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引鲁迅名言:文艺批评家要“剜烂苹果”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4-10-17 15:41

15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文联于16日召开座谈会学习讲话精神,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回忆了习近平会上讲话,特别提起习近平引鲁迅的话来对文艺批评提出要求——文艺批评家要“剜烂苹果”。

据中青在线报道,赵实感到,文化界一股“加强批评”的新风正呼之欲出;用总书记的话说,“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够是表扬甚至是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

长期以来,文化界鲜见真正犀利的、有分量的批评。赵实坦言,总书记的一席话让文艺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批评”二字;总书记认为,“文艺批评褒贬针砭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的健康发展”。

赵实笑着回忆起,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打了一个生动比方——“文艺批评家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做到‘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儿。”

据观察者网编辑查询,“剜烂苹果”一说出自鲁迅杂文集《准风月谈》中的《关于翻译(下)》 ,面对当时中国翻译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鲁迅提出“希望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遇到有烂疤的苹果,不要一下子抛掉,而是发现“这几处没有烂,还可以吃得”,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真正明白译品的好坏,减少损失。

“剜烂苹果”引发了文艺家们的共鸣,“一团和气”并非文化界的应有生态。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纷纷发言,专家们认为,“真理越辩越明”,艺术批评与创作之间本应形成良性循环。

在赵实看来,习总书记就如何“把好文艺批评方向盘”给出了“操作指南”——作家艺术家要勇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文艺批评家要在艺术作品质量和水平上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关于文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赵实感到,习总书记所谈的一些问题可谓“振聋发聩”。总书记对文艺家代表指出,我国社会正处于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点没有善恶,是非没有底线,什么违法党纪国法的事都敢干,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讲美丑,浑浑噩噩、穷奢极欲、良莠不分,笑贫不笑娼,这样的社会,人们的精神会沦落到什么程度?

“习总书记严肃提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现在社会出现的种种病根都在这里,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行。”赵实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怎样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赵实对总书记充满文学色彩的感性回答印象深刻:“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据悉,出席此次座谈会的还有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各艺术门类艺术家代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姜昆、李维康、尚长荣、王文澜、周涛、徐沛东等150人出席座谈会。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数条重要讲话。习近平还在座谈会上谈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指出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习近平:文艺批评家要“剜烂苹果”

责任编辑:隆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华‘去风险化’,在德国引发了出人意料的现象”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