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非遗保护专家:正参与中餐申遗

来源:中新网等

2015-06-18 10:14

中餐申遗一仗,可谓屡败屡战,越战越勇!据中新网报道,“我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正在参与中餐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的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专家、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全权副主席陈平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已定居德国16年的陈平表示,中餐对中国人而言,不仅是餐饮还是乡愁,是精神慰藉与寄托,怀念故乡时,便会想念中餐,是大多数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改变的口味和记忆。

陈平强调,中餐的精华在于它精湛的制作技艺、科学的配料、营养价值的体现,这是中国人在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民众的智慧的结晶。中餐的器具、色彩、用料都十分讲究,特别是食材,“就像说到意大利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面食和奶酪,说到韩国就会想起泡菜,说到德国就会想到啤酒一样,餐饮代表了一国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甚至哲学”。

截至201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到47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居世界首位。相对“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更倾向于不落文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数百上千年的“技艺”、仪式、表演、习俗等。

申遗的目的是什么?陈平告诉记者,“申遗”不仅仅是申报,而是“生产性保护”。这位非遗保护专家认为,“活着的传承”是最理想的传承,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

“例如日本,对‘非遗’的保护就是活化的,保护主体是人,政府出资让人来传承‘非遗’,出资让徒弟来学徒,这样‘非遗’便能动态地传承下去。中国对于传承人也有奖励和经费支持,但不足以支持一个非遗项目的正常运转和传习,还是需要教会传承人自我建设和发展,同时加强对于传承人的培训”,陈平说,“非遗”应该科学地保护,尊重手工艺人的同时,应尽快用现代数据库形式记录、整理,并与全人类共享祖先智慧。(记者 许婧)

【新闻背景】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0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1年通过的:昆曲;

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

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

2011年通过的:皮影戏;

2013年通过的:珠算。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列入的: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责任编辑:冯雪
中餐 舌尖上的中国 申遗 非物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未收到威胁报告,核设施安全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