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国企要守牢“为公”这条底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02-20 08:59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20日)发表题为《国企要守牢“为公”这条底线》的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国企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企只有在改革中牢牢坚守“为公”这条底线,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与时代赋予的使命。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国企改革这项巨大的工程中,混合所有制方面的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股权结构的改变,既可以促进国企提升效率,处理不好又会带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对此,专家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汗水和劳动,因此国企改革在坚守“为公”底线时应毫不动摇。相关部门在推动国企改革时要在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下足工夫,确保国企在做优做强的同时,能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国有资产不容流失】

对于国企改革而言,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本属一体、必须兼顾。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撰文指出,要强化外派监事会作用,围绕企业财务、重大决策、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董事会和经理层依法依规履职情况等重点,形成监督合力。同时,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组织开展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

事实上,不少国企在改革过程中都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摆在了突出位置。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推动形成了包含纪检、监察、审计、风险管理和派出监事会在内的“五位一体”监督格局,对公务用车、员工福利、招待费等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对违纪者加以问责。此外,针对海外项目,该公司还制定了相应的股权事务管理规定、并购及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防范海外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审计等监督机制建设,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显然大有裨益。同时也要看到,如果国企经营效率过低导致亏损,其实也是一种资产流失。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既要注重保护干事者的积极性,更要做好信息公开透明。”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加强党建确保航向】

一些国企长期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党组织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较为突出,党组织功能未能发挥好应有作用。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不仅有损国企改革发展的动力,更有可能影响企业对自身定位的判断。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表示,华融现在有1.1万人左右,50%多都是党员,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怎么把这支核心力量用好,关乎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因此,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环节之中,把党组织嵌入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之中,才能有助于把国企做大、做优、做强。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加强党建则被视为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发力点。据了解,该集团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进行有机统一,对从严治党不力、推进改革不利的现象形成刚性约束。党组织提供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也让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服务社会特征更强】

“我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专业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每家国企若能在自身领域内做优做强,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是回馈民众期待、发挥自身公益职能的重要体现。”缪荣表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企将自身改革发展与为公为民的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了“在发展中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谋求发展”的良性循环。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总投入9282万元设立了规模10MW的定点扶贫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将全部用于当地扶贫,企业自身也实现了对日照资源的开发。再例如,招商局集团利用自身综合金融业务优势,为处于创业创新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既促进了社会“双创”风气,又捕捉了新经济、新业态的商机。

专家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国企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企只有在改革中牢牢坚守“为公”这条底线,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与时代赋予的使命。

(记者/王俊岭)

责任编辑:何书睿
国企改革 中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