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东北经济| 辽宁2016年财政收入2199.3亿元 由负转正增长3.4%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1-10 21:31

【观察者网综合】1月10日,观察者网受邀参加了网信办组织的“直击东北经济——辽宁行”新闻媒体采访活动。在下午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记者见面会上,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乔军表示,在去除水分后,辽宁省2016年财政收入为2199.3亿元,由负转正,增长3.4%,并强调称这一表现确实不易。

据媒体报道,2013-2014年,辽宁省财政公共预算收入都已经超过3000亿,而此次2016年的财政收入数据是在挤掉水分之后,真金白银的2199.3亿元。

这3.4%的正增长,比预期的目标3%多0.4个百分点。而且,这一增长是在2016年前三季度GDP持续负增长,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之下实现的。

辽宁省工业创新代表企业沈阳机床车间,张斯琴比力格|摄

乔军说,过去一年,辽宁省委省政府面临双重压力:既面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又有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政治任务。在困难面前,全省上下负重前行。

党中央两年中连发三文,振兴东北,显示对曾经为优等生的辽宁关爱未减。据乔军透露,去年一年,中央对辽宁的财政转移支付比年初预算多了135个亿。从发改委系统争取的分项建设资金超过600亿,是往年的两倍。

东北经济正在转型的阵痛中前行,辽宁尤甚,但盘点去年的成绩,辽宁在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亮点。

乔军介绍,除了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9.3亿元,增长3.4%,扭转了负增长的态势,高于全年预期之外,税收收入1687.4亿元,增长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6.7%。

在各方压力之下,城乡居民收入没有受影响,继续增加,预计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2860元和12870元,分别实际增长4%和4.9%。

市场消费方面也保持了增长,乔军表示,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4万亿元,增长5%左右。而电子商务上,也预计交易额将突破7000亿元,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过350亿元。

此外,辽宁省也积极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乔军称,辽宁正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大力推进首批5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开发71项适销对路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

目前已经签约了中德史太白双创基地、中德汽车轻量化技术工程中心、中德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等13个重大项目,中德产业园区引进各类项目206个。

在科技创新方面,乔军说,辽宁省已经“攻克重大核心关键技术34项,开发重大产品18个,完成‘智能型搬运与加工机器人’等10个省级重大专项项目验收。”并表示称,将加快军民融合发展,鼓励“军转民”,成立航空工业军民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联盟。而且,还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增16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

附乔军发言全文:

当前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省政府研究室

(2017年1月10日)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艰巨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东北、对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之以恒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四个驱动”战略,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呈现新变化、新亮点。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28号、62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9.3亿元,增长3.4%,扭转了负增长的态势,高于全年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687.4亿元,增长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6.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预计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2860元和12870元,分别实际增长4%和4.9%。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消费超投资、三产超二产的特征更加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0.9%,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5%。

三是市场消费保持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4万亿元,增长5%左右。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4G手机销量增长50%,超高清电视销量增长40%。电信业、快递业交易额增长40%以上。

四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预计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突破7000亿元,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过350亿元。新产品增长较快,数控机床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5%和10%,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4%。在线医疗、约车、移动支付等新业态加快成长。

五是先行指标企稳向好。工业用电量在连续23个月负增长后,从8月份开始正增长,12月份增长11.1%,全年累计实现增长1.37%。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结束连续51个月下降,由降转升。货运量增长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6%。

六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达75%以上。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7.6万人,贫困村减少621个。城镇新增就业4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1.6%左右。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

扎实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一是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全省已退出煤矿44处,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361万吨,比计划多退出煤矿5处,多退出产能34万吨;压减粗钢产能602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化解钢铁产能任务目标。

二是房地产库存有效化解。预计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4.5%和12%;二手房成交面积增长20%,二手房成交金额增长21%;全省房地产待售面积明显下降,可售商品住房去化周期比上年底缩短5.4个月。

三是去杠杆稳步推进。实施降低资产负债率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预计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同比下降5.1%。

四是降成本取得初步成效。减免企业及相关纳税人各项税收840多亿元,涉及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41项;通过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等价格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7亿元;推动工业电力直接交易,供电方与企业交易量达到140亿千瓦时,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8.6亿元。

五是补短板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其中,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亿元,增长36.6%。

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一是“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把改善投资营商环境作为体制机制创新重要内容,提请省人大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七批次专项整治行动。取消下放356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14个市都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省(中)直40个部门422项审批事项进入省政务服务中心,30%做到即来即办。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启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1万户,增长12.1%,其中,新增企业增长19.9%。启动新一轮省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优化调整,涉及55个部门,精简处室85个,减少领导职数192名,核销人员编制100余名,优化职责750余项,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二是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新突破。省本级率先组建了交通投资、水资源管理等7家国企集团,各市组建41家企业集团,带动全省600多家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收回事业编制1.5万余名。盘活了国有资产,增加了市场主体,释放了改革红利。

三是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加大。推进股权多元化,全省国有企业引资项目151个,地方国企吸引各类资本569亿元。省属9户重点国有企业的20%股权、424亿元的国有企业权益划转社保基金,弥补养老金缺口。省属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5亿元。基本完成中央企业“三供一业”核实对接。

四是防范政府性债务和养老金风险取得成效。通过组建企业集团等化债措施,省本级化减政府性债务1122.5亿元,各市化减政府性债务570.4亿元。发行置换债券2708亿元,节省利息支出140亿元。全省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建立了由424亿元国有股权益、100亿元资金构成的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组建了省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通过强化基金扩面征缴,落实“收支平衡、预算兜底”责任制,既保障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也为防范支付风险扎紧了篱笆。

五是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落实中央“营改增”政策,将改革范围扩大到全部行业,确认“营改增”纳税人22万户。推动资源税改革,制定完成资源税新增矿产品目的税率、换算比、折算率等政策。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省对下一般转移支付占比由上年的70%提高到75.2%,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量压减45%。

六是投融资、农村、价格等改革持续深化。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基金,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20.1亿元,批准设立15只投资基金,总规模37.25亿元,项目储备103亿元;出资10亿元,对接总规模200亿元的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750万亩。加快价格改革,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分类改革。

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20亿斤,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1972.6万吨,水果产量达到783万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36.8万亩。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87万亩。1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面积达到2562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0.6%。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5万亩。建成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521.8万吨。

二是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大力推进首批5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有15个项目全部或部分建成,沈鼓集团、大连机床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开发71项适销对路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签约了中德史太白双创基地、中德汽车轻量化技术工程中心、中德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等13个重大项目,目前中德产业园区引进各类项目206个。

三是服务业保持稳定发展。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新增金融机构110户,推出信贷创新产品86个,新增综合融资8180亿元。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权交易获国家批准。建成24个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在34家企业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试点。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5%。

五、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着力鼓励创新创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各方面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全社会创造力。

一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克重大核心关键技术34项,开发重大产品18个,完成“智能型搬运与加工机器人”等10个省级重大专项项目验收。加快军民融合发展,鼓励“军转民”,成立航空工业军民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增16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在16家院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试点,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6.7%以上。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组织编制《沈阳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沈阳浑南新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沈抚新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沈抚新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28个、创新战略联盟12家。

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效显现。出台《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全省已备案众创空间达到105家,在孵企业、团队超过5000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9500多户。

落实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了2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0人。培育创业带头人9426人,带动就业5.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1.8%。

六、对外开放全面推进

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发挥辽宁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蒙俄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预计“辽满欧”大通道完成集装箱运量4.5万标准箱,增长44%。 “东南沿海—营口—欧洲”通道集装箱公路铁路水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多式联运工程获批国家示范工程。辽宁华晨、东北特变电工、沈阳远大集团等省内一批重点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产业基地或园区,建设8个境外工业园区。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际重点展会,在日本东京举办辽宁产品(日本)进出口洽谈会,在沈阳举办2016年辽宁跨国采购洽谈会。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创建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门户网站,东北四省区“六关四检”实现了跨区域互联互通,积极开拓印度和伊朗等新兴市场,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或达成意向。预计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2600亿元。

三是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准设立。新培育28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49家省级出口基地实现出口89亿美元。全面加强与中央军贸企业合作,全省150家企业与10户中央外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125个。加快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建设50个海外仓,构建辐射欧洲、中东、南亚的国际营销网络。预计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940亿元。

七、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青山工程、沃土工程,努力使辽宁的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秀。

出重拳治理雾霾天气。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秸秆焚烧防控问责规定,秋季火点数量下降63%。拆除燃煤小锅炉5951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2.1万辆。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5.1和16.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4天,同比增加26天。

加强辽河、凌河保护区生态封育。推进大伙房水源区综合治理。依法取缔65家“十小”污染企业。海洋生态整治取得成效。河流水质总体稳定,82.6%的断面达到水质考核目标。

完成人工造林130万亩,封山育林80万亩,森林抚育90万亩。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成了一批生态乡镇和美丽乡村示范村。

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国家“十二五”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和低碳试点省总结评估考核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推进重点园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环境污染管控,印发《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下降2.7%、1.8%、4%和4%,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八、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按增长6.5%的总体水平提高了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492元提高到522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3442元提高到3903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13个市实现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向9840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7.6亿元,涉及在岗职工158.3万人。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500亿元,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全年棚改开工14.13万套,开工率100.9%;货币化安置10.55万户,安置比例74.7%;基本建成14.88万套,完成计划的163.7%,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5%,29.5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到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升学考试政策。加快省属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在全国首次开设儿科学专业。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出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了“百馆千站万村”群众文化培训工程和第五届全民读书节,建设书香辽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组织各项活动1908项、参与人数逾 500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弘毅
辽宁 GDP 去产能 煤炭 去库存 经济增速 直击东北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