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车进军自行车“老家”德国,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23 15:08

核心提示:由于背靠阿里、腾讯、滴滴这样的大鳄,ofo和摩拜两家单车公司在融资规模上超过其他共享单车公司,暂时无需走上“公(dao)益(bi)之路”,可以继续开讲各自出海故事。然而对市场简单判断,需求量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运营规模,国外市场这个需求是否存在呢?

【文/庄怡 编辑/关文平】

中国国内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潮仍在继续,但这丝毫不影响背靠爸爸的摩拜和ofo走出国门。

11月22日,中国共享单车企业摩拜在宣布将在德国柏林开展业务,并称是其在全球展开业务的第200座城市。1817年,德国人卡尔·德莱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自行车,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了巨大且持久的影响。自行车发明200周年的节点,德国迎来一家中国的单车企业,无疑是戏剧性的一幅画面。

卡尔·德莱斯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实用自行车

相比1817年国外已有实用自行车,1840年已经实现双脚可以离开地面骑行,中国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才刚刚接触到自行车,用的还是最原始的需要用脚瞪地的车,直到1897年,中国才大量从英国进口自行车并配备了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中国自行车的发展虽然落后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公共出行方式的这种“无桩”革新,中国企业的表现在外国友人当中赢得了“新四大发明”的美誉。

然而极为讽刺的是,年初中国单车创业公司“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没有持续下去,反而迎来了产业的寒冬。酷骑、小蓝……单车死亡名单不断更新,局面不合时宜地呼应着某单车品牌一位女性创始人曾经的表态,“如果做失败了,大不了做了一件公益”。企业家谈慈善,一定要担心,共享单车跑路背后,是消费者退款以及供应商欠款成了社会问题。

眼下,由于背靠阿里、腾讯、滴滴这样的大鳄,ofo和摩拜两家单车公司在融资规模上超过其他共享单车公司,暂时无需走上“公益之路”,可以继续开讲各自出海故事。然而,作为一个对市场的简单判断,需求量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运营规模,国外市场这个需求是否存在呢?摩拜单枪匹马闯德国,能带来多大惊喜呢?

德国的共享单车市场需求和机会有多大?

在摩拜的对外宣传中提及,在2017年初,摩拜单车将覆盖全球100个城市作为今年的拓展目标,并在6月初即提前完成该目标,继而调整年度目标为200城。此次入驻柏林是摩拜单车提供服务的全球第200个城市,意味着摩拜提前完成了年度200城的目标。

据德国媒体报道,柏林目前有四家公司正开展单车业务,来自中国的摩拜单车是第四家。首家是有桩单车租赁公司“next bike”,它承包了柏林的公共单车租赁系统,目前打算到明年将其单车数提升到5000。第二家是DB的“call a bike”,无桩单车租赁,不过是通过输入编号完成解锁,目前有单车3500辆。

Next bike 和“call a bike”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还有一家是新加坡oBike,刚进驻柏林不久,和摩拜一样是无桩单车,目前两家都只在柏林投放700辆单车。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oBike是摩拜出海新加坡时的直接对手,也是当地的地头蛇。在ofo和摩拜进入新加坡投放之前,新加坡本地的无桩共享单车obike已开始运营,在当地用户使用习惯、语言、产品运营上具有优势,而且obike一上来,就投放了一万辆共享单车。obike的创始人王振达在创办obike之前是淡马锡的副总监,而淡马锡是摩拜的重要投资方之一。可以对比的是,摩拜方面则没有公布在新加坡的投放数量。

另外,德媒报道指出,还有三家单车企业已经表明了入驻柏林的想法。而单车企业纷纷入驻的消息已经引起了当地议会的关注,他们认为过多的自行车会给当地带来一些问题,不过表示会先观察一段时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内城市投放动辄几十万辆的数量来看,本次摩拜投放700辆,和“next bike”“call a bike”相差甚远,以在中国的经验来看,单车的铺货量是决定使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从公开消息可以看到,摩拜目前并没有提及后续的投放计划。

另据《生命时报》此前报道,德国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而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德国交通管理规定,骑自行车得经过至少2天的培训,然后接受考核才能获得自行车驾照。所骑车辆也必须配备车灯,不得酒后骑车。这些,都给摩拜这样共享单车在德国的推广增加了难度,更不用说还面临着激烈的本地车企竞争。

与其说中国互联网模式出海,倒不如理解为给投资人画饼列数据

中国单车企业出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以来,摩拜和ofo先后在美国、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布局。目前已宣布解散的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曾豪言,“中国预测至少要3000到4000万辆之间,全球应该还需要1000到2000万辆”。

然而,中国共享单车出海常常陷入伪需求的质疑。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8月10日,摩拜在英国曼彻斯特落车1000辆;英国伦敦伊灵750辆。另一共享单车巨头ofo情况也相差无几。另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ofo共在美国落车2200辆,其中在加州、西南偏南音乐节、哈佛中国论坛投放的1200辆都是免费服务;在英国剑桥和牛津分别投放500辆和100辆;马六甲2000辆。国内单车企业如此低的投入数量,与其说中国互联网模式出海,倒不如理解为给投资人画饼列数据,亏损烧钱模式下继续融资生存是所有单车企业的真实意图。

以倒闭风波中的小蓝单车为例,早在今年1月,小蓝在拿下最后一笔4亿人民币的融资后,高调宣布进军美国旧金山。当时,小蓝声称在旧金山湾区等地投放1万辆无桩单车,然后就收到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的联名信,信中连续出现了十几次的高频词是:公共路权(public right of way)。面对旧金山市政府的各种限令和罚款,小蓝退而求其次为之,最后大致上就是租用15个私人停车点,一共投放了200辆单车。

小蓝单车倒闭,下一个是谁?

以登陆德国柏林的摩拜为例,此前出海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实际运营中的管理、盈利等问题无解,摩拜单车靠小规模投放、叠加全球城市来实现“在2017年进驻全球200座城市”的目标,意义难免大打折扣。

在新加坡,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曾扣押非法停放的摩拜单车,该部门称,“在扣押这些单车前已经通知相关企业,要求把单车移至指定停放处,但仍然无动于衷。”另有媒体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新加坡,共享单车和骑共享单车的人,都很少。

在英国,摩拜进入两周就发生了17起被破坏事件,被解读为是未与当地信用体系打通,成为某些人的发泄对象。

在美国,摩拜则出现“幽灵车”事件。很多用户在使用摩拜App找车的时候发现,虽然身边显示有很多的单车可用,但要么单车根本找不到,要么单车都飘到了海里。摩拜方面回应:“一些障碍物可能影响了GPS的准确性。”但质疑声音指出可能是刷数据冲量导致的乌龙事件,目的是欺骗人们进行注册。

对比摩拜和ofo不同的出海策略可以发现,摩拜青睐发达国家,ofo首选发展中国家。此外,ofo布局的海外城市中,与国内城市是最接近的(都挺堵的)。在发展中国家,汽车保有量低,交通法规方面没那么完善,推行共享单车的政策阻力会较小。但ofo的投放也并非如宣传得那么美好。

ofo宣布世博会期间向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投放1000辆小黄车,投放区域牢牢团结在世博园区,这说白了就是想通过世博会这个窗口,向全世界宣传ofo。之后,ofo进驻泰国曼谷,前所未有投放6500辆共享单车,貌似是实打实的市场开辟动作。然而,考虑到当地的炎热气候,出行方式酷爱摩托,ofo投放更像是给中国游客使用而不是当地人。

摩拜创始人胡炜炜曾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后接受采访改口:只有成功,才是真公益。

结语

共享单车的命运似乎一开始就被资本大佬玩弄着。相比 2016 年下半年,资本疯狂涌入,甚至想进、进不来的情况,目前即使是曾放言“三个月解决战斗”的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也在感叹“摩拜和ofo应该合并”、“烧钱起来的都是伪需求,以后不再投烧钱项目”。

智能行业媒体“智东西”曾在文章《共享单车出海真相!表面风光 数据尴尬 是不是伪需求?》中一语概括,“单车出海这事儿,由于国外法规不同、市场环境存疑、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在企业公关的一片叫喝声中,读者们应该擦亮眼睛,其实进军海外市场并没有有些媒体“浮夸“的那么美妙。

责任编辑:李焕宇
共享经济 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 中国自行车 德国 德国柏林 柏林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