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资并购打响三大战役 中美德鼎足之势渐成

来源:澎湃新闻

2016-09-19 18:11

近两年,种子和农化行业里“巨头并购”频现。在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之后,全球农资行业将呈现中、美、德三足鼎立之势。

前述并购可概括为“三大战役”:前有美国陶氏化学(Dow)和美国杜邦(DuPont)两大公司合并,成为了仅次于德国巴斯夫(BASF)的第二大化工企业,后有中国化工(Chemchina)以430亿美元收购了种子巨头瑞士先正达(Syngenta),如今又有德国拜耳(Bayer)公司以660亿美元收购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

近日,银河证券的裘孝锋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称,如果上述三起巨头的并购能顺利完成,那么全球种业和农化的战略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该行业在全球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全球农资行业将形成中国、美国、德国三足鼎立之势。

农资领域巨头并购频发的主要原因:全球粮食价格下跌

上述报告称,全球种业和农化业务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发生战略并购,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农产品价格近几年持续低迷。裘孝锋在报告中称,大豆和玉米自从2012年9月份创出高点之后,一路下滑。大豆的价格从高位回落了40%以上,玉米从高位回落了60%以上,并且持续了三四年之久。玉米、大豆等价格的大幅下挫,使得北美、南美的商业种植者损失较大,从而影响到种子和农化业务的销售收入。自2014年,主要的种业公司收入就停止了增长,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种业公司业务更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全球主要的6家农化企业在2015年平均销售收入下降了15%。

大豆和玉米价格走势图 资料来自wind

金银岛资讯副总裁唐敏此前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全球农业公司效益下滑,则是这轮并购潮的大背景。比如,就孟山都而言,在过去一年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和农业紧缩政策都对其收益施加了压力,孟山都已经对旗下业务进行了调整,但自身销售额和利润仍低于预期。

全球种子领域将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格局

如今,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粮食危机的问题逐渐凸显,未来农业将会越来越多的与生物、化学等进行结合,以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其中,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比例已在不断扩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此前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15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正好经过了20年,在这期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0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2倍,农民累计获益超1500亿美元。

而作为第一家推广转基因作物的公司,孟山都在该领域已占领了制高点。美国约80%的玉米和90%以上的大豆都是用含有孟山都专利的种子(无论是孟山都自己或是通过它授权经销商销售)种植的。此外,孟山都总共拥有约1700项专利。孟山都2015年的财报显示,其2015年销售额约为150亿美元。其中,种子和基因组部门的销售额达102亿美元左右。

裘孝锋团队的研报援引的数据显示,拜耳+孟山都、杜邦+陶氏在种子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分别约为22%和18%,牢牢占据前两名的位置。而市场份额第三名的为先正达,约占6%。由此可见,全球种子行业将形成更加明显的双寡头垄断模式。特别是在转基因领域,基本是处于完全垄断的格局。

裘孝锋在报告中称,如今全球种子行业大型并购对象相对来说已比较缺乏了。虽然目前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第五的法国利马格兰公司和美国蓝多湖公司都涉及种子经营、生物技术研究、食品加工等业务,但这两家公司都是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经营的。唯一潜在的较大并购对象德国KWS,其主要专注于常规种子品种,如谷物、甜菜种子的生产和经营。不过,KWS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收购的,因为两个家族控股KWS的比例在56.1%,且KWS自1881年上市以来控制权就没有变化过。这也意味着,拜耳+孟山都后、以及杜邦+陶氏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牢牢占据该领域的市场前两位。

全球种业市场分布的格局 资料来源:国际种业协会

不过,裘孝锋在研报中称,想要撼动巨头的地位也不是没有可能,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就是突破口之一。其称,孟山都等公司之所以拉开了与其他种子公司的距离,在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主要是靠其在传统杂交育种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加速培育转基因单性状和多性状品种。而如今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将有望对现有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多种基因编辑技术中,CRISPR/cas9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工具,构成简单、方法快速且易操作是它的独特势。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分子生物学家,都能在三天时间内建立起一个量身定制的突变工具,用于编辑培养中的细胞的任何一个基因。此外,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上跟先进国家的差距也不大,当CRISPR技术公开发表之后,一些中国科学家迅速投入研究,并很快做出了成果。

全球农药领域被四大巨头所占据

不仅仅是种子领域,农化领域基本上也是由国际几个大巨头占据。

裘孝锋在报告中称,农药行业具体可细分为专利产品市场和非专利品市场。专利品市场主要由专利性公司占据。专利性的公司,其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到市场终端投放,每年都会有一定比例的研发资金的投入,专利产品在市场的认可度很高。英国Phillips McDougall咨询公司(2015市场产业概览)统计,农药行业大约77%的市场被六大专利性跨国公司占据,分别是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孟山都和先正达。

在非专利产品市场,各个公司在产业链研发、生产、分销和市场推广等各环节各有侧重,主要是针对专利性公司专利产品进行改造和非专利活性成分原药产品进行生产投放。非专利性跨国公司排名前三的分别是ADAMA公司、美国FMC公司和澳大利亚Nufarm公司。

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和陶氏、中国化工(旗下ADAMA )加先正达的合并,使得全球农药行业的格局发生重大的转变,拜耳和孟山都、中国化工(旗下有ADAMA )加先正达两家占据领先位置,杜邦加陶氏益农、巴斯夫紧随其后,形成了农化领域的四大巨头。

全球农药市场分布的格局 来源:Phillips McDougall

全球种子和农药战略格局变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此前,在陶氏化学和杜邦之间的合并时,彭博社曾分析称,这个合并的巨头将会对欧洲竞争对手产生深远影响。当一个美国巨头的浮现,欧洲化工企业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大规模合并,以便和这个行业巨头抗衡。拜耳收购孟山都或许也由此原因。

而此前在种子和农化方面都滞后的中国也早就有了危机感。中国化工今年花430亿重金并购种子巨头先正达,此前还间接控股以色列农化巨头ADAMA公司。近期,中国化工间接控股的沙隆达A已发布公告称,将发行股份购买其间接控股股东持有的ADAMA的100%股权。等先正达收购完成后,中国也在种子和农化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农药业务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23%,种子业务占据6%的市场份额。

不过,裘孝锋的报告显示,除了中国化工通过并购在该领域站住脚,中国其他公司的发展还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中化集团下面有中国种子集团和以扬农集团、江山股份的农药业务,但是目前这两块业务已落后于中国化工集团的布局。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农业分析师马文峰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除了如此前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这种并购的方式外,中国企业还必须要加快自身的发展。

责任编辑:一鸣
农业 海外并购 商业并购 并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