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为什么中国不再需要“老白男”的智慧?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05 11:00

【编译/观察者网郭涵】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标题为《为什么中国不再需要“老白男”的智慧》。英国籍作者尼古拉斯·格罗夫曼在文中表示,“老年白人男性”曾经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掌握着普世话语权,被视作“高大上”的象征。可很多“老白男”受困于历史与意识形态偏见,终日鼓吹“中国崩溃”而不得,导致如今在中国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格罗夫曼首先分享了一个他2004年游览长城时的小故事。一位留着络腮胡、戴着牛仔帽的美国老年白人男子(old white guys,OWG)正对他的孩子们介绍深圳的一栋“世界最高大楼”。这名“老白男”说美国承包商要求使用特定的钢筋水泥搭建地基,可建筑方并未采纳。

他认为这栋所谓的“天梯”迟早会垮,而到最后一定是外国承包商承担责任。“全中国都像这栋大楼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迟早会垮”,云云。

格罗夫曼对此嗤之以鼻。不过,他同意这些“老白男”光凭鼓吹“中国崩溃论”就能混的风生水起,因为在中国人们不听其他“老白男”的不同意见。如果这预言来年没兑现怎么办?答案就跟千禧年主义的末日论者一样,“再等一年,中国一定崩溃”。

格罗夫曼在网上快速查找了一番关于中国负面评论的文章,四篇点击最高的文章映入眼帘:

查尔斯·休·史密斯(Charles Hugh Smith):中国正走向崩溃的十二个理由。

迈克尔·博斯金(Michael Boskin):中国经济不景气远不止股市那么简单

帕诺斯·穆尔杜库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为什么中国正面临一场更大规模的希腊式危机?

斯蒂芬·乔斯科(Stephen Joske):中国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与国防安全的联系

这四位作者都是“老白男”。

格罗夫曼认为很多“中国崩溃论”的作者与拥趸都是“老白男” 来源:Pinterest

格罗夫曼再搜索了关于中国积极评论的文章。这次,四篇点击最高的文章中有三位作者都是(白人)年轻人,只有一位是“老白男”。虽然不够科学,但足够证实他的观点:老白男彬彬有礼、博闻强识,但脑子里太多历史的陈谷烂麻,被往事左右了观点。

格罗夫曼表示,不想给这样一个人群贴负面标签,虽然最近有特朗普这样的“另类”出现,大家日子都不太好过。他承认这群人过去五百年来还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不小的贡献。他们不像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如希特勒)那么“危险”,并在科学与艺术领域取得诸多成就。格罗夫曼表示,自己几年之后也将加入“老白男”的行列。

但在中国,“老白男”已经失宠了格罗夫曼回忆,1999年是他们如日中天的时候。彼时,但凡中国与外国开会都需要“老白男”镇场,而且最好是美国“老白男”。有了“老白男”就有必要请同声传译、摆国旗,哪怕是再平凡不过的场合,也变得“高大上”起来。

当然,“老白男”们也可能很认真地参会,并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可中方的代表除了看上去点头称是以外,完全不会认真听他讲的内容。然后他们握手,在镜头前展示一件镀金水阀、一幅马画、或者装在漂亮盒子里的贝果等等。最后,“老白男”会被豪华轿车送走,消失不见。

到2018年,这种好事再也没有了,“老白男”们的预言(中国会崩溃/中国会“民主化”/中国会一分为二)一样也没有兑现。除了一些在各自国内名声显赫的人,没有“老白男”能随随便便地作为“专家”上中国的电视节目了。

这些“和蔼的倔老头”接下来该怎么办?在格罗夫曼的设想中,他们依然会囔囔着“中国的应试教育永远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中国军队咄咄逼人因为没上过战场”、“中国金融市场一团糟因为都是裙带关系”之类的话,然而只是作为机器程序被陈列在会展中心这种地方(不是博物馆)。这些话题很对“老白男”和特定人群的胃口,他们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听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郭涵
白人 中国崩溃论 评论家 偏见 意识形态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南通回应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