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收购锦湖轮胎遇波折 韩方用尽浑身解数誓不“卖身”中企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09 14:40

【文/观察者网 吴娅坤】煮熟鸭子要飞走的中企并购案,去年有好几宗,今年也不少,这次是韩国第二大轮胎企业,锦湖轮胎。

据《中国汽车报》5月4日报道,韩亚集团董事长、锦湖轮胎会长朴三求,此前曾试图利用优先购买权制度,出手阻止双星与锦湖交易,但因筹资不利遭遇失败;近日,朴三求又想出另外一招,继续给双星的收购“使绊子”——朴三求声称将拒绝授予青岛双星锦湖轮胎商标使用权。

锦湖轮胎是韩国第二大轮胎制造厂商,在全球也可以站稳前十五名的位置,其商标的品牌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朴三求此招一出,简直是不想给双星留活路嘛!于是,收购锦湖轮胎一事再次陷入僵局。

事实上,青岛双星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锦湖这块招牌的重要性。早在韩国开发银行(KDB)决定将其所持有的锦湖轮胎股权售与青岛双星时,就已承诺允许双星享有锦湖轮胎20年的商标使用权限,但KDB与双星之前达成的这一合意,并没有获得锦湖工业的允许。

真·商场如战场,防不胜防啊!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不能获得锦湖商标的使用权,青岛双星未来或将不会对锦湖轮胎进行收购。

而双星高层重要人士也以“不确定因素较多”为理由,对此笔收购案表示了忧虑。

此外,自KDB宣布出售股权给青岛双星以来,一直饱受韩国政客与锦湖轮胎员工的诟病。这些人担心此举或将导致锦湖轮胎技术被泄露,员工工作难以保障。

为此,锦湖轮胎工会曾于今年2月和4月举行抗议集会。

青岛双星近1月股价走势:收购遇阻,青岛双星股价受此消息影响下跌

若收购成功,青岛双星将成中国最大轮胎企业

双星集团成立于1921年,以制鞋业起家,在2002年收购华清轮胎后,开始从制鞋业向轮胎业转型。

还记得童年的双星足球鞋吗?

其上市公司青岛双星是我国轮胎制造大省山东唯一一家国有上市的轮胎企业。

目前,青岛双星拥有全球第一个商用车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同时也是轮胎行业唯一一个对外全开放的工业4.0工厂。

4月29日,青岛双星发布了该公司2016年年报。

年报显示,2016年青岛双星实现营业收入49.28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55.62%。

青岛双星2016年财报截图

青岛双星业绩大好的背后是2016年轮胎行业的向好。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46%,增速创近三年新高;汽车产量增长拉动轮胎需求提升,国内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同比增长8.6%;轮胎出口需求较好,国内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同比增长5.4%。

而青岛双星在其年报中也称,“轮胎业务在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0%以上……未来公司也将围绕轮胎业务展开。”

有双星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公司正逐渐将重点转移至提供汽车后市场服务”,双星收购锦湖的项目将帮助青岛双星实现由卖双星轮胎到卖其他品牌轮胎,再到汽车后市场的产品和其它增值服务。

双星轮胎(资料图)

1月18日,在最终轮的投标中,锦湖轮胎正式确认双星为债权出让优先协商对象。

3月13日,青岛双星与韩国九大银行正式签署协议,以约95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58亿元)的价格收购其所持有的锦湖轮胎42.01%的股权。

锦湖轮胎是韩国八大集团之一锦湖韩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是韩国排名第二的轮胎企业。作为进驻中国20多年的轮胎品牌,截至2013年,锦湖轮胎在中国拥有4家生产工厂、近200家一级经销商、超过2500家签约店面和5000家以上销售店面。

2015年锦湖轮胎在全球轮胎企业中位列第13名,销售收入达到222.8亿元。但随后因集团债务重组与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降等于原因,开始出现亏损。2016年1月,锦湖轮胎的债权人宣布将出售其拥有的42.01%的股份。

搅局人朴三求

2月份,锦湖与双星签订了股权买卖合同,并随后就合同内容与朴三求进行协商定稿:朴三求拥有在30天之内按不低于双星的价格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权利。

自此,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将成为此次并购成功的关键。

虽然在合同签订后,朴三求声称其已安排足够资金准备回购锦湖轮胎股份的债权人所持有股权。

但事实证明,朴三求很难短时间内支付交易价10%即近1000亿韩元的定金。

韩亚集团董事长、锦湖轮胎会长朴三求

4月,据韩国媒体近日报道称,朴三求放弃了锦湖轮胎的优先购买权。

于此同时,青岛双星也收到锦湖轮胎债权人的不行权通知———“优先购买权持有人在优先购买权到期日,未能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根据股权购买协议,交割程序将于收到本通知后启动。”

事实上,朴三求此次放弃优先购买权实属无奈。

据外媒报道,朴三求在一份声明中表示,KDB的债权人已通知他,不允许他组建一个财团来接管轮胎公司,即使优先投标人双星轮胎已经赢得了优先权。

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由于难以筹划到8.39亿美元的资金,朴三求曾要求债权人允许他通过组建一个财团来争取外援,并将此财团置于与中国投标人相同的地位。

就这样,在无法利用优先购买权阻止交易之后,朴三求又使出拒绝售与商标使用权的招数。

据知情人士称,为阻止锦湖投入双星怀抱,朴三求的这招简单粗暴,但是有效。

来自韩国政界的阻挠

除了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韩国政界也对这笔收购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尤其是趁着韩国大选的重要时间节点。

上周,韩国锦湖轮胎公司工会带领着工人集结在债权银行门口,抵制股权出售,连韩国部分政企人士也呼吁终止交易。事实上,早在双星并购锦湖取得阶段性进展之际,韩方工会、母公司、部分政企人士就已经不乏反对之声。

此外,据韩媒称,韩国总统候选人文在寅于3月对双星收购锦湖一事公开表示反对,称双星收购锦湖轮胎可能会导致原锦湖企业的员工失业。文在寅说,“双龙汽车公司在三个国内工厂雇佣了3800名工人。我们不能让轮胎制造商遭受与双龙汽车相同的命运。最重要的是确保所有锦湖员工的工作安全。”(上汽在2004年购买了双龙汽车,并且在收购后裁减数百名员工来削减成本。)

为此,一些韩国民众也在担心员工失业后会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韩国总统候选人文在寅

除了总统候选人,韩国光州市市长尹壮铉也对此次出售表示担忧,并要求KDB和其他债权人“提出一系列后续措施来解决日益增长的不安。”

其他韩国政客们也纷纷要求债权人给予朴三求一个机会买回轮胎公司,而不是卖给双星。

韩国光州市市长尹壮铉

对此,青岛双星方面曾表示,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仍将保持锦湖轮胎的独立运营。再加上双方有着高度的战略匹配性,因此会在品牌、销售、采购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就算朴三求没有使出拒绝售与商标使用权的招数,双星收购锦湖轮胎股权也有可能在韩国政府审批层面流产。

此前有媒体称,如果进展顺利,双星轮胎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全额支付锦湖轮胎购买金额,但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获得政府的批准。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延期一个月的延期签署最终协议。

锦湖的中国市场困局

锦湖目前已有57年的历史,进入中国市场也已经有23年了。

但因债务重组和中国区业绩下滑,自2014年起,锦湖轮胎的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净利润也出现亏损。

2015年,锦湖轮胎实现营业收入约168亿元,亏损3.8亿元;

2016年,锦湖轮胎销售额同比下降3.1%,达176.5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7%,至7.2亿元。

实际上,2011年出现的质量问题或许才是使锦湖轮胎的在华销售量与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

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的质量问题,称锦湖轮胎在制造过程中会将一些废掉的半成品再次加入新料中重复使用。虽然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另一套。当轮胎在制造过程中全部使用返炼胶时,整个轮胎的性能就全降下来了。

央视曝光锦湖轮胎质量问题相关画面

而此前,锦湖轮胎“鼓包门”事件就曾入选2008年浙江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原因是在总共495例轮胎的投拆中,锦湖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以的鼓包问题较为严重。

2009年,据媒体报道,锦湖曾将轮胎开裂、起包等问题嫁祸给车主。

随后,有媒体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锦湖轮胎发生质量问题早有案底——2004年和2006年,锦湖轮胎曾两次因质量问题在美国被召回。

当时,对于锦湖轮胎质量问题,甚至有“车中锦湖,奶中三鹿”的说法。

另据青岛三星一名高层告诉媒体,在收购锦湖轮胎的竞标过程中,双星出价并非最高,之所以能够击败众多竞购者,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双星与锦湖之间竞争性最弱,而在品牌、产品和工厂布局的互补性最强。并购后,理论上能够达到双赢结果。

有业内人士则指出,锦湖轮胎在返炼胶事件曝光前,一直在中国市场占据较高份额,技术研发能力及产品质量都具备一定的实力。但经历该事件之后,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销售业绩都一落千丈。因此,双星通过并购事件,应该可以通过自己比较接地气的营销管理方式,对它的销售、管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调整,以扭转锦湖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娅坤
韩国 海外并购 海外投资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