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顶住唱衰压力 中国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

来源:新华网

2013-11-25 06:36

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21日在北京闭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2日英国《每日电讯报》题为《中欧将从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中广泛获益》的署名文章中说:“中国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出现稳中向好局面。”

在李克强看来,今年中国经济顶住了经济增长趋势下行的压力,最终呈现出复苏的情况。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也会进一步加快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不平衡等挑战和问题。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中欧领导人11月20日至21日在京举行第十六次会晤,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并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和中欧关系的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是中欧经贸发展的良好时机,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世界两大经济体对未来经贸发展蓝图的勾画,对发展基调的定音,令世界瞩目。

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致辞。

顶住“唱衰中国”压力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一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署名文章中提到,国际上不少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将“硬着陆”,唱衰中国的言论此起彼伏。

李克强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我们顶住压力,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综合施策。即便是在财政收入一度大幅放缓和年中出现所谓‘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异常飙升的情况下,我们也保持定力,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开闸放水’。”

文章还指出,“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措施。例如,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发挥市场潜力等。我们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着力调整结构改善供给、扩大内需。”

文章强调,通过上述努力,中国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出现稳中向好局面,经济增长保持在7.5%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3.5%以内的合理区间,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将超过1200万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际社会对中国下一阶段的内政外交政策极为关注,李克强总理的署名文章也向国际社会作出表态,中国有能力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顶住压力、保持定力。“无论是总理的此番表态,还是中国今年以来的表现,都有力地回击了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

据了解,当前,由于钢铁等重要工业品的生产指标有所回升,工业基础需求增强,同时,近期商品房新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等房地产指标出现了明显回升,加上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都能够形成巨大需求,从而直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所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形势将在四季度延续。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称,从景气状态看,当前的整体经济依然维持平稳,整体宏观数据不会出现较大落差。

释放众多利好

经济层面的企稳回升,归根结底还是政策层面众多利好的释放。

署名文章中提到,在世界瞩目下,上周落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些决定不仅将加快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不平衡等挑战和问题,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繁荣,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创造新的机遇,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日益壮大的中欧关系。

的确,在稳增长、保就业的压力下,政策层面的措施的出台意味着市场方面利好的释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确保未来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趋势。

胡伟认为,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到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批准设立,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再到总理肯定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在欧洲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一条对内深化改革,对外积极开放的主线十分清晰。“从世界格局来讲,中国与欧盟是世界多极化发展中重要的‘两极’,中欧开展互利互惠经贸合作,既符合中国和欧盟双方的利益,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未来的发展,需要双方以十足诚意和实际努力共同推进。”

《决定》已经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解读《决定》时表示,今后发改委将会在多方面进行释放改革利好,将重点放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投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和调整投资审批事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今后国家发改委会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体制、宏观调控、价格改革等方面的改革。

以下为李克强《中欧将从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中广泛获益》全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题为《中欧将从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中广泛获益》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本周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出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是“跳起来才能够着的果实”,但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去实现。这将为中国与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的经贸合作提供更多机遇。

中国始终并将继续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与欧洲开展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对中国和欧洲有利,也会为中欧关系发展带来更美好的前景,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再过几天,我将对欧洲进行年内第二次访问,在布加勒斯特同中东欧16国总理举行会晤,共商合作大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潜力巨大。我期待与上述国家的同事一道,为双方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应对这一共同挑战,既要继续同舟共济、相互帮助,又要立足把各自的事情办好。我高兴地看到,一些欧洲国家正在逐步走出衰退的阴影,欧盟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中国经济也拿到了一张好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一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不少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将“硬着陆”,唱衰中国的言论此起彼伏。我们顶住压力,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综合施策。即便是在财政收入一度大幅放缓和年中出现所谓“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异常飙升的情况下,我们也保持定力,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开闸放水”。

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措施。例如,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发挥市场潜力等。我们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着力调整结构改善供给、扩大内需。

通过上述努力,中国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出现稳中向好局面,经济增长保持在7.5%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3.5%以内的合理区间,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将超过1200万人。

我们这样做不仅是对中国自身,也是对整个世界负责任,因为这将为全球增长创造更多机遇,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在世界瞩目下,上周落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些决定不仅将加快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不平衡等挑战和问题,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繁荣,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创造新的机遇,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日益壮大的中欧关系。

中国实现现代化将为超过20亿人口的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开展互利共赢合作提供历史性契机。让我们抓住机遇,让中欧合作的成果惠及人民。

责任编辑:吕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