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凸显供应短板 媒体:极速推进欠周全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12-07 18:34

【观察者网综合】有关“煤改气”的争议近来持续不断。河北、山西、陕西等多个省份相继出现天然气供应不足、煤气管道铺设跟不上,导致一些居民无法取暖。除了断供,对天然气供应过于乐观的估计,也令初尝天然气供暖的华北居民忍受价格攀升。一系列事件表明,这场寄望于今冬取暖“不冒烟”的“煤改气”,不仅考验城市合理规划,也在考验中国天然气的储备和调配能力。因此,有媒体评论称,国内天然气供应存在“短板”,极速推进“煤改气”的考虑欠缺周全。

贫油少气的问题又回来了

《财经》杂志12月7日刊文称,“煤改气”,是当前民用散煤燃烧减量化的重点领域。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7》估算,2015年,民用生活燃煤消费约2.34亿吨,超九成用于北方冬季农村取暖,且多为灰分和硫分含量多、污染物排放量高的劣质煤,因此,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成为民用散煤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

然而,天然供应气不足,令人尴尬。

根据《河北省天然气迎峰度冬应急预案(2017-2018)》(下称《应急预案》),11月28日零时起,河北全省进入河北省进入天然气供应Ⅱ级预警,即橙色预警,代表严重紧张状态,这意味着河北全省供需缺口达10%至20%,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当天凌晨,一直低压运行的保定城市燃气管网面临瘫痪,管网压力降至不足0.5公斤,而压力值正常区间是2.5至4公斤。

同一天,保定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向各用户单位发布《关于限停供应天然气的通知》称,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北方分公司通知,自10月21日起,天然气供应资源将无增量,“同时,广大居民生活采暖用气持续增加,致使河北省各地市气源供应形势愈发严峻,各上游气源单位陆续采取限气措施”,遂紧急启动《保定市天然气保障应急处置预案》,需关停加气站和工业用户的生产用气,终止应急预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河北省天然气迎峰度冬应急预案(2017-2018)》按用户性质减供,或停供天然气的顺序为:天然气化工用户、工业燃料用户、汽车用户、公共服务用户、城市供暖、居民生活用气(医院、学校等)。

知乎用户 @云舞空城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指出,从2005年至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与产量缺口逐渐拉大,原油的日消费量与日产量差距也在不断攀升。

2016年,中国天然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36.6%和64.4%。

图片来源见水印

价格攀升在所难免

紧随供应不足而来的,是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连续上涨。

12月1日,国家发改委通知,统一部署相关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辖区内各液化天然气生产流通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否则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据《价格法》《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三天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要求11省、区、市发改委物价局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防范液化气价格异常波动,确保迎峰度冬期间液化气市场价格基本稳定。12月5日,国内LNG价格普遍跌幅在每吨100元至500元之间。

《财经》杂志报道称,每到冬季,都会有天然气不够用的反映。业内已经预料到今年天然气价格上涨,却未曾想到今冬缺口如此之大。“供应上的缺口几乎一直存在。现在看,对今年供应形势的预判,确实不足。”一位石化企业油气调控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大面积推进‘煤改气’工程,肯定会带来天然气供应方面的问题,不过,短期内价格快速上涨,是因为最近的供应吃紧,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据了解,天然气市场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

知乎用户 @塞冬称,天然气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地域性严重,比如缅甸的管道主要就是用于西南地区的炼化工程,跟华北没关系。就算俄罗斯中亚愿意卖给你这些缺口,没有足够的管道通往华北各地也是枉然。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严重,天然气储藏成本高,长期储藏能力很小,我国目前的储气量只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只能用于调峰,而难以做到大规模的夏天进口储存、冬天拿出来使用。

于是,当出现季节性或者局部性天然气短缺时,就只能大量从海上用船拉LNG,或者用火车、汽车跨地域运输LNG,这就造成了近期LNG价格的飙升。

相关新闻报道截图

极速推进工程欠周全

这场“煤改气”的浪潮,是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加码推起的。3月公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今年“2+26”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全面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北京、天津2城市外,河北有8市、山西4市,以及山东、河南各7市。其中,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四市,需在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任务,以及小燃煤锅炉“清零”工作。

按8月发改委和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一份行动方案,“2+26”城市的住宅取暖将实现以气代煤、以电代煤。

“地方煤改气项目规划,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管网建设、气源供应和财政可持续等因素来制定方案。”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项目分析师李雪玉对《财经》记者说。

自2016年起,中国已有18个省份推进“煤改气”相关工程,华北居多。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看来,“根据各地的情况,分级实施,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久前,在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发展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今冬天然气供应紧张,除了对市场形势估计不足,也与天然气储备建设滞后有关。

中国的天然气已融入国际市场,目前全球天然气供应相对宽松,价格也处于低位运行,国家以气代煤的政策早已推出。因而,“相关企业,特别是三桶油准备不足,政府部门督促不力,是造成今冬天然气短缺的根本原因,”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分析,“这是天然气领域里‘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

他认为,政府部门和企业都需要寻求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解决之道,“尤其是大幅度提高天然气的商业储备能力,加快推进同一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同地区之间的互通互济。”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7)》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建成地下储气库18座,有效工作气量为每年64亿立方米,仅占全年消费量的3%。在美国和欧盟,这一数据为20%和25%。

不过,“储备建设是长期工作,不可能指望它在短期内解决华北天的气荒。”上述石化企业油气调控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调峰机制应抓紧

知乎用户 @塞冬在回答中写到,总的来说,燃煤取暖,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燃烧低标准散煤,是造成冬季雾霾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煤改气、煤改电是解决北方空气污染问题的一条必然路径。将4亿吨城乡冬季取暖煤炭消耗全换成天然气,就相当于把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翻番。全年消费量翻番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即使翻番后,中国也只有美国年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对地球的天然气资源不算太大的压力。

但是由于上面所说的天然气在运输上的局限性和冬季取暖的季节性,要在短时间内,不要说全改气,就是只改10%,根据上面的计算,对天然气的供应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从根本上,这不是一个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是KPI导向所带来的大公司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管道、存储站、接气站、气源都搞妥当了,再推终端用户用气。

《财经》杂志也表示,在长远方案需要时间、当下民众面临寒冬时,更值得考虑的或许是抓紧完善调峰机制。

华北地区天然气用气的特点是,冬季多、夏季少,且冬夏两季用气峰谷差大。以北京为例,冬季用气量逾全年总量的四分之三。

《散煤治理报告》分析,“煤改气”项目增加了市场调峰需求,一方面,虽然目前储气服务价格和储气设施天然气购销价格已放开,但实际实施过程存在着极大障碍,建设调峰设施的成本难以合理收回,上下游对于投资储气调峰设施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地下储气库对地质条件要求很高,我国靠近消费中心的建库资源有限,未来调峰压力将持续增大。

报告分析认为,国内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天然气生产和干线运输基本是一体化运营,各石油公司管网之间缺乏互通,难以在资源调配上灵活机动,从而限制了天然气瞬间供应能力。

“中国各个燃气公司不能互联互通,是构成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李俊峰分析,管网公用化,是确保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技术措施之一。

明年,华北地区将有更多地方完成“煤改气”,加入依靠天然气供暖的队伍之中。今年紧缺的天然气,无疑扎下一剂预防针,或许不会再出现今冬断供限气的状况。

“政府和企业会吃一堑长一智,明年会尽早准备,做出预判和安排,”李俊峰说,但还是要尽快制定适合国情的天然气储备制度,确保冬季天然气供应安全。

责任编辑:奕含
天然气 北方 供暖 煤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