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离盈利更远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04 09:21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3月30日晚,“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 2024年优必选总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为28.7%,较去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期内净亏损11.60亿元,同比收窄8.3%,经调整EBITDA为-6.09亿元,较2023年的-5.1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8.0%。
就在去年年底,当优必选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和优必选创始人周剑在港交所舞台一起敲响铜锣时,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给人无限的遐想,然而目前来看,优必选似乎离盈利越来越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并非优必选收入增长的关键,在3月31日的业绩交流会上,优必选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张钜表示,公司去年人形机器人收入约3500万元。优必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陈建泉则表示,2024年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是10台。
对于公司持续亏损的现状,陈建泉表示:“盈亏平衡不是我们现阶段追求的最重要目标,更大的方向性(目标)是要让人形机器人从‘天上飘着’的状态变为真正落地。”
财报公布后隔日,公司宣布继1月27日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后,公司高管集体在4月1日起开始增持公司股票,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就在优必选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同时,同样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遭遇了资金流动性挑战,陷入了停摆状态,这也让投资者们在对机器人行业乐观憧憬之余多了一份担心,率先出发的优必选能否率先拥有未来?
营收靠出海卖“玩具”
优必选的营收主要来自于销售智能机器人和相关解决方案,财报数据显示,按产品及服务划分,核心业务包括教育机器人、物流机器、定制机器人、消费机器人以及其他五大板块,其中教育机器人、消费机器人以及物流机器人是其营收的核心来源。
2024年,优必选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17.5%,业绩下滑明显。财报表示,由于2024年已签约的部分项目于年底尚未完成交付和验收,从而导致收入减少。
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26.1%。财报指出,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和人形机器人销量的增加。
消费级机器人产品营收4.77亿元,同比大增88.1%,财报表示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推出消费级智能新产品进而带动了业绩增长。
尽管优必选主要营收集中在国内市场,但是今年优必选营收增长主要靠境外市场拉动。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优必选境内收入8.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占公司总收入的67.2%。而境外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85.5%,占总收入比例为32.8%,增长较为显著。
具体到产品来说,优必选出海的产品主要以消费级机器人为主,宠物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等均为其海外热销产品。
虽然理论上拥有更高客单价的出海产品,拉高了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长,但并没有同步拉高公司的整体利润率。
优必选表示,毛利率的降低就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变化,消费级机器人收入占比提升而其毛利较低导致。
不过财报数据显示,拉低毛利率的还有额外的成本压力。去年,优必选营业成本从2022年的6.11亿元增加至7.23亿元,其中由于广告开支、电商推广开支等费用增加,优必选2023年销售费用从2022年的3.73亿元增加1.33亿元至5.06亿元。其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从2022年的37.0%提高至2023年的47.9%。
人形机器人何时规模化?
相比起传统的机器人产品,人形机器人业务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虽然2024年只实际交付了10台机器人,但优必选加码人形机器人的决心和动作频频。
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CEO周剑表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与特斯拉、FigureAI在同一赛道竞逐。
优必选称,近期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此前,优必选相关负责人曾公布,公司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
根据优必选的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交付将大幅度提升,这也将直接利好未来的公司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东风柳汽将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上半年完成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居然智家拟于2025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合作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向有多少能够实际落地还存在不确定性,而且随着机器人赛道竞争加剧,优必选机器人的性价比也会遭受考验。
2021年-2023年,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合计只卖出了10台,累计收入5980万元,约合每台接近600万元,这个定价显然难以和目前9.9万的宇树G1匹敌,而目前定价60万的乐聚“夸父”机器人也表示未来三年内价格降至十万级别,越疆科技在3月发布的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起售价也只有19.9万元,优必选显然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入这场价格厮杀。
以优必选最新的教育机器人为例,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售价29.9万元,显著低于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50万+的定价,未来如何做到价格战和降本的均衡,对于优必选和所有机器人企业都是一个挑战。
高管为何此时增持?
尽管公司业绩属于增收不减亏的阶段,但是优必选公司高管依然集体开启了增持计划。
公告显示,继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于2025年1月27日以自有资金增持H股后,于2025年4月2日,董事会获悉:公司执行董事,即董事会主席周剑、熊友军和王琳;监事会成员,即股东代表监事、监事会主席邓峰和职工代表监事王兴茹;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即行政总裁周剑、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熊友军、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张钜,于2025年4月1日以自有资金各自在公开市场购入H股。预计购入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高管增持,一方面是基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给投资者打气。
从研发角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必选共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比前一年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为57.87%,公司拥有2191名全职员工,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9.41亿元,人均薪酬约43万元/人。从研发实力来说具备行业领先的优势。
具体到成果转化,优必选自主研发了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人形智能网联中枢(loH)技术,强化了群体智能中 “超级大脑” 的推理能力与 “智能小脑” 的技能供给能力,目前其人形机器人已在极氪 5G 智慧工厂实现了全球首次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机器人协同实训,助力机器人向群体智能发展,高管此时增持算是对自家产品未来前景的一种看好。
而从另一个角度,优必选的高管也有必要通过增持来维护投资者的信心。
随着公司销量增加,优必选应收账款总额以及坏账准备均有所增加。2024年应收账款总额为13.11亿元,同比增长22.7%;坏账准备总额显著增长,从2023年的2.35亿元增至2024年的3.98亿元,增幅达到69.3%。
尽管公司短期营收相对健康,但是优必选中长期应收款大幅增加,代表其存在一定的回款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优必选二到三年应收账款2.63 亿元,同比增长337.7%,占总应收账款的20%;而三年以上应收账款8087.7万元,同比增长152.5%,占总应收账款的6.2%。
也就是说,如果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依然没能挑起大梁,那么公司在消费级业务中坏账风险一旦加剧,长期亏损的公司业务叠加现金流问题很容易引发潜在的闪崩。
4月1日,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机器人突然被爆出停摆,随即公司董事长承认了“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
“IT桔子”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达闼以超200亿元的估值,位于机器人独角兽榜首。
累计融资50亿元的达闼机器人的“暴雷”也给人形机器人行业敲响了警钟,再明星的公司也可能遭遇到资金的压力。值此时刻,优必选高管选择增持也不排除给投资者提振信心的可能。
放眼未来,人形机器人生产依旧需要大量研发投资和高昂的维护成本,烧钱还是不可避免,优必选距离成功实现盈利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不过,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拐点真正到来之前,如何平衡各业务之间、以及平衡投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是优必选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打开APP查看26条评论
评论26条
guan_17421760862471
04-04 10:29
来自四川省
京东方也是长期亏损的。初创的科技公司本来也没那么容易盈利,同时,很多企业是会倒在黎明前的。但若没有长期的坚持和百花齐放,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真正的强者大鸣大放。
guan_15700077511057
04-05 22:05
来自上海市
如果真想做出点什么,就应该学华为,不上市,认真做事
41257965123657
04-05 20:35
来自辽宁省
天刚破晓
04-05 18:20
来自四川省
这种观点堪称空洞至极……机器用来干活,没错。比如你家里的家务活,什么方式取代最合适?找个仆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在你的生活环境里自由移动,因为TA跟你一样,也是人,你能去的地方TA都能去,你能干的事情TA也都能干。于是,TA才能最佳的替代你。
所以,取代人类,代替人类去干活的最佳机器,就是人形机器人。这样,它就可以原位替代,直接使用人类的工具、环境、方法,不需要再做任何调整。这是最最理想的机器,也是机器人的圣杯。
其它任何外形的机器人,都不能与人类环境无缝融合,都不得不打折扣或者做取舍,都不是终极型态。
人不需要也不允许机器自由移动,而是需要机器按着人的需要移动。
人型也不是干活的最佳形态。比如耕地的拖拉机、织布的织布机、洗衣的洗衣机。是人做不出人型的拖拉机么?能。但人型拖拉机不好用。实际上,没有一种机器是人型的。任何人型机器都不好用,都是噱头。属于正事干不好,就玩旁门左道。
柳剑
04-05 18:44
来自江苏省
为什么非得人形呢?比如为失能老人翻身,非得人形才能做到吗?不是应该优先考虑功能吗?
天刚破晓
04-05 18:20
来自四川省
41257965123657
04-05 13:13
来自辽宁省
机器人说到底就是机器。人要机器干啥?干活。人型对干活有啥用?啥用没有,啥用没有的噱头。智能部分才是核心。
这种观点堪称空洞至极……机器用来干活,没错。比如你家里的家务活,什么方式取代最合适?找个仆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在你的生活环境里自由移动,因为TA跟你一样,也是人,你能去的地方TA都能去,你能干的事情TA也都能干。于是,TA才能最佳的替代你。
所以,取代人类,代替人类去干活的最佳机器,就是人形机器人。这样,它就可以原位替代,直接使用人类的工具、环境、方法,不需要再做任何调整。这是最最理想的机器,也是机器人的圣杯。
其它任何外形的机器人,都不能与人类环境无缝融合,都不得不打折扣或者做取舍,都不是终极型态。
41257965123657
04-05 13:13
来自辽宁省
zvx
04-05 10:25
来自广东省
靠人形机器人带动热情,然后功能性机器人就能提高接受度,再来迭代发展
机器人说到底就是机器。人要机器干啥?干活。人型对干活有啥用?啥用没有,啥用没有的噱头。智能部分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