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受人民论坛专访:文艺不要沦为市场的奴隶,也不要成为市场的敌人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15-04-02 14:23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发表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讲话,讲话在多方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将文艺工作上升到时代和国家的高度。这是继中共革命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一次非惯例文艺座谈会,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引起了各方关注。

3月30日,人民论坛网发表对郭敬明的专访,对于文艺与市场的关系,郭敬明表示,文艺不要沦为市场的奴隶,也不要成为市场的敌人。

党媒专访郭敬明的情况比较罕见。郭敬明此前曾回应人民日报《不能无条件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等批评,表示人民日报褒贬皆有之,电影不受其影响。郭敬明指出,人民日报共写了五篇报导讨论《小时代》,三篇鼓励、两篇批评,“大家都爱看批评,这都会被放大。”

以下为访谈全文:

郭敬明接受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记者专访

郭敬明在“1.23”人民论坛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积极发言

文艺创作者应该创作既能够扎根于广大群众的作品,同时又能够取得广泛的影响力

人民论坛: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您认为文艺创作和市场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郭敬明:任何一个时期,只要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定是受到大众的欢迎。包括我们从小到大看的图书、看的电影,其实都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比如我小时候看到的经典著作《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都有很大的销量。

眼下最大的误区是,置身在市场中的文艺创作一味地追求市场效应,就放弃了很多在人文精神上的追求,放弃了在艺术作品上本该有的坚持。特别是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后,会涌现出特别多这样的作品。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清楚了文艺创作的大方向。

每一个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一定是它代表着人类的真善美,它拥有着普世的价值。这种作品不管放在今天的年代,还是以前的年代,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再回头看以前的经典著作,大家都不会觉得那是那个年代的事情,依然还是会被它燃气很多美好的向往,依然会被它激励。

人民论坛: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文艺才不会拜倒在市场的“石榴裙”下?

郭敬明:我觉得不要把单纯地把市场和文艺作品割裂开来。现在也有很多作品确实非常曲高和寡,完全脱离了群众,其实也不是真正地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的。一个作品能够被大众喜欢,一定是激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激化很多人的感受,让他们从作品里面感受这样的生活,从生活里面去体会到很多力量、汲取了很多力量。我觉得两者的结合才能算是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作品。这让我们文艺创作者开始反思,我们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反映了当下老百姓的心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我们还应反思,文艺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在作品中加入低俗暴力的成为,为了刺激而刺激。单纯的票房、销量、点击率不能是衡量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说到底,我们文艺创作者应该创作既能够扎根于广大群众的作品,同时又能够取得广泛的影响力。其实,市场表现不是绝对的坏事,比如,一个优秀的作品,它有很多人喜欢,但是它并没有沦为市场的奴隶,而是引领了整个市场,带领整个文艺创作的标杆,这才是真正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而沉淀下来的作品。

能够激发人类共同情感元素的文艺作品可引领市场

人民论坛:正如您说所说的,好的艺术作品不但不会沦为市场的奴隶,还会成为引领市场的标杆。您觉得,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可以引领市场?

郭敬明:它应该是对每一个人都带来一种启发,整个作品的基调要有普世的价值观,我觉得普世的价值观归根结底就是真善美。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个民族,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历史时代都应该有的一些情感。比如说,勇气、力量、爱情、亲情等,这是整个人类都共享的情感元素,这在所有经典著作中都是反复被书写、反复被探讨的。这些元素是最能够经得住任何地域、任何背景、任何历史时期的考验,都能够让最多范围内的人一起来欣赏。如果专属地去描写某一个群体、某一个人的生活,可能这种作品能激起的受众会相对窄一些。

艺术家的“狂”是他们所独有的个性;艺术家的“自得其乐”是他们的创作态度

人民论坛: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您觉得文艺工作者的“狂”是否会成为文化传播的障碍?艺术家的“自得其乐”是否会有自我催眠之嫌?

郭敬明:艺术家的“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疯狂,这种“狂”则是艺术家所独有的个性,每个人的创作风格都不一样。100个小说家写出的小说是100个不同的风格。也正是因为这样,文化市场才会繁荣,文艺创作才会为大众所接受。就像我们走进书店,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书可以挑选,你喜欢看小说,我喜欢看散文,他喜欢看古典诗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这样才会更多元。如果你走进书店,全都是同一种书,这个书店就成为一种人专有的图书馆了,其他99种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作品。这并不冲突,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而“自得其乐”则是艺术家一定要有的创作态度,如果是为别人创作而撇开自己的想法,就成为一种任务了,而不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家肯定最想表达的是他们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东西,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要重视内容,还要兼顾形式

人民论坛:您在会议当中提到另外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80后、90后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时代下去弘扬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您是否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郭敬明:我觉得可以用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者当下主流的方式去让更多人感兴趣。比如说,《西游记》为什么会那么久一直传承下来,每一代人都了解,就是因为它不断能有电视剧、不断地有电影、不断地有舞台剧,有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我们可以用新的表现形式让其他的经典为很多人所关注,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或者古典的文化不能固步自封、不能一成不变。因为整个世界是在发生变化的,如果停留在一边,只能离大家越来越远。我们要传承的是它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它外在的固有表现形式。我们要传承的是中华文化的礼仪、气度,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魂魄,但是这些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形式,它是有很多种表现力的。所以,应该更多地唤醒古典艺术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结合,这是最为重要的。

责任编辑:宙斯
文艺 郭敬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