺序遭日本等国加塞

来源:新华网

2014-06-22 21:35

正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宣布,中国独立申请的文化遗产项目“大运河”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

大会在听取了对“大运河”历史、作用以及现状等方面的陈述后,各成员国代表也阐述了各自的意见,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根据会议表决结果宣布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成功。

紧接着,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文化遗产世界名录申请报告也获得了大会批准。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代表团在庆贺申遗成功的同时,也不免感叹此前遭遇的一场波折。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大运河申遗背后:审议顺序遭日本等国加塞

新华国际驻多哈记者杨元勇介绍,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于本月15日开幕,“大运河”等项目本应于21日进入讨论议程,讨论结果也应于当天揭晓,他一早赶到现场,唯恐错过了讨论细节和最后结果的公布。

然而,21日却发生了多次意外,先是日本当天上午插队,中国申遗项目上午获得审议无望,然后是下午又杀出墨西哥、德国、韩国、缅甸四国,纷纷被安排到了中国前面。

听闻变故,中国代表团立即向大会相关方面反映情况。哈萨克斯坦代表更是跳出来,直接向墨西哥等国提出抗议:“加塞儿”的做法有违公平!而对方却称,此安排已成既定事实,少数应服从多数。中哈据理力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结果。

6月22日,船只行驶在大运河江苏无锡城区段。当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匆匆流过,按既定程序早该审议完成的“大运河”项目能否在21日进入程序都成了问题,但在一切悬而未决之前,杨元勇不愿离开会场——下一分钟有可能就轮到中国。

然而,杨元勇饿着肚子等到21日的项目审议结束后,方得知中国申报项目被排在了22日上午的第三位。

世界遗产大会允许“加塞儿”?这不禁让人感到荒唐。杨元勇能想到的原因,也就是中国还不是遗产大会成员国,也许较之会员国优先级别低一些。

根据大会提供的资料,成员国向本届大会提交或联合提交了40项关于加入自然或文化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其中包括9项自然遗产申请、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9项文化遗产申请。

游客在甘肃锁阳城遗址内参观(2013年7月22日摄)。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瓜州县锁阳城镇,始建于汉代,是集古遗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和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唐、西夏古城之一。

中国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运河、丝绸之路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终点标志——拱宸桥(6月21日摄)。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2010年9月21日摄)。苏巴什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18公里处,曾经是古龟兹国著名的雀离大寺,这里曾盛行的佛法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时期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

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西安兴教寺(1980年12月11日发)。兴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东南的少陵原畔,始建于唐总章年间,因唐肃宗题额“兴教”而得名。寺内有唐高僧玄奘(602-664)墓塔,高5层,作正方形,底层有玄奘塑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中国和中亚各国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责任编辑:梁福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