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君:眼看人类要错失拯救自己的最后机会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2-12 08:40

正经君

正经君作者

我们正经~着~呢~!

【巴黎气候大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草案分歧仍不少,资金成谜、减排力度、共区原则等。最新消息称大会将延期至12日。在分歧尚未解决的时候,又杀出“程咬金”——雄心壮志联盟,包括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中印被排除在外,它们最引人注目的诉求是升温控制在1.5℃以下。而眼下,习奥再次通话,推促大会拿出最终协议。】

最近,美国气候专家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2摄氏度,将造成2.8亿人居住的大片陆地被淹没;而如果平均气温升高4摄氏度,则会造成7.6亿人因家园被水淹没而无家可归。这份报告还随附了当平均气温升高2℃和4℃时,全球几大著名城市的景象,其中就包括中国上海。

上海(气温上升2℃与4℃之后的情况)

纽约

伦敦

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E·B·怀特曾这样说:“我对人类感到悲观,因为它对于自己的利益太过精明。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并使之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在环保写作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著)曾试图向人们阐明这样一件事情:人类为了解决问题,而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的方法,然而这些创造性的方法最终往往会不可控制地带来很多问题。人类总想着“控制自然”,然而“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人类设想中的“控制自然”无非是要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

现实中,人类现在正、或将来要面临很多不幸。

但,这并非指过去就不曾出现,《寂静的春天》就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抨击当时大量使用DDT导致环境污染不可控制地蔓延;至于伦敦大雾、泰晤士河污染这些例子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了。

只是,在这么长的时期内,环境治理问题显得非常无力。从各国本身来看,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环境与资源的利用与破坏,然而至少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为了环保而放弃GDP的增长。当然正经君也同样认为,如果当环保切实影响到个人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时,有多少民众会“大义凛然”地第一个站出来做“志愿者”。

从全球范围来看,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一个共享性的问题,活在同一个苍穹下、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些加起来足以出一本集子的口号我们再熟悉不过,任何一地的环境问题都可能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链上那薄弱的一环。

人类只能求助于各种国际合作组织,期望大家能暂时平和地坐下来商讨“共同的命运”。眼下,正在火热进行中的全球气候巴黎大会,汇集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政要、最著名的社会人士,吸引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关注,也为之冠上了一个重要的名号“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可是,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并不妙。“最后一次机会”这样的口号不是第一次出现,会议协商仍旧卡在不是第一次出现的关键争议点,这一切就像一个死循环,找不到妥协与突破口。

《后天》电影截图

相信大家和正经君一样,对《后天》这样的好莱坞灾难大片并不陌生,片子结尾人类总会获救或是为自己留下一个救世主,然而现实世界并没有电影脚本。人类也许并没有那么好运。

哦,当然,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怀特那样悲观,我们仍旧可以寄希望于本次巴黎气候大会,至少它再次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机会的窗口。在巴黎气候大会的欢迎标语中写着“感谢您专程前来拯救地球”,不知这些从全球各地涌来的“超人”能否带来新的期望。

连夜商讨哪些大分歧?会议议程延时?又“杀出”新联盟?

本届巴黎气候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经过第一阶段的商议,当地时间12月5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提交了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草案。当地时间12月9日,最终协议草案文本出炉。

会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草案分歧仍不少,资金、力度、区别……各方代表称需连夜商讨。而11日传出的最新消息是,大会宣布延期至12日公布最终协议。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将由一份“核心协议”和一些“大会决议”组成。巴黎气候协议将包括各国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相关原则、框架和规则,而大会决议则包括落实相关协议的一些细节安排。

目前草案文本缩减到29页,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技术发展与转让、能力建设、透明度等26个大条目。与今年年初在瑞士日内瓦形成的近100页谈判案文相比,这份草案的整体结构和语言更加清晰、不同议题的选项更加明确。

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说,各国能最终形成这样一份草案着实“可喜可贺”,但目前仍有非常多分歧需要弥合,主要包括如何在协议各要素中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在2020年后如何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等。关于减排行动长期目标、各国自主行动计划提交周期、盘点机制等细节安排,各方也有不同立场。

在减排上,发达国家主张以各国“自主贡献”的方式体现区别,不再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主张继续区分,在“自主贡献”的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发挥领导力,承担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化减排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开展多样化减缓气候变化行动。全球升温需控制在2℃,但眼下似乎还另有“更远大”的主张。

在资金上,发达国家主张除了他们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外,他“有能力的”国家也应承担资金支持义务;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发达国家必须提供资金支持,而发展中国家没有相关义务。8日会议上,发展中国家质疑发达国家的620亿美元,认为核算出现重复,发展中国家根本就没有拿到这么多资助。但在目前的协议草案中,资金数字还是个谜。

行动和支持透明度上,发达国家主张建立单一体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行动进展进行测量、报告与核查;发展中国家则主张,在透明度上也要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两者报告的内容和相关要求应有所差别。

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塔斯尼姆·埃索普说:“区别的本质是公平,而公平是‘气候正义’的核心。我们必须考虑到是谁造成了气候变化,谁该为此承担责任。”

在她看来,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确保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宣称“世界不同了”,企图让所有国家都承担一样的责任,这让气候谈判无法进行下去。

除了协议草案中这些分歧细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这份协议能否成为一份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协议。在争议两端,一方面认为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最终需要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而另一方面则出于国家政治考虑,认为有些问题可以有约束力,有些问题如果有约束力的话,在其国内政治系统不能通过的,最终只能被迫不参加。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出于政治现实主义与国家利益主义,这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回想6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当时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最终草草收场。

关于这点,考虑到各国的特殊性,当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与决定并存,可以把一些内容放到决定中,这是政治决定,不需要各国议会批准,各国政府只要参加就应当认真落实,这一内容主要讲的就是各国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为部分国家提供弹性空间。

可是,当你以为这些分歧已经足够令人烦恼的时候,巴黎气候大会在收官前又杀出一个“程咬金”——“雄心壮志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据《卫报》爆出独家信息称,这个新集团包括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中国、印度并不在里面。

八国部长坐在“雄心联盟”发布会上,最左边是欧盟卡尼特,最右边是美国斯特恩,中间白发者是马绍尔群岛外长德布勒姆。(图/凤凰网)

该联盟在发布会上提出的诉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下。联盟首脑马绍尔群岛外长德布勒姆说:“我们不会接受一份‘被弱化得只剩点骨头渣’的巴黎协议,我们需要有雄心的机制。”

欧盟气候专员卡尼特更称“目前这个协议实在是太弱了”,要争取的路还很长。

其中有记者提问美国特使斯特恩,“你刚刚说的有些国家只是希望最低效力,请问是哪些国家?”,斯特恩回避了这个问题,只是说明协议中的区别原则应该有一个标准,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样简单的二分法。

无论是否有外媒记者即刻抱怨这是场“好垃圾的发布会”,还是事后有外媒拆台这个所谓的“雄心壮志联盟”根本就没有100多个成员、目前仅十几个国家参与,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巴黎气候大会的结局实在让人无法乐观起来,内部的纠纷和“算盘”实在不少。

之前有媒体称,巴黎气候大会能否成功要看四个人:联合国气候变化署“一姐”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她需要敦促全球195个国家达成协议,然而没有实权;美国气候特使托德·斯特恩,既要督促说服发展中国家减排,又要让美国国会能够认同气候协议内容;欧盟气候专员卡尼特;中国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不时被外媒记者偷偷问“他还能话事吗”。

但现在看来,欧盟和美国已在“另立山头”,而联合国无法摆平各大佬的矛盾,还剩下一个孤独的中国人。经历了“巴黎不眠夜”,到底我们可以期待什么呢?——最新消息来自场外“外援”:习奥再通话,推促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达成。

中国:我们是自愿,而非义务

气候谈判20载,每次都带着很多遗憾散场,无论是18年前的《京都议定书》还是6年前的哥本哈根大会。中国在历次谈判中扮演的角色也逐渐转变,今年更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气候谈判大会,并发表中国立场。

不过,随着中国在这几十年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的气候谈判地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微妙。

作为当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体量无疑是巨大的,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这显然成为国际对中国的“诟病”之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邹骥的看法是,目前发达国家质疑中国的统计口径存在偏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很长的寿命周期,一旦排到大气里能存留几百年,因此科学衡量大国排放要用累计排放指标。累计排放是历史责任的基础。

根据国际公认的统计数字看累计排放的最终结果,从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算起,中国的累计排放总量还是很低的,人均更低。到2012年,美国是中国的2.6倍,欧盟是中国的2.4倍,也就是美欧加起来是中国总量的5倍。如果看人均,差距就更悬殊了。

还有一个数字,到2010年,全球二氧化氮、能源相关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发达国家占70%,而人口只有不到全球的20%。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不满,就是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与持续增长的GDP,使得中国的排放量日趋增加,然而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说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且发展中国家还需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支持。这点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立足当下觉得很“委屈”,并将“委屈”投入现实,从发展中国家内部进行游说分裂,至少目前看来有一定“成效”,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岛国各自组成小联盟,反对中国等曾经的“盟友”。

但事实是,“中国还有4亿人口活在贫困中”;“如果你的经济在以8%、9%的速率增长,你不可能砰地一声刹车然后就直接减排”…… ——哦,这话是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说的。

斯特恩(中)

欧盟、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中国(面临类似问题的印度)、“基础四国”、“小岛屿国家联盟”,还包括新出现的“雄心壮志联盟”等,气候谈判的博弈力量已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不过,中国宣布拿出200亿人民币支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这是今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的中美联合声明中宣布的承诺。中方强调这笔钱是中国自愿支持的,而非气候协议中包含的义务。相信这应该算慷慨而有诚意了吧。

只是,截止当下巴黎气候大会谈判的分歧似乎仍没有松动。

谈到这里,正经君略有失落的觉得,我们始终徘徊于那个最原始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生存环境之争,国家政治体与人类自然体之争。当然,无奈的还有很多奔走的社会人士。

“我们不是在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脑子看世界”

67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身着深蓝色西装和蓝色领带,左胸贴着气候大会的绿色logo,在各个场合都“三问”全球气候危机:“我们真的需要改变吗?我们能改变吗?我们会改变吗?”他用今年十月在佛罗里达看到海中的鱼在大街上游泳这一惊人的景象,试图唤醒大家气温上升的后果就在眼前,然而人们却选择视而不见。

戈尔/资料图

《难以忽视的真相》海报

巴黎时间12月4日,戈尔宣布与来自全球各地的NGO年轻人公开对话,近千名年轻人将会场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主办方不得不临时换到一个更大的会场。会议全长75分钟,全部用来回答青年们现场提出的问题。

巴黎时间12月3日,戈尔出现在中国角,参加“共创绿色可持续城市企业日”边会,同时出现的还有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等;下午,他再次出现在关于“碳资产”的讨论会中。

说起戈尔,他并非是副总统退休后开始专注环保公益事业的。正经君在文章开头提到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推荐序言就是戈尔撰写的。戈尔称在他办公室的墙上,卡森女士的照片挂在政治领袖中间。他引用卡森鲜有的给美国园林俱乐部的演讲:事情在变好之前会变得更糟;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我们等待得越久,我们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多。

然而,现实状况让戈尔这样一位白宫高层人士也不得不批判:“从根本上说,我们继承的是一个法律与漏洞共存、执行与拖延同在、用虚华表面勉强掩饰整个政策失败的体制。”

但另一方面讽刺的是,曾有人批判戈尔是“伪君子”,他的豪宅用电量可是令人十分惊诧,时值他主导拍摄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据当时美联社得到的账单显示,从2006年2月3日至2007年1月5日不足一年时间内,戈尔一家共计用掉19.1万度电,而该市一般家庭每年平均用电约为1.56万度,一般美国家庭全年平均用电约1.07万度。当然,片子也遭到不少批判。

正经君长叹一口气,拿出这张乔治·卡林老爷爷的图片。(视频链接

当然,大家也不要忘记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即使巴黎气候协议最终签订了,也并不意味着环境问题会迅速得到改善,甚至在一段时期内,还会变得更糟,这是人类必须面临的持久战。

也许,正如二战一样,无论各个国家互相之间存在多大利益问题,在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时刻,还是得共同联合起来战斗,这是无法推诿的事情。不知,这场环保之战是否也到了“危机”时刻?

俾斯麦曾提醒民众,“法律是一根香肠,最好不要看它是如何制成的?”现在对全人类而言,巴黎气候大会能够签署一份正式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就如同那一条“香肠”,人们需要它,是生存必需的食物,但也希望这是质量合格的“香肠”,而不至于食后带来无限的后遗症。

我们既希望上海、或是任何一个地区都不会面临“没顶之灾”,也能维持一个合理的国际局面。

本文系微信号“正经点儿”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扫码关注微信号“正经点儿”(ID:gczhengjing),最热政事,正经君给你靠谱解读。

责任编辑:朱敏洁
巴黎 巴黎气候大会 协议 减排 海平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