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实验室里的中国博士们

来源:档案春秋

2018-12-18 08:17

档案春秋

档案春秋作者

全国唯一综合性档案文化月刊

20世纪初,在居里夫人的领导下,位于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很快成为当时世界放射化学的中心,也成为许多年轻科学家们心驰神往的圣地,其中不乏数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

在居里夫人及其大女儿伊莲娜·居里(被称为“小居里夫人”)的悉心指导下,居里实验室陆续培养出了四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博士。其中,两位是居里夫人的高足——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化学博士郑大章,另两位则师承伊莲娜·居里,他们分别是物理学博士钱三强、化学博士杨承宗。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奖后,他们寒冷漏雨、摇摇欲坠工棚的寒酸工作条件被曝光,法国政府颜面尽失,于是为皮埃尔·居里提供了一个巴黎大学物理学教授职位,让玛丽·居里(被称为“居里夫人”)担任实验室主任,并给他们配备两个助手。

居里夫妇与女儿

1906年4月,皮埃尔·居里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居里夫人继承了丈夫在巴黎大学的职位,成为法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为表纪念,实验室被命名为“居里实验室”,在居里夫人的领导下,很快成为当时世界放射化学的中心,许多国家派遣学生到实验室取经,外国学生数量往往超过本国学生。自然,当时正奋起直追西方科学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居里实验室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1898年,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施士元:居里夫人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首届毕业生、1908年出生于江苏崇明(今属上海)的施士元,考取留法公费来到了巴黎。他主动写信要求拜居里夫人为师,受到夫人接纳,施士元成为居里夫人第一个中国学生。此后四年,他在镭学研究所与居里夫人朝夕相处,深切地体会到首次见面时居里夫人所表现出的一个成就显赫而又饱经沧桑的科学家一贯的处世风格:冷静、简洁、平易近人又颇具实效。

1933年初夏,施士元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的第二天,居里夫人专门举行了酒会,庆祝施士元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不久,施士元就与几位同学一道,绕道西伯利亚回到了中国,长期任教于中央大学及其改制后的南京大学,将居里夫人的言传身教在中国广为传播,培养的学生中包括吴健雄和12名中科院院士。

1933年施士元在巴黎大学作博士论文答辩(右二为居里夫人)

郑大章:居里夫人为他连续申请延续奖学金

施士元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一位物理学博士,郑大章则是居里夫人指导的唯一中国化学博士。

安徽肥东人郑大章1904年出生于苏州,祖上是淮军将领郑国魁,官至天津镇总兵,曾随李鸿章在苏州与太平军作战,立有战功,苏州民众感念他而建有郑氏祠堂。父亲郑伯衡长期追随表亲王揖唐混迹于官场,曾任北京政府众议院总务科长。郑大章后随母北上与父团聚,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成绩优异,其父甚爱之:“此子读书,颇知用心,乃吾家千里驹也。”

郑大章的祖父郑国魁(左二)与淮军将领叶志超(左一)、吴育仁(左三)、潘万才(右一)的合影

经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郑大章立志“科学救国”。1920年中学一毕业就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入读巴黎大学,1924年获普通化学文凭,1926年获普通物理文凭,由此得理学硕士学位,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在此期间,曾与严济慈一同学习物理。

获硕士学位后,郑大章以选修生身份在巴黎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研习矿物分析一年,后任教里昂中法大学。1928年在《法国科学院导报》发表论文《氰的湿法制备》。1930年5月,获得中法大学协会奖学金,并被协会推荐到镭学研究所随居里夫人攻读博士学位。此后连续三年,居里夫人致函中法大学协会,为郑大章申请延续奖学金,直到1933年底。

郑大章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放射性化学研究,不断取得成果,1931-1932年在《法国科学院导报》上发表了三篇论文。1933年12月21日,郑大章博士论文答辩举行,委员除居里夫人和德比尔纳外,还有化学家于尔班(Georges Urbain,1872-1938),论文题目为《放射性矿物中镤铀比的稳定性研究》。答辩顺利通过,郑大章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遵照居里夫人意愿,一边在研究所供职,一边准备回国。

郑大章求学时居里夫人已步入晚年,此为居里夫人晚年摄于镭学研究所的少数几张照片之一

1934年2月,郑大章启程回国。抵达上海后,先回苏州家中,与阔别十多年的父母团聚。短期逗留后,复转北平,就任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镭学研究所在严济慈的操持下,由北平研究院与中法大学合作创设,严济慈兼任所长(他同时任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当时,研究所仅有严济慈、郑大章两人,没有一个“兵”,实验设备与参考文献也极端稀缺。

郑大章不畏艰难,开始了中国放射性化学的研究,并由此开启了中国放射性化学科学的大幕。他努力寻找既具有国际水平,又带有地方性的研究课题,曾致函居里夫人,恳请她给予指导和建议,并希望得到国际镭学研究前沿信息。


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参观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左起严济慈、翁文灝、郎之万等)

当年夏天,郑大章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与出生湖南的萧晚滨喜结良缘。萧也是留法学生,曾从郑习数学,因而认识并相互了解、倾慕。据说蒋介石对这位居里夫人的高足亦另眼相待,曾赠送贺礼。正当郑大章沉浸在新婚燕尔之际,7月4日,居里夫人去世。10日,消息传到北平。北平学术界召开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追悼会,哀悼这位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女性,郑大章详述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特别相关她晚年的记述,曾作为居里夫人自述的补充,收入1935年商务印书馆版《居礼传》。

杨承宗:战后到居里实验室求学的第一个中国人

1947年,杨承宗来到巴黎,钱三强带领他去见居里夫人的大女儿、被称为“小居里夫人”的伊莲娜·居里。杨承宗惊呆了,在口述中他谈到因为伊莲娜“那颀长的身材,清癯的面容,深邃的目光,加上一身深褐色裙服,就和照片上的老居里夫人一样”。杨承宗是战后到居里实验室求学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实验室走出的第四个中国博士。

1947年杨承宗在居里实验室大门前

1911年出生于江苏吴江的杨承宗,1922年赴上海求学,1932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在暨南大学等校辗转两年有余,偶然获得镭学研究所工作机遇。郑大章通过比利时驻中国使馆获得一些铀矿石,指导杨承宗从事钋放射性研究和用计数法直接测定铀镭系和铀锕系的放射性,成果先后发表在北平研究院院刊和法国《物理与镭学》等期刊上。为了在中国寻找铀矿,郑大章受捷克铀矿附近温泉富含氡元素的启发,曾广泛搜集国内温泉水,测定其氡含量。虽未能达到目的,但研究方向正确,这种寻找铀矿方法(称为“水法”)后来取得广泛成就。

伊莲娜·居里(右)在工作

当时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不息。1936年,镭学研究所搬迁到上海福开森路,由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陆学善暂时管理。此前,郑大章因心脏病已改聘为北平研究院兼任研究员。抗战爆发后,他的长辈、大汉奸王揖唐要他出任伪政府教育部长。郑大章不为所动,秘密与夫人离开北平,取道塘沽来到了上海。

到上海后,他指导杨承宗将实验室重新建设起来,并与杨承宗一道从事科研工作,从大量铀盐中分离出很强的β射线放射源,发现了β射线的散射现象。

郑大章身体最后实在不能支撑,只得回到苏州老家休养。杨承宗多次回家顺道去看望他。1941年8月14日,郑大章在穷困潦倒中病逝,年仅37岁。杨承宗到郑家祠堂拜祭,他回忆说:“我走进去庄重地行了个礼,悲痛万分,觉得头昏目眩。⋯⋯这位深得居里夫人赏识,有可能给中国原子能事业带来突破性发展的科学奇才,竟默默殒命于苏州的一个破旧祠堂。这真是国家的悲哀。”(《杨承宗口述自传》第28页)

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镭学研究所也受到了日本人的觊觎,并最终被抢夺。深受郑大章人格影响的陆学善、杨承宗以郑为榜样,不愿意与日本人合作,离开研究所,潜居苏州。抗战胜利后,才返回研究所。

伊莲娜·居里为杨承宗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举杯祝贺

1946年,杨承宗获得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资助,前往居里实验室随伊莲娜从事研究。二战期间,伊莲娜和她丈夫约里奥·居里都是法国抵抗组织成员,因此她很看重郑大章与杨承宗在抗战中的作为。就在第一次见面时,她对杨承宗说:“我们对郑先生,对中国人一向感觉很好。”同施士元一样,杨承宗也感受到居里实验室的国际性。

对杨承宗来说,他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实验室的自由精神,他一开始还不能适应,认为法国人没有规矩。后来他逐渐感受到这种“自由”,最重要的表现是对别人的尊重,包括师生之间、外国人与法国人之间,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当然在学术上也非常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听讲座,任何学术观点都可以讨论和发表。

在伊莲娜的指导下,杨承宗通过辛勤工作,加上国内随郑大章研习的基础,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取得了十多项成果,并先后在《法国化学会会刊》《物理化学学报》《法国科学院院报》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951年6月15日,杨承宗博士论文答辩,以伊莲娜为首的答辩委员会给予他“最优秀级”的评价。按照实验室的传统,下午在实验室举行一次庆祝聚会。伊莲娜发表了“为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的祝词,然后以做实验的平底烧杯作酒杯相互碰杯,向杨承宗表示祝贺。

获得博士学位后,杨承宗谢绝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续聘,积极准备回国,先用钱三强托人带给他的3000美元购买到仪器,并获得伊莲娜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

他启程前,时任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约里奥·居里与他进行了一次十分重要的谈话,他告诉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钱(三强)呀、你呀、钱的夫人(何泽慧)呀、汪(德昭)呀。”(《杨承宗口述自传》第69页)

杨承宗牢记居里先生的话,预备回国后向毛泽东报告。回国后,他告诉了钱三强,钱要他保密,不能向任何人说。他自然完成了钱三强的任务。

1988年11月,杨承宗与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在一起

1951年8月,杨承宗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放射化学实验基地,制成中国第一台质谱仪和第一个人工放射中子源,独立完成“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放射化学部分。1961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五所副所长,完成铀的选集、提取、纯化、转化以及超微量杂质分析、鉴定等科研任务,为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第一任系主任,1978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曾创办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合肥联合大学,为教育体制改革开拓新路。2011年5月在北京去世,享年百岁。

除施士元、郑大章、杨承宗而外,居里实验室为中国还培养了一位博士,那就是伊莲娜指导的物理学博士、闻名中外的钱三强,关于他的传奇,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值得指出的是,居里夫人与她的女儿伊莲娜,各为中国培养了一位物理学博士和一位化学博士,这不知是否仅仅是巧合。

责任编辑:柳叶刀
珍存档案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