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格局之变:南方经济增至全国六成

来源:第一财经

2018-05-14 21:00

据第一财经5月14日报道,我国经济已呈现出增长速度“南快北慢”和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在上月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2017年的1.4个百分点,2017年南方GDP实现5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左右,是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的时期,相应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

而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也是中国经济由北至南、不断开发发展的过程。

重化工业奠定北方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在苏联的帮助下,紧邻苏联的东北地区,在已有的工业基础上,建立了重工业基地。这个时期,我国的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地。

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北方地区的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这也是重化工业在北方布局更多的一大客观因素。同时,在铁路布局方面,东北和华北的铁路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不错的基础,到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对铁路需求更大。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介绍,“当时的铁路主要是货运,铁路建设也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资源、人才往哪里集中,哪里就发展得好。

相比之下,由于东南沿海地处海防前线,重工业、大项目的布局很少,浙江和福建尤甚。

研究表明,在不计港澳台的情况下,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基本上在50%左右小幅波动。从1978年各省份的GDP总量来看,上海和江苏位居前两位,辽宁和山东紧随其后,位居第三、四位,如今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当时排名第五。

在不少方面,北方曾明显领先于南方。例如在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北方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明显多于南方,其中包括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唐山、包头、淄博等北方非省会城市。现如今的厦门、苏州、宁波等南方明星城市,当时不过是城区人口几十万的中等城市。

福建泉州的谢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到辽宁做生意。他表示,当时辽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福建“高太多”,“那时候辽宁的城镇化率很高了,生活水平也很不错,福建这边主要住在农村,生活条件差多了。”

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杨国安表示,这一时期的经济布局是行政命令的体现,并不符合经济自身发展规律。例如,三线建设中的一些企业,到了改革开放后就逐渐转移到自然发展条件更好、交通区位更好的大中城市去了。

也就是说,从更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经济重心在南方的大趋势并不会变化。

珠江流域崛起

改革开放后,水资源与气候条件更好的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珠江流域尤其是珠三角的崛起,与长三角并驾齐驱,使得南方经济的分量更加凸显。

丁长发说,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经济意识浓厚的南方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再加上华南地区的海外华侨资源,以及东南沿海良好的港口资源和营商环境,南方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这个过程中,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经济高速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GDP占全国比重高达1/9。

此外,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的经济位次也快速提升,比如浙江GDP总量已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四,福建近年来GDP总量也稳居前十。

相比之下,东北、华北等地一些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省市,由于体制机制的不灵活,在市场化的冲击之下,转型十分艰难。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传统重工业城市获得了大量的要素资源,所以发展得很好,但在改革开放时代,大量的要素资源包括资金和人才等都转向市场经济比较活跃、比较有弹性的区域了。”丁长发说。

根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南北差距趋于扩大。1977年至2015年,北方经济份额由49.5%震荡下滑至41.3%。其中,1999年至2008年期间,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化,北方经济份额小幅回升至43.2%。

丁长发也表示,1999年后,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作用日益凸显。大规模的铁公基建设对钢铁、水泥、石化等重化工业需求量很大,因此大量的投资向环渤海等地倾斜。这其中,作为环渤海省份,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山东曾位居全国第二,并一度紧追广东。这个阶段也一度有“经济重心北移”之说。

不过,在丁长发看来,这个阶段,北方重化工业地区的快速发展只是短暂的辉煌,是政策和大规模固投之下的高速发展,由于缺乏足够的动力,没有及早进行转型升级,因此在快速发展几年后,就进入到下滑的轨道。

相比之下,由于广东和浙江等地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不转型就得死”,所以转型的动力更为迫切,通过数年的努力,近几年转型升级成效不断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正引领新一轮发展。比如近几年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浙江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卓见成效。

近几年,山东与广东的差距也不断拉大。2017年,广东GDP总量领先山东超1.7万亿元。

区域经济专家、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教授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相比广东和江浙,山东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以国有经济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但只有市场化程度越高,产业转型才越灵敏,转型的效率才会高。

长江中上游增速领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南方的中西部省份的快速发展是南方经济提档升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南方沿海发达地区领先于北方沿海地区,但是南方的中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不如北方。西南地区山地多,平原少,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均GDP一直不高。

但这个格局在近年来出现了明显变化。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上游的贵州、重庆,中游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经济增速排名前四的省份均来自西南地区,贵州和西藏均超10%,云南和重庆也都超过了9%,此外,四川以8.1%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七。

胡晓登认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东北、西北等地而言更为丰富,能源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较为完备,受近几年能源下行的冲击小。此外,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长江中上游地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近几年产业布局和调整效果不错,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势头良好。

责任编辑:王骁
中国经济 长三角 南方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