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在德媒撰文: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坚守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8-02-24 09:08

傅莹

傅莹作者

外交部前副部长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走进2018年,也就走进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后阶段,当今世界正面临更多的动荡和不安。

2017年,我先后在德国的慕尼黑、俄罗斯的索契、意大利的罗马出席多场论坛,明显感受到来自国际战略界的焦虑情绪。很多人都在探问:世界将发生什么?国际制度是否正在坍塌?人类是否要退回到壁垒割据的时代?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时的一个判断是,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后来邓小平将之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个判断在今天依然适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经济环流的重要枢纽。从中国的角度看,全球化需要完善,但是不可能走回头路。中国主张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全球化(图/视觉中国)

当前,世界安全的挑战也出现全球化趋势。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共同威胁更加紧迫,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更加严峻,给世人带来新的安全担忧。但是,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严重滞后。大国仍未摆脱地缘政治争夺的惯性,有的甚至试图重回大国恶性竞争和排他性安全的老路。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在冷战后试图以输出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办法改造世界,追求全球“西方化”,结果是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更多新的问题被制造出来。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不是在真空中追求自身的发展目标,而是需要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合作。

中国不赞成所谓的“制度竞争”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确定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会还明确了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政策方向,认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换句话说,过去需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是“好不好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关注的重点将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而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中共十九大判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也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就像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演讲中所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为此,新时代中国确立的外交目标包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它既是对未来世界的期许,也是中国国内发展的必然诉求。

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图/新华社)

有人担心中国发展强大了,就会走上争霸的老路,对外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谋求争夺实现世界领导权,通过盘剥其他国家滋养自己的利益。外界希望了解的是,当中国说自己“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否意味着准备取代美国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当中国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否意味着要对外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道路还很长,也仍然艰苦,中国与美国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例如,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中国人还处于学习提高的阶段,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必须聚焦国内的发展和法治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确实需要在国际上发挥作用,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但这将是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和符合自身理念的方式进行。

中国选项的出现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强加于人,输出模式和意识形态,我们不“输出”中国模式,也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国际安全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在安全领域,美国及其同盟体系的排他性安全利益的追求难免会与非盟国的安全利益发生抵触。不属于任何同盟体系的国家之间如何处理安全分歧和矛盾也面临挑战,关键要看各方能否探讨出一些基本的共同原则,明确哪些言论和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第四次峰会上就提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中国的主张是对时代前行潮流的回应。如果中美乃至欧洲和俄罗斯能开始探索政治、军事、领土与主权、和平解决争端、建立互信措施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原则,不仅有利于维护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也有利于寻找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具体方案。

中共十九大报告还明确了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有人试图将这一目标解读为“确立全球霸权的时间表”,那是一种误读。中国的国防政策本质上是防御性的。

2015年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明确了中国军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强军目标,包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

白皮书同时提出,“中国军队要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和海外机构、人员、资产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海外利益攸关区就是与海外利益存在客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海外利益攸关区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对抗性的。中国不搞划分势力范围,不搞军事同盟和军事扩张,不会对外陷入所谓的“战略竞争”,将始终致力于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国际安全合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美间培育协调关系十分重要

美国仍试图习惯性地从传统地缘政治竞争的角度看待中国在全球事务中不断增强的作用,摆出同中国全方位“竞争”的姿态。2017年12月18日发布的特朗普政府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有33处提及中国,并把中国定性为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者”,称“我们还面临竞争对手——俄罗斯和中国——寻求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的威胁,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2018年1月18日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则宣称美国要恢复军事竞争优势,以威慑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和美国盟友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否会成为一个转向“遏制”中国的政策声明。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实力的增长,中美在一些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全球自由市场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但两个国家之间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如果中美能够在良性、建设性和基于规则的竞争中,实现共同进步,将竞争转化为各自提升国内发展水平的动力和引领全球治理迈上新台阶的历史机遇,那将是两国人民之福、世界人民之福。

经过建交后近40年的发展,中美两国利益高度融合和交织。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突破5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 14.2%。在特朗普总统2017年11月访华期间,两国企业签署合作项目34个,总金额达2535亿美元,显示了双方的政治意愿和商业潜力。

为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中国主张采取做大“蛋糕”而非限制的办法。美方应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义务、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慎用贸易救济措施。两国不应让“贸易战”损害企业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中美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双方有意愿努力妥善处理分歧,避免碰撞。但是两国面临的考验也是巨大的,需要培养更加稳定的协调和信任的习惯。

中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并处理好矛盾和分歧

中国周邻的亚洲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朝核问题,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争端问题也存在升温的情况。

朝鲜半岛是国际安全中一个不幸的案例。6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结束以来,只有停战协议,而没有达成过和平协议。美军没有撤出半岛,美朝双方之间极不信任,任何双边或者多边外交谈判达成的协议都得不到全面执行。美国强调自身和同盟的安全,连年向朝鲜施加强大军事压力,主张加大制裁。而朝鲜为了终极自保,不惜威胁地区安全,不断试核射导,形成相互刺激、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外界普遍担忧,朝核问题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吗?

一个令人欣慰的动向是,韩国以举办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开启与朝鲜政府间的对话,朝鲜也做出了积极反应,南北重新缓和关系出现了新的机会。同时,美韩释放了不在今年二三月冬奥会期间举行联合军演的信号,为未来的对话协商开辟了通道,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看作是初步实现中方一直在推动的“双暂停”方案。

在中方看来,制裁是必要的手段,中国全面履行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但只有当和谈的大门打开时,制裁才能有效果,因此,中方一直坚持促进对话与谈判。

南海存在岛礁领土争议不是新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改善关系的过程中,就围绕“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进行过细致的对话和谈判,达成基本共识,南海局势总体上一直保持平静。在很多中国人看来,美国是南海局势紧张的推手。美国推进“重返亚洲”战略,将中国视为主要针对目标。在南海问题上,美方选边站队,袒护其他争议方激化分歧的言论和行动,刺激中方对南海态势失衡的担心。

中方于2013年底在自己控守的岛礁上开始了扩建工程,这些岛礁都远离国际航道,不存在影响航行自由的问题。中国政府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了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主要是为了完善岛礁的相关功能,改善驻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永暑礁(图/Google地球截图)

但是美国和菲律宾反应强烈并夸大事态,指责中国,其他一些周边国家也表达了担忧。当时的菲律宾政府没有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启动程序前进行协商的义务,不与中国协商就诉诸国际仲裁,遭到中方的抵制。美国加大对南海事务的介入,派军舰抵近中国南沙、西沙岛礁和黄岩岛。中方不会放弃领土主权和相应的海域权益,也不会同意其他国家干预和介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由于美国执意在南海挑起地缘政治竞争,中美间的分歧开始超越其他矛盾成为南海局势的主线。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南海行为准则”(COC)的谈判正在取得进展。中国没有旨在谋求所谓地区霸权的动机和设计,未来形势如何发展取决于各方的认识和选择。如果选择合作,可能是多赢;如果选择对抗,则可能是僵局甚至冲突,任何一方都难以从中完全获益。

世界上很多新的全球性挑战不能仅靠一个或者个别国家应对,亟待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期待在相互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建立牢固的、可以适应新形势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将使双方能够更好地完成各自的国内目标,更有能力应对当今世界的诸多挑战。


(作者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文英文版为《慕尼黑安全文件》约稿)


责任编辑:李泠
全球化 和平与发展 中国崛起 朝核问题 美国 冬奥会 中国论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