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个人奖金全投研发 中国科研人员生存状态大调查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05 17:42

【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奖励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的陈学伟研究团队1350万的新闻,将中国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推到了观网读者的眼前。

川农奖励的1350万中,50万元是给团队的奖金,其余1300万中,50万元是一次性资助的科研经费,1250万元是分5年资助的科研经费。

对于中国科研人员而言,这笔钱是多还是少?奖金和科研经费的比例是否合理?

有同学就拿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些问题。

小编做我男朋友吗解读
我也同意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因为我也是……但是对大多数学科五十万已经足够了……像化学生物,已经可以置备一台比较先进的仪器了,像我从事的工科,已经可以买一台不错的国产加工设备了,更别提社科了,够买很多纸和猴子了……大多数工科学校的年人均科研经费在五十到九十万左右,北航100w。所以这个奖励已经足够了可以适当提高,我不介意你们多奖个100w我好多买点仪器设备……
75年兔子解读
其实我个人认为给个人的钱无所谓,真正热切地想要完成更高目标的研发人员,更在乎的还是获取更多的项目资源,这才是真正紧缺、永远不够用的东西。

我单位和个人收到的全部奖金(总计不到200万),全部投入新型产品研发了。
我们刚刚完成了国内第一台气井专用带压作业装置,并完成了现场试验验收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将国内带压作业装备和作业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虽然我个人愿意为此付出更多时间、精力以及不要收入,但这个目标仍需要更多得力的人员和大量的资金才能完成。

个人观点:更多优质人力、资金、装备等项目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真的那么在乎个人得失,恐怕也不愿全身心的投入研发之中。


虽然以上的两位同学能够不计个人得失,愿意将奖金投入科研项目,但是科研人员也是要生活的,他们的待遇究竟是怎样呢?

fromiccas解读

我就在魔都西南某高校任教,说实话北大清华比不上,但比起其他高校应该不差。不知这好一点是啥概念……
另外我老板是院士,我有杰青师兄8个,还有4个优青师弟,4个青年千人师弟,2个青年千人师侄,他们的待遇算是高校和研究所里面好的了吧,除了老板享受过学校分的50平方米小房子之外,其他人房子都是自己买的。这也就是青千,优青还给点安家费,普通新教师就别想了。老板出门也没有什么公车,师兄有空开车送,没空自己打车……
此外,如果没有青千,优青这些头衔,一般的青年教师那点工资可以说过得很悲惨了。而且晋升通道基本都被堵死了,能让我们坚持下去的,无非就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罢了。我晋升副高用了27篇SCI论文,一个青年基金,一个面上基金,还有一些教育部的乱七八糟的小基金。另外不要以为我能沾老板什么光,我毕业后的研究方向跟老板和师兄们是跨学科的差别。

注:杰青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青指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千人指青年千人计划。

工资收入差距大

20世纪90年代之后,高校和科研机构经历了市场化改革,工作人员的单位收入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基本工资,主要由政府财政承担;二是绩效工资,主要由高校自行负担。这样就造成了不同的单位、院系内部以及不同职称之间差距较大。

比如,2014年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和华东师范大学针对青年社科工作者的抽样调查显示,从不同单位来看,“985”高校46.5%的受访者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211”高校的这一比例为43.3%,地方院校为24.2%,党校和社科院分别为45.1%和73.0%。

从不同学科来看,人文类学科有45.4%的受访者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社科类的比例为42.3%,经济管理类为22.0%。学科的市场化、社会化越强,收入越高,反之则越低。

从不同职称来看,教授(正高)中年收入低于8万元的占9.1%,副教授(副高)的为28.6%,讲师(中级职称)的为53.9%。讲师收入主要集中在年薪6-8万之间,副教授则是在10-12万之间,而教授则处在12-18万之间,也就是说副教授的收入是讲师的1.5倍,教授则是讲师的2倍。

工作压力少不了

工资是一方面,这还要结合工作压力来考虑。那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如何呢?

在知乎上关于科研人员一周生活是怎样的提问里,获得多网友赞同的回答是这个。

小编只能表示安慰。

毕竟围观群众们对于科研的看法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却是......

图片来源:网络

科研工作者表示,

科研道路如此坎坷,自然工作时间也少不了。

根据2016年科研类新媒体知识分子、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圈、科学松鼠会等发起的针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调查显示,12.84%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多于40小时,刚刚符合《劳动法》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而多达58.39%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其工作强度堪比农民工

经费缺乏最烦心

工作压力大是常态,那科研人员就只要忙工作就可以了吗?

好像也不行。

根据2016年的调查,仅有10.41%的受访者表示经费充裕,可以开展一些费用高的实验;超过30%的受访者经费缺乏,研究受到严重影响;57.32%则表示可以维持研究的正常运转,但不能进行费用高的实验。

越好的高校拥有更多经费,“985”高校科研人员表示经费缺乏研究受到严重影响的比例最低,其次是科研院所和“211”高校,大专、成人、民办院校则最高。

职称越高,经费也越充裕。16.5%的教授或研究员经费充裕,可以开展一些费用高的实验,助教则为7.2%。不过,也有17.4%的教授或研究员表示经费缺乏,研究受到严重影响。讲师、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员则有将近四成表示经费缺乏研究受到严重影响。

据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科研人员最大的压力还是“跑项目”。

不过这一情况是在改善的。

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透露,2015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169.9亿元,比上年增加1154.3亿元,增长8.9%;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人均经费支出为37.7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中国2015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美国的75%。而2000年,这个数字是12%。所以他们预计,到2022年,中国科研投入将超过美国

虽然,中国科研经费仍然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但是这毕竟还是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只能先一步步来了。

中国科研在进步

压力大,拿得少似乎成了中国科研圈的生存常态,但是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据2015年12月出版的《自然》增刊“2015中国自然指数”显示,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37%,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下降了4%。目前,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贡献,如何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合理的工资待遇及合适的工作环境来发挥所长,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要上观网”往期回顾

美国警察真的拿得少又素质差吗?

农村家庭仍然撑不过一场大病?读者给中国医保算了笔账

这位读者以为碰到送分题,结果是道送命题……

辽宁舰官兵访港拒绝“西式休闲”,但美军是否真的军纪散漫?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雅琦
科研 经费 四川农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