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东移:上海张江可以成为项目所有人进入中国市场的加速器和中转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7-10-17 08:01

据《第一财经日报》10月16日报道,25年前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却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硅谷。

张江高科技园区(第一财经记者 吴军摄)

在硅谷起步的林华日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华人创业团队近几年选择回国的越来越多,他也正打算把在美国硅谷的创业团队拉回国内。

林华这个创业项目的核心,是正在研发的新一代企业绩效管理软件,借助这个软件,林华和他的小伙伴们希望打造一个企业财务预算分析平台。他们在美国的一家竞争对手的估值目前已达10亿美元左右。

“相对于美国,中国的市场会更大,而且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林华说,中国和亚洲的市场还在起步,有大量潜在的企业客户,未来几年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这也是他考虑回国的原因。

10月9日,趁着回国的机会,林华到上海张江去咨询园区对创业企业的政策。张江高科副董事长葛培健了解到林华的诉求后,仅在一个多小时里,就快速组织了包括物业办公空间、海归创业政策咨询、科技投行等团队接待林华,还为他的项目回国提供了市场、资源方面的诸多建议。

“张江可以成为硅谷项目所有人进入中国市场的加速器和中转地。”葛培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下一个硅谷

伴随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硅谷之外,全球多个城市都在发力,希望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上海也在其中。

今年3月,毕马威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变现状的颠覆性技术》的年度调查报告,对全球841位技术行业高管(其中90人来自中国,168人来自美国)调查发现,43%的受访者表示,全球的技术创新中心在今后4年有可能从硅谷转移到另一个城市。

哪个城市可以成为继硅谷之后的主要技术创新中心?毕马威的这份报告显示,26%的受访者选择了上海,这一比例去年是17%。

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中国的经济转型加快了新的增长驱动因素、新行业、新机构和技术与创新领域的新商机产生。受访者认为,美国和中国是最有希望实现颠覆性的技术突破的国家,其影响可能波及全球。

上海因为发达的金融市场、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在浦东新区拥有的大量高科技园区,获得了整体排名第一的成绩。

毕马威技术、媒体和电信业务全球及美国主席提姆·赞尼(Tim Zanni)说,许多国家和城市在努力按照硅谷技术创新的模式进行复制和建设,虽然人们可以对是否能够复制硅谷模式持不同的看法,但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却是不容置疑的。

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硅谷作为全球科创中心,其支撑点是四个支柱:以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作为创新源泉;以引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重大变革的领跑者;以风险资本作为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推进器;以YC创业营为代表的世界顶级孵化器模式。

那么,张江如何依据资源禀赋,形成有效的科创中心发展路径?

10月16日发布的《张江模式》一书,梳理了张江从25年前的一片农田,到目前向世界一流的科学城迈进的发展路径。

葛培健表示,通过国际对标、国内学习,张江逐渐形成了引领高端创新的模式,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以国家队、国际队、民营队为合力,依托上海科教资源、产业基础、人才吸引力以及上海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立足辐射长三角地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提出了“三步走”战略: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直至最终建成。

上海市市长应勇前不久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评价科创中心建设成效,最关键要看出成果、出人才。上海将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提高创新主体实际获得感。

从硅谷到张江

对于林华来说,要为创业选择一个合适的落脚点,主要的考虑因素是能够帮助团队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目前该项目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也需要潜在客户的挖掘。“张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团队里有外籍专家,张江对外籍专家的支持措施也挺好。”林华说,因为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机会,加上上海独特的国际化风格,所以团队里的外籍专家也愿意来中国工作。

在硅谷的日子里,林华发现,华人创业团队近几年选择回国的越来越多,“我有朋友已经回来了,发展得很不错。”

葛培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归回国创业的路径,一般是先确定市场客户,再组建团队设立公司、申请知识产权、融资,接着是拓展业务市场,进而对接资本市场。对于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张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上海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国际化,更容易连接国内国际市场,更容易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自2016年10月启动以来,正和孵化过谷歌、Paypal等全球顶级企业的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Play,以及陶氏、GE、博世、微软、英特尔等跨国企业合作,推动创业企业与跨国企业资源对接。

上海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最多的城市,核心技术聚集优势明显。截至2017年7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达605家,研发中心416家。而在张江园区,跨国公司研发总部50余家,外企研发机构近200家。

而这些外资研发机构所带来的研发投入、创新模式、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也带动提升了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创业水平。比如,2011年,陈力创立华领医药,之前他曾是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从罗氏引进的2型糖尿病新药HMS5552,是华领医药目前主要推进的药品。目前,该药的首例受试者进入Ⅲ期研究。

按计划,这款新药有望于2020年在中国首发上市。华领医药药物生产和监管副总裁李永国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HMS5552进入销售峰值的话,预估能达到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甚至更高。

张江还在网罗全球更多的创业创新者。10月中旬,“2017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客大赛”总决赛在张江进行,来自25个地区的45支全球顶级创新团队在这里争夺总冠军;去年10月底,欧洲最大规模创业大赛“Slush国际创投大会”同样选择了张江。

不过林华还是觉得,相比硅谷,张江在高端人才供给上需要加强。“我们需要一些很有经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方面的人才,现在还相对缺乏。”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国家高新区成为支撑国家创新投入的中流砥柱。不过,与国际先进园区相比,国家高新区吸引和凝聚国际人才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2015年147家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中外籍常驻人才占比仅为0.4%,外籍常驻人才占比最高的苏州工业园为3.4%,而硅谷出生在国外的居民占比达37.4%。

为服务和支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今年6月,张江园区管委会在美国硅谷——华虹国际(美国)公司挂牌设立“张江海外人才工作站”。将“张江首席科学家500计划”、浦东“百人计划”、“张江人才”评选等引才计划直接推送到海外,希望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到张江发展。

基础科学的突破

除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共享科技资源、创新资源,上海也不断加强基础科学上的持续投入。

上海的科技实力雄厚,9月23日发布的《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用三个“三分之一”展示了上海科技成果的显示度:全国三分之一的顶尖科研成果由上海创造;超过三分之一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花落上海;全国三分之一的一类新药由上海研发创制。

在日前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需要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和技术的需求紧密联系,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这就意味着,上海要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必须大力集聚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也因此,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

9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张江实验室揭牌,这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也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大支柱”之一。

按照规划,张江实验室将聚焦具有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创新领域和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实现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其研究方向包括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类脑智能等。

应勇在揭牌仪式上说,拥有一批顶尖实验室,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

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成立的李政道研究所将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量子科学与技术三个领域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其首任所长由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弗兰克·维尔切克担任。

能够对生物活体细胞进行三维全息成像、最短仅需2分30秒就能认识一个蛋白质……诸如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这类的大科学装置,也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的科学家,汇聚于此,开展全球合作研究工作。

这些,也在酝酿更大的突破。

责任编辑:吴娅坤
上海 硅谷 创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