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卧底”海口女德班 反驳讲师竟然被骂是“西方反华势力、汉奸”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6-02 18:16

正经君

正经君作者

我们正经~着~呢~!

【文/正经君】

这些天一位名叫丁璇的“大师”有点火,这个四处宣扬所谓“女德”的“专家”,把广大现代女性都给气坏了。

加上热播剧《欢乐颂2》中对处女情结的讨论、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和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等事件,女权、妇德问题引发各大媒体及网友们激烈讨论。

然而丁璇风波尚未过去,全国妇联已经明确表态叫停女德班,却还是有人继续“顶风作案”,这一次,他们还把质疑者称作是“西方反华势力、‘港独台独’分子、汉奸、间谍”。

5月28日,一位叫马益玲的“女德大师”要去海南海口开讲座。主办方消息显示,海口市道德大讲堂将开展“‘家和人乐,女德为要’的讲座,欢迎各位家人参与”。

蹊跷的是,马益玲供职的组织在民政部社团登记信息查不到,活动主办单位“传统文化协会和诚信企业协会”也根本搜索不到,这勾起了一些年轻大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组团参加了海南女权小组“ for her ”的一次“卧底行动”,希望在现场跟她理论。


视频由爆料者提供 制作/观察者网 范唯 无法播放请点击这里观看

“卧底”大学生:细思极恐的细节——孔子雷锋像两边放、忏悔书、捐款明细

其中海口某高校一名中文系学生告诉观察者网-正经君,“女德”讲座在海南的举办地点位于海口市道德讲堂总堂,这是马益玲第一次来到海口办讲座,所以新来的“义工”提前一天来到了会场做“培训”。

根据在场学生所述,总堂位于海口老市委小区里一幢老式居民楼的二楼,大约能容纳一百余人,深色木质桌椅整齐排列开来。讲台的布置很规范,讲台上有发言台和其旁边专门为马益玲老师准备好的讲桌与座椅。

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最有趣的应该是背景,在背景的左边是孔子像,中间是海口市市容,然而右边却变成了雷锋的头像。两边是“孝”、“忠”、“德”、“义”等字的大幅挂画,每一个座位前的桌上都整齐摆放着《孝经》与《弟子规》。

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这名学生质疑说,“孔圣人的出现可以理解,是以前无数‘女德班’所搞过的‘拜祖’活动。雷锋呢?我的第一理解就是这是她们所拉来的另一位精神领袖,为了附和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变相以‘榜样’的力量来合理化其‘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外衣。”

在进门转角处还有这样一张桌子,它的上面贴了几句简短的“真言”:“我帮您”、“我有罪”、“吃亏是福”、“连根养根”。

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正经君搜索微博发现,早在2015年,就有听过马益玲讲座的网友“吐槽”她“一套理论颠来倒去反复说”

桌子所对的墙面上贴有受众们的“悔过书”与收受各方捐款的明细表,但内容却模棱两可。明细表上捐款最高的一次达到进十五万元,个人捐款高达三万,而费用明细则远比捐款的金额少。



捐款和支出项目有多处疑点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正面交锋 反驳讲师被扣帽子“反华势力、港独台独、汉奸”

在接受完义工培训的当天下午,“卧底”们特地召开了战前会议,商议了第二天的“作战计划”,查阅了许多资料, 也询问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的建议。

正式演讲的会场氛围十分“和谐”,有提前一个小时到会场就座的老人,也有一家三口一起来听的,最大有82岁的老人,最小的有4岁的孩子。

马益玲的开讲时间是九点整,八点办时会场已经坐了大半,并开始在义工的引导下进行诵读活动:读《孝道》、《弟子规》以及“老师”们自己写的“晨起自勉文”。

4月12日丁璇也来这里讲过“女德教育乃齐家之要”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上课前,马益玲一遍遍地提感谢圣人,并且也有像以前一样带领学院拜孔子、黄帝、中国国旗(如图同框在PPT上放映)。所有受众需三次对其进行九十度鞠躬,才能坐下开始学习。

在课堂中,有一位听众提问如果和孩子常年不见面,他又是如何受到自己的影响呢?马益玲竟然称“没关系,他可以感受到你的意念,你们之间有着心灵感应。”

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之后,有三位“卧底”行动成员趁势追问、反驳,但马益玲都在绕弯、打马虎眼。

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期间有观众辱骂第二位提问者试图赶她出去,讲坛负责人也想阻止她继续讲话,马益玲非常“宽容”地示意忠实听众让我们继续讲,但面对疑问就是不正面回答,一直在转移话题。

而台下观众反应的激烈出乎了学生们的意料,一位听众甚至抢过现场话筒和学生正面交锋,辱骂他们“是狗听不懂演讲乱吠”。

第三位成员起来的时候,马益玲以“你们根本不了解她与她的书、思想”回答,受众再一次“发火”,第三位提问者被气得直接离场。

因为场面一度胶着,上午的课程被提前十分钟结束,所有人再一次拜了黄帝、孔子与国旗。

最后道德讲堂张姓负责人上台说“已经有了小组人员的成果了,凡是哪里有女德课程这帮人都会出现”,她还询问台下的观众是否知道提问者的来历,有人回答“西方侵略者,汉奸”。

道德讲堂张姓负责人称反驳者是被西方反华势力蛊惑的“港独”、“台独”势力,是一群“汉奸”和“间谍”。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这名负责人用香港“占中”事件进一步诱导,告诉观众这些学生是被西方反华势力蛊惑的“港独”、“台独”势力,是一群“汉奸”和“间谍”,阻止传统文化进程,来破坏中国历史进程。

她还引用美国总统尼克松不战而胜的说法说学生们是“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战利品”,煽动观众不能轻“敌”,“敌人”就在身边是西方反华势力的渗透,还要求在场的人写感悟。

之前江西九江女德导师丁璇的讲座视频,言之凿凿,什么“男人谈大事,女人不能插嘴”;“女性被人践踏属于辱没自家祖先”;穿得少,容易不孕,还会引发地震海啸,被家暴一定要忍;“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直接把众网友的三观蹂躏了一百遍不止,已在网络招致社会各界的狂轰乱炸。

而这些,难道就是“民间女德班”声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

现场认真听讲的孩子图片来源@新媒体女性

上述部分文字来自微信公众号“女泉”(GZxmtnx)文章《踢馆记:我们组团去了丁璇来过的女德班......》,作者“ for her 团队”,

附:知乎网友@霏珠琉 《亲历“女德课”有感》 观察者网已获授权

荒唐的女德班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很有趣,前些天看到一则关于“海口女德班”的消息,其中有结尾有一句很有意思——不允许穿着暴露。

(女德班短信内容)

注意最后一句:“不允许穿着暴露”。很奇怪,什么叫做“穿着不暴露”?长袍马褂?还是连脸都不能漏?那什么又叫做不暴露?大家都知道,海南的夏天非常炎热。‘暴露’是否就等于‘婊子’‘不检点’? 最近“快递小哥摸胸事件”,无数人将矛头指向了受害人的“不穿内衣”原因,认为她是咎由自取。其实这样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甚至高校中比比皆是。我们总是会将错误归于受害者,反而忘记了“施暴者”。不过这个逻辑几千年都是如此,正如马益玲讲座上的ppt:

(朝政的兴衰和女德教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红颜祸水”“女子误国”等言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认知程度的加深,早已经看清了问题的本质。而马益玲依旧“古学今用”,认为个别女性便可以‘改朝换代’(身为女子的我万分荣幸)并以此作为‘女德’讲座的必要性。

其实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说是她意识的局限性,但是接下来很多‘伪科学’‘伪研究’‘伪学术’真的是令我‘大开眼界’。

槽点一、对着胎儿念《弟子规》生出来会更有道德

讲座中,马老师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某家庭要二胎,男主在妻子怀孕时念《弟子规》和《孝经》,几个月之后生了一个九斤重的大胖小子。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非常‘有道德’。谦让,礼貌,孝顺甚至比之前的姐姐更加‘有礼教’。这一切原因都归功于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听了《弟子规》。(具体故事可以参见视频,很有意思)

马老师由这个‘个例’的故事从而得出——对着胎儿念《弟子规》生出来会更有道德的结论

当然,稍微有点生物尝试的人都知道,婴儿在母亲肚子里耳膜都没有长全,是如何听的“懂”《弟子规》的?

于是有一位听众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个对着羊水里的婴儿念《弟子规》和放摇滚乐有什么区别?反正都听不懂。 并且这个‘胎教’的效果,在国际上本身就还存在很多争执。国外很多研究都有证明‘念书胎教’的伪科学性。

这个时候老师回答,当然是有区别的,你对着水说好听的话和骂人的话,水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水是听得懂的,更何况羊水里的婴儿?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听得懂

并且老师强调:这是有科学数据支撑的,是很科学的。

(然而经过我们的大量查找,并没有什么医学科学数据)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质疑的声音:“老师,是不是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肚子里的胎儿是否可以听懂,而在于怀着胎儿的妈妈可以因为诵读《弟子规》而心情舒缓,所以生出来的宝宝会更好。重点不在于对宝宝的教育,而是对妈妈的影响

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并且下面有很多忠实粉丝表示赞同,甚至激烈鼓掌。

那么问题来了——“重点不在于对宝宝的教育,而是对妈妈的影响”是否和之前的“胎儿听的懂《弟子规》”相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的逻辑,却要给自己冠之以科学的名义。

哄人把戏的招数,却要用中华传统文化作外衣掩饰。

即便你是‘江湖行医’招摇招骗,也最起码不要前后矛盾。

槽点二、意念超越距离

在课堂中,有一位听众向老师提问:如果我为了工作不和我的孩子在一起生活,那是否有愧于所讲的‘母亲的使命’?

老师回答的很有意思(可能听到了丁璇最近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出去工作呀,你的德行只要好了,你的孩子自然也会受你的影响,受到很好的教化。

听众追问道,如果我和我的孩子不在同一个城市,常年不见面,他又是如何受到我的影响呢?

老师回答道:没关系,她可以感受到你的意念,你们之间有着心灵感应。你的德行会通过感应教化她。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你可以看看相关的数据。

(原来心灵感应有这么强大的功能,我妈读书,我也可以感受到)

(关于相关数据,笔者很感兴趣,顺便查了一点)

(恩,百度“心灵感应”,虽说百度并不是很权威,但是:

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一个结论:“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

或者退一步说:心灵感应,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很多是属于偶然的、个例的、非常态化的。

然而马老师在回答问题时,将这种‘不确定’性的‘心灵感应’常态化。甚至,得出“不在一起生活,相隔千里,孩子可以感受到母亲的德行”的结论,实在是无稽之谈。

槽点三、女性=传宗接代的容器

老师讲课的时候很明确的提到:丈夫如果在怀孕期间与妻子吵架,或者惹妻子不开心,就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生命即将来临,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为了孩子,也要顺着妻子。

没错,表面上来听,这段话很有道理。怀孕时吵架确实对孕妇和孩子都不好。可是,仔细读这段话就可以看透其中的逻辑:“丈夫不和妻子吵架——因为妻子怀孕——因为怀着下一代的种——不吵架不是为了女性,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怕你生气影响到孩子——不怀孕的时候吵架就没问题了——女性=传宗接代的容器

所以,并不是尊重女性,而是为了未来的孩子,为了祖宗,为了香火,女性不过是容器。

千万不要以为上面这个推断是笔者的误读。

上面的话,笔者一个字都没有改的向马老师提问(可以听音频),老师很赞同。(点头示意表示赞同

更有意思的是,下面的听众很激动,纷纷鼓掌赞成。

所以,

女性,不过就是用来传宗接待的生殖容器,一个移动的子宫。

所以,你当然是没有‘不生孩子’的理由

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就是“女德班”所教授的本质

槽点四、对传统文化极大的误读

很恰好,笔者是中文系的学生,尤其对我们传统经典甚是感兴趣,平时也对《论语》、《四书五经》、《礼记》略有所了解。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将《弟子规》推崇为经典,并用来育肚子里胎儿的事情。

①关于《弟子规》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因为没有中举,也没有其他学术上或者政治上的成就,所以同时代人对于他的记录很少。台湾师范大学的刘雅苓同学在她的硕士论文里比对了各家的观点,大致确定李毓秀生于顺治四年(1647)、卒于雍正七年(1729)。东北师范大学的周明杰同学在他的硕士论文里罗列了大陆馆藏的《弟子规》的十二个版本,其中最早的一个刊刻于咸丰六年(1856),而刘雅苓同学在台湾收集到了四个版本,最早的一个刊刻于同治五年(1866)。这告诉我们两点:

第一:《弟子规》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被人们注意到;

第二:《弟子规》的出版其实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是近代的事。

其次我们来看《弟子规》的内容: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不可否定的,《弟子规》有其中“凡 出 言 ,信 为 先, 诈 与 妄 ,奚 可 焉”“读书法 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部分确实是我们中华传统礼教中所提倡的部分。仁义、礼教、孝道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延续已久的文化。

但是同样,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中指出: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是“扬弃”

对待《弟子规》同样需要我们的“扬弃”

很多人认为《弟子规》继承了《论语》与《礼教》的优秀经典,但其实,《弟子规》的部分篇目话语也对《论语》存在着误读。

首先,《弟子规》开篇总序的一段,就是它的提纲:“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段其实来源于《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可以说,《弟子规》是把《论语》中的一句话拿了出来,进行再加工,算是一种解读和延伸。

我们会发现,论语中虽然按照排列顺序来说,说的是孝、悌、谨、信,但论语并没有明确的强调他们之间的优先级问题。而弟子规中的“首孝悌 次谨信”,则多了一个首和次的差别,就是人为的把论语中提倡的这些品质,进行了重要程度的划分,把孝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很绝对的位置,连“信”,即信守承诺的信,都排在后面。而这种对于孝的极尽的强调,在《弟子规》中还有很多体现,甚至我们现在看来很扭曲。

比如这样一句:“父母责 须顺承”,就是指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都应当态度恭顺。东汉赵歧《十三经注》:“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在不孝中,位第一者是阿意曲从,可见,孔孟可没有教我们要“顺”,恰恰相反,在当今年轻人比许多老年人更有思想,更有阅历,如果仍一味顺从,在父母犯下过错而不去指出,以“孝”去隐瞒,反而是陷之不义,是很不孝。

《论语》不是一个行为规范,而是一个建议。论语基本上是讲一个大致的道理,孔子从来不越出他的时代和处境隔着几千年的社会落差直接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而且《论语》之中具备着多个声部,使得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一个恰当的建议。所以当现代人读到“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时候,我们不会有焦虑觉得不要坐在凳子上了,赶快去弄一张席子铺在地上。但是《弟子规》每句都是在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哪怕他完全不知道你是谁,你的具体处境是怎样委屈的,它依然以强烈的训导口吻和死板规定对你提出种种要求。这使得我们必须歪曲自己的生命经验来凑这个文本,导致生命体验的虚假化。

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就强调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百家百花

并明确提出

‘古为今用’原则。当然,对这个原则要有一个科学理解,既不能搞实用主义简单化,也不能搞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855页

同样,邓小平曾也强调:

“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在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影响的同时要吸收和发展民族文化中一切好的东西。”

习总书记强调,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一个重要的定语,就是“优秀

而评定这个“优秀”的标准,一方面要结合此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同时也应该注重于当下现实情况的结合。

我们不能全盘否认《弟子规》,确实,其中存在着很多儒雅的‘传统礼教’,但同样,我们需要理性、辩证的去分析《弟子规》。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第一,《弟子规》不能代表传统蒙学的全貌,要防止对传统儿童教育的窄化;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中,父母也有并非圣人,无条件的服从,只会从小上孩子捆束与‘惯性思维’。在当今学术思维敏捷的社会背景下,这与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质疑’的思维向违背。

第二,传统中本身存在很多互相对抗互相补充的因素,这是传统不断焕发生机的动力来源,要防止对传统的极端化

例如鲁迅先生极力批判的《二十四孝》,同样,弟子规中很多关于‘孝’的理解极端化,与当代现实有较大出入,并不能完全适用。

第三,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而言,当下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告别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儿童必须学习如何在陌生人社会中与人合理合法相处的技能。

简单的说,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而不是“不分优劣一致引用”而“女德班”全然推崇《弟子规》为经典,并为发现其中糟粕,未免有失‘讲座’之名。

②关于《女论语》、《女戒》等问题


马益玲的讲座,除了《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等书之外,女德的重要数目,乃是《女论语》、《女戒》等

这其中的文化糟粕显而易见。(人民网曾公开批评过所谓“女四书”,说他们是一锅“精心熬制的迷魂汤”)

《女论语》开篇即言:“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对男子而言,立身在于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而女子的立身,唯有贞洁!像“敬事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的言语比比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淑女’。 “古来贤妇,九烈三贞。名标青史,传到如今。后生宜学,勿曰难行。”这些传统的将女性既定与家庭之中,相夫教子,孕育胎儿的定义在如今早已不适用。

1924年3月8日,在中国著名妇女活动家何香凝的主持下,中国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次举行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集会。经过全世界女权主义者的不断努力,我们在‘教育权’‘医疗卫生’‘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新时代女性,早已不是仅停留于家中‘相夫教子’的角色,女性也可以有自己更广阔的空间,而不是“凡为女子,须学女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不是“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粗线细葛,熨贴缝纫。莫教寒冷,冻损夫身。”

(这与丁璇的家暴不反抗极为相似)

《女论语》、《女戒》等马益玲推崇的诸多‘女德’之书与新时代女性形象大为不符。并且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招摇招骗,宣传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封建思想)。实在是侮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指出: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经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因利导,正确取舍,不能一股脑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古为今用,就是以古鉴今,对于‘古’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而无论是丁璇还是马益玲在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方面并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相反将其中的‘糟粕’大讲特讲并全国多次巡讲宣传。她们自己尚且对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认知,又何德何能处处宣讲,误导群众呢?

槽点五:披着传统外衣的宗教模式

讲座前要求参与群众一起大声诵读《太上感应篇》并冠之以:“佛教,道教,儒家三家经典,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经典。”之名。(可能《论语》、《道德经》要气死了)读毕后,跟读“我会幸福,我的家人会幸福。好,很好,明天会更好”等语句。

在桌子上标有,“吃亏是福”、“我错了”等字条 “我有罪”所进行的忏悔是基督教基本教义“原罪”的内容,而这里的祸福论实质上是道家祸福相依相伏思想的曲解,这里的释义变成了“忍受便是修德,修德便有后福”。

在讲课结束后,会有“募捐”活动,或“好书推荐”(购买她写的书)等活动,实在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经济运作”的幕后真实情况。

在讲座中马益玲对传统经典话语的理解让人大跌眼镜。“朝闻道夕可死矣”的‘重生’理念、怀孕时孕妇生气会容易产出‘毒奶’、将《弟子规》中对父母的‘孝’换成对‘领导’(录音中皆有)十分令人怀疑其讲座的可信度。

最值得讽刺的是,在讲座开始和结束后还要对着“国旗”、‘“孔子”、“轩辕”三鞠躬,然而观其讲课内容:误解孔子语录,大谈《太上感应论》中的天道轮回,极力宣传《女戒》、《女论语》等文化糟粕,简直就是对国旗、孔子、轩辕黄帝的侮辱。

其会场布置的横幅《家和人乐,女德为要》更是与近期极力宣传封建思想、忍受家暴观念的丁璇沆瀣一气,误人子弟

“女德班”早已不是个例,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开设,其主要内容为教女性如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当然家庭和谐的幌子与发扬传统文化、落实中央政策的旗号是少不了的。但是由中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报、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报、党中央主办的光明日报已发表的一系列社论已经明确表明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此事的态度。

我是一名中文系学生,也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许多令我们学习的优秀文化经典,但同样也有许多文化糟粕。马益玲老师的讲课,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把握并不清楚,甚至出现了诸多误读。并且在讲座中出现诸多‘伪科学’的分析,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我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正确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去了解,我希望女性接触到的是‘真正的自立于自强精神’而不是女德这类‘精神鸦片’。

或许‘老一辈’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无法动摇,但是真的想说“救救孩子”。孩子还小,就开始接触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种《女四书》的封建思想到底会毒害多少孩子?

丁璇已经被封,但是还有无数的‘丁璇’在旋转,

救救孩子,

别误导下一代

责任编辑:张红日
海南 海口 女权 女权运动 大学生 中国大学生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