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投资中国有风险,不投资中国风险更大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8-09 18:02

【观察者网 鲍涛/编译】香港《南华早报》专栏作家、货币分析师尼尔·金伯利8月8日发表文章分析称,投资中国有风险,但不投资中国风险更大。

全文编译如下:

投资者在决策时,应始终考虑到可预见的风险——“灰犀牛”。这对投资中国也不例外。目前而言,投资者更应该了解发展中的中国经济,而不是担心会被“灰犀牛”顶伤。

中国的“灰犀牛” 动起来了 图源华尔街见闻

经济学家,如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把注意力指向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如朝鲜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中印关系紧张加剧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它们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灰犀牛”,却不可置之不理。

投资者也不应忽略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可能性。投资者在进行评估战略时,不论如何都应该量化风险,而就目前的中国而言,潜在的利好可能超过风险。

中国经济呈乐观姿态

上周四,美国高盛银行从宏观角度,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高盛预测,“今秋十九大到来前几个月,中国经济将保持宏观稳定。”,并相信稳定的增长态势,将使中国主导部门“继续聚焦金融领域改革。”

高盛指出,“过去几个月至今,关于中国信贷问题的集中报道都相对较少,折射出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目前的实际GDP同比第二季度,增长6.9%。”这也就是说,“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企业陷入危机。”

货币英镑 图源网络

英国央行上周保持的“鸽派利率”,使另一家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着手思考,英镑是否可能成为融资货币。但是,如果英镑是出售,那什么货币是购买?

摩根士丹利认为,离岸人民币可以提供等同于英镑的价值,就此积极看好中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写道:“离岸人民币应当重新平衡(中国)当前经济,从净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和科技。中国股票市场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消费者较高的消费行为,表明其实际可支配收入更高。

中国基础建设投资显强劲态势

但是投资银行分析,这并不是目前投资者被中国吸引的唯一原因。

上月,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一份报告指出2017年第一季度国际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向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的跨境贷款增长强劲,2017年第一季度上涨1510亿美元,同比增长8%。”

BIS的报告写道:“这一轮1510亿美元的增长由少数借款国家主导,尤其是中国。自2016年底至2017年3月底,中国要求的付款额增加了920亿美元。“报告指出,”这是过去三年来最大的季度扩张,部分逆转了前几个季度的缩减形式。”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某工地 图源网络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类资本正涌入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在内的那类无法支付的投资领域。

如位于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ADB,简称“亚行”)7月下旬所称,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都是“豪掷千金”。亚行预估,“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在基础设施(限定于运输,能源,电信,水和卫生设施)中投入占GDP的6.8%。”

亚行指出,“亚洲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尽管其中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但他们的基建投资占比都低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不到中国的一半。”

亚行认为,中国并非过度投资基础设施。“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仍将继续增大”。

亚行估测:“实际上,按照(中国)预期的增长率(有人认为未来几年会下降),以及人口、城市化和经济结构等的变化,在2016–2020年期间,中国每年(在基础建设方面)将需要7530亿美元的投资。”

而这绝非形象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未来基础设施需求将出现明显的紧缺景象。”亚行指出,“中国尚有超过2/5的道路尚未铺设,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仅有2%”。

投资者也应理性地扪心自问,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能慷慨地,像中国这样提供同等规模的投资机会。资本必须要入场才会赢,有没有“灰犀牛”,对错失良机的遗憾很可能会胜过任何害怕被“顶伤”的恐惧。

(尼尔·金伯利(Neal Kimberley)/文)

责任编辑:鲍涛
投资 中国投资 经济风险 风险投资 经济学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