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 黄百鸣谈香港回归20年:平稳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6-22 11:43

【文/观察者网 徐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大量的香港电影在演绎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题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比如比如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半生缘》、《上海假期》,又比如关锦鹏的《长恨歌》、《阮玲玉》等等等等……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图片来自豆瓣)

而其中,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更是将香港导演的上海情结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电影里,片中女子无时不着的摇曳生姿的旗袍、西餐厅里的刀叉和千岛酱、黑胶唱片里周璇唱着的那首《花样的年华》以及场景里无处不氤氲的“小资情调”......无不体现出独特的上海风味。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图片来自豆瓣

为什么近年来老上海频频出现在香港电影中?香港电影和上海电影是否有什么特别渊源?

昨天(6月21日)下午,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正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香港导演兼制片人黄百鸣、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香港导演唐季礼、香港导演许鞍华亮相论坛,来自上海和香港的电影人借此回顾了沪港两地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并呼吁集中华语电影力量,共同努力将中国电影“带出去”。

谈及香港回归这20年,黄百鸣用一个词概括:平稳。

回眸上海电影和香港电影发展史,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上海和香港,是中国最早出现电影的城市,也是中国被最早摄入电影的城市。上海和香港可谓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中国电影史上是颇为相似的姊妹城市。

作为中国电影的两大重要地标,上海与香港在电影领域的合作交流长达一个世纪,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注入力量。

谈及香港电影人心中的“上海情结”,出席论坛的三位香港导演分别聊起了自己与上海的渊源。

著名导演黄百鸣坦言,自己与上海特别有缘。

1997年香港回归前,黄百鸣的电影《我要活下去》就由上海院线发行。香港回归后,黄百鸣的许多电影都是在上海进行的拍摄。

黄百鸣激动地说,“跟上海合作,非常靠谱”。他表示,“上海对电影产业非常支持,我们拍戏觉得很舒服,好像是在家里拍戏一样。”

另外,黄百鸣还自曝自己是个上海女婿。

同样的,许鞍华导演也表示很喜欢上海,她也在上海拍了很多电影,比如前文提到的《倾城之恋》、《半生缘》、《上海假期》等。

许鞍华认为,沪港两地在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有其共通性,“我们那一代的中产阶级其实都是离不开上海的。我妈妈那一辈的人如果要去剪头发,一定是要找上海理发师的,觉得那样才酷。包括做旗袍,也一定是找上海师傅。所以说上海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上海人是尊重品味和生活细节的代表,我们从小就听老一辈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当谈到如何能将香港电影既能保持“原汁原味”,又能在这基础上迎合内地观众口味,许鞍华表示,人的情感是可以“快递”的,不分地域。

而香港导演唐季礼则提出:“对于当下的主流观众来说,大家生活节奏都很快,工作也很忙,电影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让观众走进院线。作为香港电影来说,要考虑到文化、语言的因素,如何分析、创新,不断找寻市场需求拍出观众想看的电影,让电影‘走出去’才最重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徐喆
香港 香港电影 国产电影 中国电影 上海国际电影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